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密山市逸夫小学 佟晓丽
教学内容:P18例4,练习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设计: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边讲边出示情景图)
小朋友们 ,谁知道我们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问题:京京是一只十分可爱的熊猫。它十分好客,今天京京就要请朋友们来它家做客。于是一大早京京就起床去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贴竹笋卡片),它要把这美味的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吃,瞧!它的朋友华华、盼盼、亮亮、红红来了(依次出示熊猫卡通图片)。可是,京京该怎么样把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呢?
2、提出问题:京京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出示盘子卡片)。每盘应该放几
个呢?请大家帮京京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把12个竹笋平均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
指一名学生上能出示。可以有不同的摆放顺序,但无论怎样放,结果都是一样的,把每
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小朋友们真能干,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助小京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计算方法。(板书:除法)
把12个竹笋平均数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的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这样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各有自己的符号+、—、×,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符号,它就是“÷”,叫除号,介绍写法和读法。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12个竹笋还可以有什么不同的分法。根据不同分法列出除法算式,并读一读。
(三)应用,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1、P18做一做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魔法卡片”——练习读法
(2)第二关“小帮手”(练习四第2题)——分一分,算一算
(3)第三关“分西瓜”(练习四第3题)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并学会除法版式的写法和读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进一步地学习除法,希望大家能够像今天一样表现地那么出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