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恢复提议1、 应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 严格计划、 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把矿山地质灾难防治与矿山发展建设协调统一起来, 使资源开发、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人类工程活动三者达成动态平衡, 促进矿区生态环境友好发展。2、 对于矿山开采引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必需采取对应防治方法, 对破坏生态环境进行立刻整改和恢复。3、 对于矿山开发中出现新问题应重新评定并妥善处理。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实施之前, 必需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勘察设计。5、 矿山建设和开采过程中, 必需每六个月向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以文字和图件形式汇报矿山建设情况、 开采现实状况、 地质环境改变情况及已采取整改和恢复方法。6、 依
2、据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22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版), 提议开采5年后, 即对本方案进行必需修订。7、 本方案不替换矿山施工设计。井工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复 杂中 等简 单1.关键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矿坑进水边界条件复杂, 充水水源多, 充水含水层和结构破碎带、 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强, 补给条件好, 与区域强含水层、 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络亲密, 老窿(窑)水威胁大, 矿坑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 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轻易造成区域含水层破坏。1.关键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周围或以下, 矿坑进水边界条件中等, 充水含水层和结构
3、破碎带、 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中等, 补给条件很好, 与区域强含水层、 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有一定联络, 老窿(窑)水威胁中等, 矿坑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 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较轻易造成矿区周围关键充水含水层破坏。1.关键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 矿坑进水边界条件简单, 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差, 补给条件差, 与区域强含水层、 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络不亲密, 矿坑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 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造成矿区周围关键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2.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结构、 散体结构为主, 软弱岩层或松散岩层发育, 蚀变带、 岩溶裂隙带发育, 岩石风化
4、强烈, 地表残坡积层、 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于10m, 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差, 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差。2.矿床围岩岩体以薄-厚层状结构为主, 蚀变带、 岩溶裂隙带发育中等, 局部有软弱岩层, 岩石风化中等, 地表残坡积层、 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5-10m, 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中等, 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中等。2.矿床围岩岩体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 蚀变作用弱, 岩溶裂隙带不发育, 岩石风化弱, 地表残坡积层、 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 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好, 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好。3.地质结构复杂, 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改变
5、大, 断裂结构发育或有活动断裂, 导水断裂带切割矿层(体)围岩、 覆岩和关键含水层(带), 导水性强, 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巨大。3.地质结构较复杂, 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改变较大, 断裂结构较发育, 并切割矿层(体)围岩、 覆岩和关键含水层(带), 导水断裂带导水性较差, 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较大。3.地质结构简单, 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改变小, 断裂结构不发育, 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和围岩覆岩, 断裂带对采矿活动影响小。4.现实状况条件下原生地质灾难发育, 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多, 危害大。4.现实状况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较多, 危害较大。4.现实状况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
6、问题类型少, 危害小。5.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大, 数次反复开采及残采, 采空区未得到有效处理, 采动影响强烈。5.采空区面积和空间较大, 反复开采较少, 采空区部分得四处理, 采动影响较强烈。5.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 无反复开采, 采空区得到有效处理, 采动影响较轻。6.地貌单元类型多, 微地貌形态复杂, 地形起伏改变大, 不利于自然排水, 地形坡度通常大于35, 相对高差大, 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基础一致。6.地貌单元类型较多, 微地貌形态较复杂, 地形起伏改变中等, 不利于自然排水, 地形坡度通常为20-35, 相对高差较大, 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斜交。6.地貌单元类型单一, 微地貌形态简单
7、 地形起伏改变平缓, 有利于自然排水, 地形坡度通常小于20, 相对高差小, 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反交。注: 采取就上标准。前6条中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等级, 应定为该等级。评定区关键程度分级表关键区较关键区通常区1.分布有500人以上居民集中居住区; 1.分布有200500人居民集中居住区; 1.居民居住分散, 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人以下; 2.分布有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铁路、 中型以上水利、 电力工程或其她关键建筑设施; 2.分布有二级公路、 小型水利、 电力工程或其她较关键建筑设施; 2.无关键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 3.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含地质公园、 风景名胜区等)
8、或关键旅游景区(点); 3.紧邻省级、 县级自然保护区或较关键旅游景区(点); 3.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 4.相关键水源地; 4.有较关键水源地; 4.无较关键水源地; 5.破坏耕地、 园地大于10公顷。5.破坏林地、 草地。5.破坏其它类型土地。注: 评定区关键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等级优先标准, 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等级。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定精度分级表评定区关键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关键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一级一级小型一级一级二级较关键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二级二级小型一级二级三级通常区大型一级二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
9、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表 分区等级矿山地质环境现实状况评定矿山地质环境估计评定关键防治区严重严重次关键防治区较严重较严重通常防治区较轻较轻注: 现实状况评定与估计评定区域重合部分采取就上标准进行分区。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影响程度分级地质灾难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严重1.地质灾难规模大, 发生可能性大; 2.影响到城市、 乡镇、 关键行政村、 关键交通干线、 关键工程设施及各类保护区安全; 3.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于500万元; 4.受威胁人数大于100人。1.矿床充水关键含水层结构破坏, 产生导水通道; 2.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 m3/d; 3.区域
10、地下水水位下降; 4.矿区周围关键含水层(带)水位大幅下降, 或呈疏干状态, 地表水体漏失严重; 5.不一样含水层(组)串通水质恶化; 6.影响集中水源地供水, 矿区及周围生产、 生活供水困难。1.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 2.对各类自然保护区、 人文景观、 风景旅游区、 城市周围、 关键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1.占用破坏基础农田; 2.占用破坏耕地大于2公顷; 3.占用破坏林地或草地大于4公顷; 4.占用破坏荒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大于20公顷。较严重1.地质灾难规模中等, 发生可能性较大; 2.影响到村庄、 居民聚居区、 通常交通线和较关键工程设施安全; 3.
