资源描述
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虹口区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
地理 分层练习B卷(12月用)
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包括共同部分和选择部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务必用圆珠笔或钢笔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码和校验码。
2.第一大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所选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注意答题卡编号与试题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须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第二大题采用人工阅卷。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用铅笔答题或写在答题卡上一律不得分。所有考生应完成本大题共同部分。选择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相同;A组为考试手册中“任选模块一”的试题,B组为“任选模块二”的试题;考生须任选一组答题,如果考生应答了两组试题,只对A组的应答进行评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
1.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2.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增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3.据报道,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该地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A.极昼时间长 B.极夜时间长 C.空气稀薄、干燥 D.海拔高,离太阳近
(二)上海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4.下列符合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理念的措施是
A.进一步开放私车额度 B.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
C.居民区大力建设风力发电站 D.崇明岛大力发展潮汐能
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示意图
5.如右图,上海地区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β(理论值)最大时为
A.夏至日
B.冬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
6.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程度对比表。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温室
气体
浓度(mg/m3)
年增长率
(%)
生存期
(年)
温室效应强度
(CO2=1)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
1750年
1990年
CO2
280
353
0.5
50~200
1
55
氯氟烃
0
0.00085
2.2
50~102
3400~15000
24
CH4
0.8
1.72
0.9
12~17
11
15
N2O2
0.00029
0.00031
0.25
120
270
6
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
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
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7.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
B.使太阳活动增强,从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C.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
D.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三)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许多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8.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9.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石林 B.沙丘 C.海蚀柱 D.V型谷
(四)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10.右图所示的板块边界是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11.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右图所示机理相关的是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12.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 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五)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13.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①能源消耗加大 ②城市人口剧增 ③水域面积扩大 ④市郊农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4.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的主要功能是
A.防止洪水泛滥 B.扩大湿地面积 C.开发旅游景点 D.提供优质水源
15.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 ②风暴潮频发 ③长江径流量加大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六)读下列甲、乙、丙3幅图。
16.下列甲、乙、丙3地综合治理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甲地主要治理土地盐碱化和荒坡、荒地的开发
B.乙地以酸雨的治理和石漠化的防治为主
C.丙地以湿地的保护和赤潮的防治为主
D.3地面临的同样问题是能源和资源紧张
1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地区拥有我国重要的港口 B.乙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是成都
C.丙地区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D.甲、乙2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持平
18.关于3地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农业发展条件优于乙地 B.丙地主要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
C.丙地立体农业发展条件最为优越 D.3地主要粮食作物基本相同
(七)城市是社会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19.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沿路设城 B.沿湖设城 C.依山设城 D.沿河设城
20.下列城市与其兴起的主要原因相匹配的是
A.攀枝花——矿产资源的开发 B.扬州——旅游业的兴起
C.宁波——大运河的开凿 D.沈阳——海运的发展
21.下列不属于郊区化必然出现的现象是
A.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 B.中心城区出现经济萎缩
C.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D.郊区交通条件改善
(八)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22.读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〇密--------------------------- 〇封-------------------------○线 ----------------------------------
A.中国人口已经出现了严重老龄化
B.人口老龄化已经导致我国劳动力严重短缺
C.人口老龄化已经导致我国人口规模萎缩
D.中国老龄化具有速度快、规模大的特点
23.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是
A.出生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 B.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
C.政局稳定,没有战争 D.社会养老制度的完善
(九)读“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沿线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
24.甲地年太阳辐射量比乙地多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B.甲地海拔高,空气稀薄
C.甲地离海远,气候干旱晴天多
D.甲地缺少地面植被覆盖
25.甲地的年太阳辐射量和年降水量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
①复种指数高 ②棉花产量高,品质优
③瓜果甜度高 ④水稻种植面积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分析题(共100分)
第(十)至(十四)题为共同部分
(十)读成都平原和太湖平原图,回答问题。(20分)
104o
1.成都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都江堰将 (河流)的水引至 (河流)流域,扩大了灌溉面积。冬季两平原中不易受寒潮影响的是 。
2.试从辐射范围、交通、城市规模、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成都市在“成渝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
3.3月21日杭州6:00(北京时间)日出,成都日出大约是 (北京时间)。
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4.成都平原和太湖平原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生产方式都具有 的特点,农业机械化程度都相对较 ,劳动 化程度相对较高。
5.请从河流的水文特征、沿岸地区的经济状况等方面,简要分析连通两大平原的内河航道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6.成都平原与太湖平原都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进行区域开发可从哪些方面考虑?
