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背膘测定技术在猪生产中应用研究
曾丹1, 周艺2, 苏登楷3, 卢昱屹1, 陈玉龙1, 吕停广1
(1.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2. 广西南宁加中生物科技有限企业, 广西 南宁 530105; 3. 广西华盛集团廖平种猪场, 广西 南宁 530400)
摘 要: 背膘测定技术作为一个母猪体况测量方法应用于指导猪生产, 饲喂控制中, 并应用于种猪遗传改良中, 且饰演者测量猪活体指标关键有效途经之一, 使生产和育种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将对背膘测定在猪生产中利用原理及应用方法和现实状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背膘; 超声; 母猪; 生产; 育种
伴随养猪业不停推进和发展, 测量技术在猪生产和育种中作用显得越来越关键, 而其方法逐步改善和技术逐步统一规范化往往能推进猪生产和育种快速发展。最著名例子是 20 世纪 60 年代猪屠宰后测量背膘厚度措施被活体超声波扫描所替换, 使瘦肉率活体间接选择成为可能, 从而带来了巨大遗传进展和经济效益[1]。几十年来, 背膘测定技术发展和应用使得猪生产和育种工作发生了巨大改变, 取得了惊人成绩。现在很多国家都开始将背膘和眼肌面积活体测量结果作为判定依据利用于猪生产指导和猪胴体性状和一些肉质性状遗传改良。背膘测定技术在中国猪生产工作中应用, 现在关键处于推广研究阶段, 但在应用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 背膘测定技术在猪生产中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 猪生产效益关键由品种原因、 喂养管理、 防疫技术、 疾病诊疗四大板块影响。我们把生产效益比作一座房子, 那么猪品种便代表房子根基, 喂养管理代表房子墙壁, 防疫技术代表房子防盗门窗, 疾病诊疗则代表房子修补技术。正怎样若钢教授养猪理念: 猪生产效益由种、 养、 防、 治四大原因决定, 四大原因互补互益, 缺一不可, 但前者影响程度大于后者。李琼华老师理念: 养重于防, 防重于治, 也是如此。所以对于提升猪生产效益, 做好猪喂养管理显得尤为关键。而背膘测定技术是提升喂养管理水平一个高效方法和路径。
近几年来研究发觉, 母猪所处生理阶段不一样, 营养需要也不一样。母猪整个繁殖周期中各个阶段都是相互关联, 母猪在一个阶段营养可能会对其另一阶段繁殖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所以, 在实际生产中把种猪生产线依据母猪生理阶段具体划分成多个小阶段, 各个阶段都制订对应得喂养规程和营养标准。以达成提升生产成绩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成本, 使生产效益最大化。这便是我们所说正确营养。而背膘测定技术便是制订喂养规程和营养标准, 实施正确营养理念关键依据。
伴随生活水平提升, 大家愈加重视对猪肉品质追求。世界家畜育种目标正由数量、 产量提升转向肉质品质改善。在猪育种工作中, 育种关键已由原来降低背膘厚、 提升生长速度, 向提升繁殖性能、 改良肌肉风味品质、 提升抗逆性等方面转变。在猪肉质等级评价过程中, 肌内脂肪含量或大理石纹评分是判定和评价肉质优劣关键原因和关键指标。这些指标传统评价方法不能直接利用于种猪, 而常采取后代、 同胞宰后测定, 但这种方法会延长世代间隔或降低选种正确性, 给育种工作带来困难。况且这些传统方法繁琐、 耗时、 效率低下, 除不可避免会有样品损失外, 一些指标在评价过程中存在较大主观偏差[2]。所以, 背标测定技术和眼肌面积测定技术作为一项直接、 无损、 快速可用于活体猪测量一些胴体指标和一些肉质指标评价方法, 其探索和应用就显得犹其关键。
二、 背膘测定技术原理及应用方法
1、 背膘测定技术原理
背膘测定技术原理是超声仪器发射超声波在活体内传输时, 碰到声阻值不一样组织交界处时会产生界面反射, 产生一个较强反射波, 即回声, 依据回声强弱、 分布即可推断不一样组织在物体内位置和大小, 从而测量出其长度、 周长、 面积等信息。因为猪皮肤、 脂肪、 肌肉、 骨骼、 内脏、 子宫壁、 胎膜等不一样组织间声阻值含有较大差异, 能产生可识别界面反射, 所以这为背膘测定应用于猪活体探测提供了基础。我们常见于动物活体估测超声波频率在 1~5MHz 之间, 尤以 3.0~3.5MHz 使用最为普遍。[2]背膘测量仪器关键分为A超和B超, A超是单晶体接收声波, 对机体组织进行点估量, 以波幅改变反应回声情况, 数码表示。B超是多晶体接收声波, 对机体组织进行区域性估量, 以灰度实时超声反应回声情况, 区域图像表示。伴随技术进步, B 型应用日益广泛。猪活体多种不一样组织间, 因为密度、 声阻值以及所处位置深浅不一样, 返回由不一样灰度像素组成图像, 经过对这些图像分析, 我们便能快速、 直接取得猪活体一些胴体性状指标和肉质性状数据。另外测定设备便于携带、 操作简单, 并含有降低对猪应激特点。所以, 背膘测定成为现在指导生产和改良猪肉品质关键技术之一, 在提升猪生产效益和评定胴体价值方面与传统方法相比含有显著优势。