11、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 4.受威胁人数10100人。1.矿井正常涌水量300010000 m3/d; 2.矿区及周围关键含水层(带)水位下降幅度较大, 地下水呈半疏干状态; 3.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漏失较严重; 4.影响矿区及周围部分生产生活供水。1.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 2.对各类自然保护区、 人文景观、 风景旅游区、 城市周围、 关键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重。1.占用破坏耕地小于等于2公顷; 2.占用破坏林地或草地24公顷; 3.占用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10-20公顷。较轻1.地质灾难规模小, 发生可能性小; 2.影响到分散性居民
12、 通常性小规模建筑及设施; 3.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小于100万元; 4.受威胁人数小于10人。1.矿井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 m3/d; 2.矿区及周围关键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 3.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 4.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1.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小; 2. 对各类自然保护区、 人文景观、 风景旅游区、 城市周围、 关键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1.占用破坏林地或草地小于等于2公顷; 2.占用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小于等于10公顷。注: 评定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等级优先标准, 只要有一项要素符合某一等级, 就定为该等级。露天开采矿山
1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复 杂中 等简 单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采场汇水面积大, 采场进水边界条件复杂, 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络亲密, 地下水补给、 径流条件好, 采场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 采矿活动和疏干排水轻易造成区域关键含水层破坏采场矿层(体)局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采场汇水面积较大, 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络较亲密, 采场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 采矿和疏干排水比较轻易造成矿区周围关键含水层影响或破坏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 采场汇水面积小, 与区域含水层、 或地表水联络不亲密, 采场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 采矿和疏干排水不易
14、造成矿区周围关键含水层影响或破坏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结构、 散体结构为主, 软弱结构面、 不良工程地质层发育, 存在饱水软弱岩层或松散软弱岩层, 含水砂层多, 分布广, 残坡积层、 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于10m、 稳固性差, 采场岩石边坡风化破碎或土层松软, 边坡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发育, 易造成边坡失稳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薄到厚层状结构为主, 软弱结构面、 不良工程地质层发育中等, 存在饱水软弱岩层和含水砂层, 残坡积层、 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510m、 稳固性较差, 采场边坡岩石风化较破碎, 边坡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 局部可能产生边坡失稳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
15、软弱结构面、 不良工程地质层不发育, 残坡积层、 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 稳固性很好, 采场边坡岩石较完整到完整, 土层薄, 边坡基础不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 边坡较稳定地质结构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改变大, 断裂结构发育或有全新世活动断裂, 导水断裂切割矿层(体)围岩、 覆岩和关键含水层(带)或沟通地表水体, 导水性强, 对采场充水影响大地质结构较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改变较大, 断裂结构较发育, 切割矿层(体)围岩、 覆岩和含水层(带), 导水性差, 对采场充水影响较大地质结构较简单。矿床围岩岩层产状改变小, 断裂结构较不发育, 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围岩、 覆岩, 对采场充水影响
16、小现实状况条件下原生地质灾难发育, 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多、 危害大现实状况条件下,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较多、 危害较大现实状况条件下,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少、 危害小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大, 边坡不稳定易产生地质灾难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较大, 边坡较不稳定, 较易产生地质灾难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小, 边坡较稳定, 不易产生地质灾难地貌单元类型多, 微地貌形态复杂, 地形起伏改变大, 不利于自然排水, 地形坡度通常大于35, 相对高差大, 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同向地貌单元类型较多, 微地貌形态较复杂, 地形起伏改变中等, 自然排水条件通常, 地形坡度通常2035, 相对高差较大, 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斜交地貌单元类型单一, 微地貌形态简单, 地形较平缓, 有利于自然排水, 地形坡度通常小于20, 相对高差较小, 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反向坡注: 分级采取就上标准, 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等级, 应定为该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