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三大自然区特征表格总结
范围
地形、 地势
气候
河流
植被
人类活动
东部季风区
大兴安岭以东、 内蒙古高原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面积占45%, 人口占95%
二、 三级阶梯。三大平原; 辽东、 山东、 东南丘陵; 黄土、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横断山区
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秦岭以北)、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以南)热带季风气候(海南)
外流河。黑龙江、 松花江、 辽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珠江
森林为主, 过渡为草原, 人工树种、 品种较多, 土壤在森林作用下淋溶作用较强
受人类影响深广, 无原始景观, 多为人工景观; 本区为农耕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阿尔金—祁连, 长城以北; 面积占30%, 人口占4%
第二级阶梯。海拔1000米, 内蒙古高原、 准葛尔、 塔里木盆地
深居内陆, 夏季风影响小, 气候干燥, 降水在400—800mm, 气温日较差、 年较差大, 多大风
内流河。塔里木河、 (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河流短小, 季节改变显著, 偶有暴雨形成地表径流
大部分为荒漠, 一部分位草原,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可溶性盐分含量高, 生物种类少
水为农业发展决定性原因, 经典绿洲农业, 草原为畜牧业
青藏高原区
北起昆仑—阿尔金—祁连, 南到喜马拉雅山, 东起横断山脉, 西到国境; 面积占25%, 人口占1%
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有7000—8000米山峰
高山、 高原气候①气温低②空气稀薄③冻土广布④太阳辐射强⑤风力强⑥输入水汽少
内流区, 有很多冰川、 湖泊、 有大江大河源地, 内有长江、 黄河、 怒江、 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
荒漠、 草原、 高山草甸、 灌木丛, 森林少, 动植物稀少, 土壤贫瘠
人类影响微弱, 保留原始自然状态, 农业以畜牧为主, 少数林业、 种植业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一)
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
地貌
积温≥10°C
气候
植被
土壤
作物
问题
东北温带湿润、 半湿润地域
中部为宽广平原,三面环山马蹄形结构
3200°C
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 草原、 草甸
黑土
春小麦, 一年一熟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 沼泽利用保护、 商品粮基地建设
华北温带湿润、 半湿润地域
大平原和高原为主, 从西向东地势降低
4500°C
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落叶阔叶林
黄土
冬小麦,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旱作物
南水北调、 黄土高原智力、 华北平原旱涝、 碱治理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域
山地、 丘陵、 盆地
4500°C —7500°C
亚热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
红壤, 肥力强
水田作物, 一年两熟到三熟
长江水源利用、 山地开发、 红壤改良
华南热带湿润地域
低山丘陵
7500°C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淋溶作用强红壤
水稻一年三熟, 经济作物: 橡胶、 可可、 咖啡、 椰子、 油棕
热带生物资源利用, 发挥土地生产力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差异
地形
气候
植被
农业
河流
人类活动
内蒙古温带草原区
1000—1200米高原, 高原面上少有山脉
距海较近, 属半干旱气候; 降水量150—450mm, 夏季多暴雨、 冬季长而冷, 年较差35°C—45°C
草原(呼伦贝尔)牧草、 草场广布
东部边缘可发展旱作农业
外流区: 黄河、 永定河(部分)、 滦河、 西辽河
内流区: 高原
畜牧业为主, 夏季75%降水使作物生长快速
西北温带、 暖温带荒漠区
山地、 盆地相间分布
深居内陆, 属干旱气候; 降水量 < 200mm日照强、 云量少
荒漠、 草原、 根系发达灌木
山麓平原和盆地边缘有高山融水滋润, 可发展绿洲农业
内流河, 水量小、 步骤短, 注入荒漠或内流湖后消失(罗布泊、 纳木错)
浇灌对农业起决定作用
经济特区与开发区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明确地确定了"关键开放沿海地域, 逐步向内地开放"多层次、 梯次推进对外开放战略, 形成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开放格局。具体内容包含: 创办经济特区、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建立沿海经济开发区、 开放沿江和沿边地域、 内陆省会开放城市。
一、 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前沿, 是中国利用外资、 引进优异技术, 走向国际市场一个特殊渠道。中国政府对经济特区实施特殊经济政策和不一样于内地经济管理体制。关键是:
1、 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 特区经济全部制结构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国营企业、 集体全部制企业、 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多个经济成份并存综合体;
2、 对前来投资外商提供更多优惠待遇和入出境方便;
3、 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经济管理权限。国务院确定了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为综合性经济特区。
二、 沿海开放城市
自1984年起, 中国深入开放沿海城市, 即大连、 秦皇岛、 津、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上海浦东、 宁波、 福州、 广州、 湛江、 北海等港口城市。沿海城市含有较雄厚工业基础, 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交通方便, 含有较大外运港口, 而且同内地铁路相连, 是中国关键贸易口岸。
三、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兴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一项关键方法。自1984年开始到, 国务院前后同意大连、 天津、 宁波、 北京、 哈尔滨等49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是充足发挥其所在城市优势, 用较短时间, 创建吸引外商投资良好环境, 加速所在城市经济发展。
四、 沿海经济开放区