2、 背膘测定方法步骤
2.1 清洗猪只
为了提升测量效率, 我们依据猪只体表卫生情况, 决定是否清洗猪只, 一则方便操作人员测量, 保护仪器。二则湿润猪只体表皮肤, 洗去体表结痂或死皮, 方便仪器探测, 提升测量效率。
2.2 确定测量部位
研究表明背膘测定位置有肩胛后沿处、 最终肋骨处、 腰荐结合处离背中线4~6厘米地方。如图表1与表2:
表1 活体膘厚与实测膘相关分析
项目
头数
A3
A5
A8
B3
B5
B8
C3
C5
C8
D3
D5
D8
E3
E5
E8
活体
48
30.9±3.3
29.6±3.3
28.4±3.8
15.8±3.0
14.7±2.6
14.0±2.6
17.5±3.2
16.8±3.5
15.3±3.0
21.5±3.4
20.2±3.2
19.9±3.1
16.2±2.4
15.4±2.2
14.6±2.2
实体
26
32.5±5.5
31.4±6.8
29.4±7.3
16.3±2.5
14.6±2.4
13.8±2.5
17.1±4.2
16.6±3.6
15.8±3.1
23.0±3.7
22.6±4.5
21.3±4.7
18.3±4.6
17.3±4.4
15.9±4.5
相关系数e.f
0.29
0.31
0.32
0.82**
0.87**
0.79**
0.90**
0.92**
0.83**
0.27
0.25
0.30
0.48*
0.51*
0.60*
注:A3、 A5、 A8; B3、 B5、 B8; C3、 C5、 C8; D3、 D5、 D8和E3、 E5、 E8分别为肩部、 最终肋骨处、 腰荐结合处、 6~7肋处和体长中点处距背中线3cm、 5cm、 8cm背膘厚, “*”显著性检验, P<0.05; “**”显著性检验, P<0.01。
表2 猪活体测膘部位与胴体瘦肉率相关系数
测定部位
A3
A5
A8
B3
B5
B8
C3
C5
C8
D3
D5
D8
E3
E5
E8
相关系数e.f
-0.23
-0.18
-0.21
-0.46**
-0.52**
-0.41**
-0.45**
-0.51**
-0.39**
-0.30*
-0.32
-0.40*
-0.27*
-0.32
-0.19
依据以上表格, 活体测膘与实体测膘相关分析及活体膘厚与胴体瘦肉率相关分析结果证实, 最终肋骨处和腰荐结合处离背中线5cm处(B5、 C5)可作为活体测膘最好部位[3]。
依据中国农业行业标准(NY/822-)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要求: 生产性能背膘值利用A超仪器测量需测定腰荐椎结合处(P1)、 胸腰椎结合处(P2)距背中线左侧5cm处, 两点背膘厚平均值。生产性能背膘值利用B超仪器测量需测定倒数第三和第四肋骨间距背中线左侧5cm处背膘厚。
2.3 剔剪剪毛
因为超声波是不能在空气中传输, 所以在利用仪器测量之前, 先用剔剪剪去测定部位猪毛, 方便测量仪器探头与猪皮肤无缝接触。剪毛面积通常为5cm×5cm左右。此时若皮肤死皮结痂较多, 便可用温水擦洗去痂。
2.4涂耦合剂
耦合剂是检测仪探头与猪皮肤之间中间润滑剂, 作为超声波从仪器发出到猪体表和从猪体表回到仪器传输介质。所以耦合剂作用是排除探头与猪体表之间空气和作为超声波传输介质。它是正确测定背膘所不能缺乏。
2.5 正确测量
因为猪体表脂肪分为三层。所以不管是用A超还是B超, 我们通常都能同时测量到三个数值, 而正确反应猪只体况是第三个数值。如图所表示:
测量时, 尽可能让猪只平静, 避免猪只弓背或塌腰而使测量数据出现偏差。探头应直线平面与猪背正中线纵轴面垂直, 不可斜切。同时探头应与猪背密接且不重压。
2.6 读取统计数据
若为A超, 读取仪器亮三个指示灯时数值, 统计下来。若为B超, 观察并调整屏幕影响, 取得理想影像时即冻结影像, 测量背膘厚和眼肌面积, 并加以说明标识。影响打印或保留处理。
3、 经过背膘测定指导猪生产饲喂管理
以妊娠母猪为例:
表3 妊娠母猪适宜背膘值范围
阶段
妊娠(0-28d)
妊娠(29-63d)
妊娠(64-84d)
妊娠(85-107d)
哺乳阶段
适宜值
14~16 mm
16~18 mm
17~21 mm
18~21 mm
18~21 mm