(十一)读世界部分海运航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8分)
1.图中航线①②③都是从 地区出发的运输航线,货轮在航行中都要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名称)。
2.航线①经过的沿岸地区依次属于 文化圈、非洲文化圈和 文化圈。
3.航线②船舶从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时是 (逆、顺)水,过英吉利海峡风急浪高,主要受到 影响。
4.航线③经过新加坡时,附近海域风平浪静,这是因为受 (气压带风带)影响。南海的 和东海的 上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在平湖油田开采的天然气已输往上海浦东地区使用。
5.到达西欧的航线②比航线①的路程短很多,选择走航线①的理由是 。
6.图中C、D两处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南凸的是 处,主要是该处受到 的影响。
7.图示B海域附近有寒流与 (洋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的 渔场。
8.A大洲赤道以南的海域沿岸大型港口较少,原因是什么?可从海岸线、经济等方面考虑。
9.万吨海轮可以经亚马孙河到达巴西著名的自由贸易区(港),其名称是 。
(十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近几个月来,太平洋沿岸的海地、智利、我国台湾等地相继发生大地震,全球进入了地震多发期,一些地震还引发了海啸。海啸是海底地震或海底火山喷发引起的特殊的海水波浪运动。海啸指数是指一个地区发生海啸的可能性大小,海啸指数越大表示发生海啸的可能性越大。
1.图中甲地区和丙地区都是海啸指数较大的地区,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形成原因。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中,图示地区承接了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试从劳动力、土地、市场、政策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3.图中发生了强烈地震的地区位于全球范围的 地震带上,另一个地震带是 。
2006年1月16日,国务院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的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组成,地理位置优越。2009年10月20日,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南宁开幕。
4.请你从位置、农业基础、人口、交通等方面评价乙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
(十三)读某城市规划简图和近年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回答问题。(17分)
7%
3.5%
3.5%
7%
▲ 铁矿
---------------------------------〇密--------------------------- 〇封-------------------------○线 ----------------------------------
1.下列4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沿“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图。
① ② ③ ④
2.假如你是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造高级住宅区,你认为最合适的地块是 ,并简要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4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 处,请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4.根据该城市近期统计的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分析该城市发展的人口优势,并预测30年后该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十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图中A、B、C3地的农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读图回答问题。(15分)
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1.从地形类型上看,C地属于 ,A地属于 。从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上看,A地主要是 ,B地主要是 。C地的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2.简要分析C地发展橡胶生产,B地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分析目前A地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的自然、人文条件。
以下为选择部分
A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一”的考生)
(十五)读40°N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中生代
古生代
新生代
海洋
1.图中①处的地质构造是 ,③处地质构造是 。图中②是大洋板块,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海洋中岛弧和深海沟的形成。
2.考古学家在图中沉积岩中发现了一些三叶虫和恐龙化石,其中, 代地层可能发现三叶虫化石, 代地层可能发现恐龙化石。有报道称,地质勘探队在古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大型煤矿,请判断该报道的真实性,并说明理由。
3.图中AB为河流,简述A、B两地所受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十六)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读世界各大洲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
主要灾害:干旱、洪水、台风、寒潮
主要灾害:沙漠化、水土流失、雪灾
主要灾害:干旱、洪水、飓风、寒潮、酸雨
主要灾害:干旱、地震
主要灾害:干旱、沙漠化
主要灾害:干旱、沙漠化、生物灾害
主要灾害:酸雨、雪灾
1.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原因是 。
2.欧洲西部与其他大洲相比,水旱灾害较少,原因是 。
3.寒潮能够长驱直入影响北美大部分地区,原因是 。
4.南美洲西部是地震多发地区,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该地区多地震的原因 。
5.近年来,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化现象严重,试从自然、人文方面分析该灾害加剧的原因。
。
B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二”的考生)
(十七)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D
E
A
B
C
1.理想大陆地域分异是没有考虑 情况下的地表自然带地域分异。⑦自然带是 。②自然带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2.自然带⑧、⑨、⑩的分布体现了以 为基础的 的地域分异规律。南美洲C与D两地纬度相当,自然带却不同,这是受 的影响所致。
3.E自然带与数码 相同。南半球与⑦自然带类型相同的字母是 。
4.①自然带在大陆东部可以延伸到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原因是沿岸 的影响。A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到沿岸 的影响。
(十八)读我国某区域旅游资源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
---------------------------------〇密--------------------------- 〇封-------------------------○线 ----------------------------------
1.该地区能看到因 作用而形成的溶洞。该地区的古民居、佛塔属于 旅游资源。若该地区夏季发生干旱,雪线海拔高度的变化是 。
2.试评价该区域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和不利条件。
。
3.试分析说明该区域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