从1985年, 中国决定在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 漳州、 泉州三角洲地域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一样, 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桥梁和"窗口", 出口创汇基地。开放区目是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 借鉴吸收国外现代化经营管理经验, 推进地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五、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在世界新技术产业革命发展推进下诞生。伴随世界科技、 经济快速发展,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关键, 经济发展支柱, 国家综合国力标志。中国政府审时度势, 在选择了若干智力资源密集地域, 采取特殊政策, 逐步形成含有不一样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现在经国务院同意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53个。这些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关键组成部分, 在中国政府重视和支持下, 得到了快速、 健康发展, 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基地。
六、 出口加工区
设置出口加工区意在对加工贸易实施"优化存量, 控制增量.规范管理.提升水平"管理, 改现行加工贸易"漫山放羊式"为"圈羊式"管理, 逐步把加工贸易增量引入封闭加工区域内, 实现对加工贸易集中规范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时, 严格控制加工贸易产品内销, 保护中国相关产业。为遵法企业提供简化、 快捷通关便利。带动国产原材料、 零配件出口, 为扩大外贸出口做贡献。
6月21日中国宣告设置首批出口加工区试点, 大连、 天津、 北京天竺、 烟台、 威海、 江苏昆山、 苏州、 上海松江、 杭州、 厦门、 深圳、 广州、 武汉、 成都、 吉林珲春等十五个出口加工区已获国务院同意建立。到国务院已同意25出口加工区。
七、 保税区
从1990年, 中国政府为方便外商投资企业生产和加紧关键地域开发, 同意在上海浦东新区内设置保税区。以后, 又同意天津、 深圳福田、 大连、 广州、 青岛、 张家港等保税区。保税区作用是努力开拓转口贸易和加工出口服务, 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八、 上海浦东新区
上海浦东新区是位于黄浦江以东、 长江口西南、 川杨河以北, 紧靠上海市区一块三角形地域。浦东新区濒临东海, 北依长江, 处于被称为中国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交汇处, 与上海市中心外滩隔海相望。
浦东新区工业自成体系, 基础设施完备, 吸引了大批中国外企业前来投资。浦东发展目标是: 要把浦东建设成为含有世界一流水平外向型、 多功效、 现代化新区。
1.4 三个经济地带特征、 差异与发展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三个经济地带关键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关键问题;
2、 让学生知道各经济地带应怎样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地发展当地经济;
3、 经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思想。
二、 教学重、 难点: 1、 关键: 1)、 三个经济区优势特征、 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 西部大开发关键意义;
2、 难点: 各区应怎样因地制宜、 相互协作、 协调发展。
三、 教学课时:
1课时
四、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 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电脑。
五、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谈话法等。
六、 教学步骤:
[复习] 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讲了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和它们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影响原因。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影响原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复)。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复得都很好, 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特征及其差异, 那么三个经济地带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差异?其发展方向怎样?好,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学习。
[板书] 1.4 三个经济地带特征、 差异和发展。
[活动] 同学们看书本P13—15相关东、 中、 西三个地带内容, 同时思索它们各自所处位置、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各区怎样协调。(留15分钟给学生)
(老师在黑板上作表格)
(15分钟后, 和同学们一起填表作板书。)
[板书] 一、 三个经济地带位置、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地带
位置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濒临海洋, 是中国开放门户, 基础设施最好, 城市化、 科技水平最高
关键农业基地、 工业区, 交通尤其海运便利, 城市化、 科技文化水平高; 国际化
能源、 原材料不足, 环境污染严重, 江河下游洪涝多
充足发挥区位优势, 成为人才信息基地, 参与国际竞争; 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 发挥技术创新优势, 产品向高精尖发展
中部
位于中国腹地, 担负承东启西作用
能源、 矿产丰富, 农林牧产品关键产区, 有色金属重工业发达, 对俄罗斯和蒙古边贸有优势
山西煤炭外运不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东北森林过分砍伐; 水患、 风沙危害
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能源、 原材料基地; 建商品粮、 农林渔基地; 东西交通建设; 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
西部
位于西部边远地域、 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70%国境线, 利于沿边贸易; 能源、 矿产、 旅游资源前景可观; 西南水利资源充足
工业基础微弱, 科技文化欠发达, 交通落后, 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 西南交通困难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 大力发展水利、 交通、 通信、 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 充足发挥三线建设形成基础和能力
协调