据NRC标准, 母猪P2点背膘厚度每增加1mm, 其体重约增加5Kg, 而体重每增加1Kg约耗能5Mcal。而胎儿生长规律为: 前期(1~36天), 增重占总重1%(可忽略不计)。中期(37~99天), 增重占总重50%(0.18Mcal/天)。攻胎期(100~114)天, 增重占总重50%(0.8Mcal/天)。通常情况下, 胎儿及隶属物包含仔猪增重16Kg, 羊膜及胎衣2.5Kg, 羊水等增重2.0Kg, 累计20.5Kg, 需要22Mcal能量。每增加1Kg需要1.1Mcal能量。
妊娠母猪所需能量包含本身代谢能、 胎儿及隶属物增重能、 背膘调整能。各能量需要计算公式以下:
日本身代谢能: ME=110×(增重/2+母猪调整前体重)0.75
日胎儿及隶属物增重能: BWE=胎儿增重×5Mcal/Kg÷调整天数
日背膘调整能: PWE=(TP2—SP2)×5Kg/mm×5Mcal/Kg÷调整天数
母猪日饲喂量: W=(ME+PWE + BWE)/E
其中, TP2代表调整后背膘值, SP2代表调整前背膘值, E代表饲喂饲料能量值。
三、 背膘测定技术在猪生产应用中存在问题和对策
1、 背膘测定技术在猪生产应用中存在问题
即使背膘测定技术利用于猪生产与育种中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 而且还有很大潜力能够开发, 但现在不可回避问题是检测测中正确性和正确性问题。其正确性与正确性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背膘超声检测在生产和育种工作中利用与推广。在这方面国外研究较多, 而中国报道较少。国外研究表明, 在屠宰前用背膘超声测量脂肪厚是可行, 但在估计结果上还不够正确。国外有报道指出超声估计家畜活体相关指标正确性受到品种、 超声测定人以及超声仪器等影响, 并对部分超声估计研究中估计正确性进行了比较得出, 即使是相同仪器, 测定相同部位, 相同指标, 其估计结果也有差异。由此可见, 在背膘超声估计正确性与正确性上还需深入研究改善。
2、 对策
2.1 建立统一标准
背膘超声检测现在还无统一标准, 迫切需要制订出适适用于超声波测量统一标准, 使所得数据能大范围内共享使用, 为大范围实施遗传改良计划发明必需条件。因为不一样猪种、 胎次、 猪场有不一样超声波测量数据搜集规范, 该规范应具体描述背膘超声探测部位和扫描次数。同时限定测量、 统计环境条件, 要求一定年纪和体重范围。对成像和数据所制订解释标准也应在不一样畜种间有所区分, 编写出正确解释所测定肌肉、 脂肪厚度和某断面面积说明书。[4]
2.2 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对背膘超声估计结果处理, 对其正确性和正确性有影响。国外研究结果认为, 曲线分析能够将错误率和估计成本结合在一起, 有利于对背膘估计结果分析, 它比传统回归分析或者列联表用来评定估计要有更大优势。
2.3 其她方法
测量结果还受到技术人员和仪器影响, 包含到愈加精密仪器开发与利用。另外加强相关计算机软件和优异仪器开发也有利于提升估计正确性。最终, 还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要求操作人员掌握猪相关生理结构与解剖结构知识, 能正确识别其测定部位, 能很好了解仪器应用。
四、 结语
背膘测定技术在动物育种中利用在中国外已较为普遍, 并取得了不小结果。而在生产方面利用大都在研究推广层面, 还未大规模利用于生产实践, 但不可否认, 背膘超声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潜力, 伴随养猪业不停发展, 正确营养越来越得到企业家注意。所以怎样指导生产提升效益, 同时降低成本, 经过背标测量确定猪只体况, 以猪只体况指导生产手段会越来越得到大家重视。伴随背膘测定研究不停深入, 技术与相关标准不停发展与完善, 其利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 作用也将会越来越显著。
参考文件:
[1] 郑华.对目前猪育种研究部分思索[D].北京:中国畜牧业协会,.145- 148.
[2] 何道领,王金勇. 超声波在猪育种中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9:57-60.
[3] 何志平,吕学斌,陈晓晖. 种猪活体测膘部位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13:15-17.
[4] 罗军. 超声波技术在肉畜活体测量中应用[J]. 草食家畜,1993, 4: 7- 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