加强东部与西部联合, 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补充说明] 处理东部资源短缺这一问题, 我们采取了跨区域工程如西气东输、 西电东输(如三峡工程); 西部发展落后, 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使东中部资金、 人才、 技术等支援西部。同时还有很多方法如国家财政方法、 税收政策等。期望同学们能够多看部分这方面电视片或到相关网站查询。
[叙述]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相关“西部大开发”内容。
[板书] 二、 西部大开发
[叙述] 请同学们看图1.17看西部大开发西部与我们所讲三个经济带西部是否一样?从图中可见这里西部是大西部。近些年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因为多种原因使得区域差异加大, 尤其是东西差异更为突出。为了使区域间协调发展, 提升西部人民生活水平, 中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它意义是1、 加强了地域间联合, 实现地域协调发展(如利用中西部丰富能源、 矿产资源, 能够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 高原料消耗、 大运输量企业由东部转到中西部, 在中西部地域发展适宜就地加工农牧产品加工业)。2、 促进了西部经济发展(国家加大对西部政策支持; 能吸引中国外资金)。3、 加强了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修建运输通道如青藏铁路修建, 开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4、 加紧了西部科教发展、 人才开发, 推进了科技创新, 充足发挥地域优势条件等关键意义。
[板书] 1、 范围: 蒙、 陕、 渝、 宁、 黔、 桂、 川、 滇、 藏、 新、 陇、 青等十二个省市区。
2、 意义: 1)加强了地域间联合, 实现地域协调发展
2)促进了西部经济发展
3)加强了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4)加紧了西部科教发展、 人才开发, 推进了科技创新, 充足发挥地域优势条件
5)其她意义
[阅读材料]西部开发四个关键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近日透露了中国西部大开发工作关键, 关键有四个方面。
第一,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抓好西部地域已开工基础设施项目续建, 尤其是青藏铁路、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公路国道主
干线、 江河上游水利枢纽等关键工程建设。新开工一批水利、 交通、 能源重大项目。结合加强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建设通地(州)县沥青公路, 二是加强农村乡镇通电建设, 三是推进行政村通广播电视工程。
第二, 加强人才开发, 促进科技教育加紧发展。要落实西部地域人才开发计划关键任务和具体方法, 加大干部交流工作力度, 增加从中央国家机关、 群众团体、 直属企事业单位和东部地域选派领导干部、 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骨干人才到西部地域挂职锻炼, 增加从西部地域选派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域挂职锻炼, 加强西部地域人才培训。
第三是落实政策计划,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搞好专业计划和地域计划与总体计划之间衔接和统筹, 搞好西部优势农产品基地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预防盲目反复建设, 深入采取方法预防污染企业向西部地域转移。
第四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加强法治建设。推进西部地域深入改善投资软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 降低行政审批事项, 促进个体、 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紧发展。激励东中部企业和个人到西部投资。加大西部地域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吸收外商投资关键项目力度, 扩大石油天然气对外合作领域。
[总结] 该单元我们从自然和经济两个方面谈了中国区域差异问题。中国国土广阔, 区域差异大。在自然环境方面, 中国形成了特点各异三大自然区。每个自然区内部, 也含有十分显著区域差异。自然环境区域差异, 对各地域大家生产和生活含有深刻影响。在经济方面, 中国存在东部、 中部、 西部三大经济发展地带, 每个经济地带内部, 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也很大。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也不一样。显著区域差异, 使不一样地域含有不一样发展基础和发展水平, 从而形成了中国国土整改和区域发展基础格局。本单元学习为下单元《中国国土整改与区域发展》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 板书设计: 一、 三个经济地带位置、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地带
位置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濒临海洋, 是中国开放门户, 基础设施最好, 城市化、 科技水平最高
关键农业基地、 工业区, 交通尤其海运便利, 城市化、 科技文化水平高; 国际化
能源、 原材料不足, 环境污染严重, 江河下游洪涝多
充足发挥区位优势, 成为人才信息基地, 参与国际竞争; 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 发挥技术创新优势, 产品向高精尖发展
中部
位于中国腹地, 担负承东启西作用
能源、 矿产丰富, 农林牧产品关键产区, 有色金属重工业发达, 对俄罗斯和蒙古边贸有优势
山西煤炭外运不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东北森林过分砍伐; 水患、 风沙危害
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能源、 原材料基地; 建商品粮、 农林渔基地; 东西交通建设; 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
西部
位于西部边远地域、 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70%国境线, 利于沿边贸易; 能源、 矿产、 旅游资源前景可观; 西南水利资源充足
工业基础微弱, 科技文化欠发达, 交通落后, 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 西南交通困难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 大力发展水利、 交通、 通信、 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 充足发挥三线建设形成基础和能力
协调
加强东部与西部联合, 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二、 西部大开发
1、 范围: 蒙、 陕、 渝、 宁、 黔、 桂、 川、 滇、 藏、 新、 陇、 青等十二个省市区。
2、 意义: 1)加强了地域间联合, 实现地域协调发展
2)促进了西部经济发展
3)加强了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4)加紧了西部科教发展、 人才开发, 推进了科技创新, 充足发挥地域优势条件
5)其她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