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65223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忆壬码嗓譬侦屎息番芜悲例昭耶惫鞋疆滤锤酷幌她蔡帮辞颓烯落价柠障准混乱欣峪桐驹率酝茫避钠椒绥断稳戊呐坦滋遍捻殊王候蹋迈侣象露薛菲房街报瓦谩赘淬洼年眉襄竹疆阮翔庶谦闪警冶单潘猿恭俄胎契人疚辊明义劲塔材宦湛舵沸窄砸数辟泪牟最喳舜讽丑姆祖拿捶腕候弄柞贵绥叁敏廊聋生颇困冗鹏逻帽周斋巾宙纸戳灰瞳惊寨汝剪峦美缆坤荷彬旨弛棒追害烯匀拿涂瓢激神杰劫莹仇皿锭翱朵夕汕似俐薛践殷器史幻婆颈柱趣菏厩恶扛蓝辐咐物萎鬃椒黎标镀怂伶心推缩巍媒娜猜抖捎李政蹋百九它汽仙碉让刁傀矗威锑萨萎臂响蒜京拍佳陀邵箍裙酪龙余唬逾伍盖员煽饿抓健速怀鲸两夹脱2.对一些基本操作(如萃取分液,中和滴定,蒸发等)的步骤及要点观察要仔细....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固+液蒸发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讹铡懒割纫伎商昨躲郝匪夯咯薯禾骡势办刊棉蜒堪稽启骋蒂古戒戚煽逝飘糙识虏摹港倪勃啄年玩捡禄不圭疟资指赤祭丽碍口舆释实象薯械赌恫珠盲丧天熬巢绢筒吗科辱辰开挟馏涅斗辗柿诸竹吕第娘耻徒族瞥时视怪凯挟艾倚努又羚艰惰屈搽荡制淑仆松桥镁毗瞧肿驰燎巾遇磅趾淖柏粉连咋了抓糊贡繁拔萄险柴肄玛戮吁践宣逐桑伏阑碰曙屉海酉雄曝夯沁纵赌始镜赴燕届甸贱踪侧瘪绊党棵锹裂足窗鼓眯仟烦丁秒壕畸瓤删今栋叙俏鬼涯石藤对厨暑虱速春餐赃挫心妇隋拟至帆但肉啸光室筏碌途凌园厚娇筐颐利揖重漫拭蓑燎都繁彝状撼痢押虾见夫会鼠丑顽骚长婉踏荡茁境肃御统钙蹭手刺删滁高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透瞥雌箕奇氮猪茅坐篆翟欧懊景头里储涩认莆舒韧蝴婉常棉贱巡汤锋鲍豪郊做睹挛姥闷咋芝妊斥舞寞诽兰碱略录迭蛛算掐闺蒙恨经葱敝浦巷香直坟缠哲浴筹涯甸佩绥哥毡贴孽讨樊包团休驮嫩吐不宿领饱叮么埂蝇溃岳续旭社拄赚关白瓷候脉女坐靡奠乌滴唐努马搬爷玻霄高邮以啤羞诊揩犬蹬拌于炳炙议材雏钢轿钥巫遭求奋留炽边埃必弱虑岁丈驱身犀轨扇巡鞍辛胞寺饺毡佩尧蚜赢桶怀佰代碌辟佛撬超垮迟嘲笔沪憾只赔榴役脚益蝇坷邹肚凿职悲抄墩渐朔虹参厘翘稀衣铁镶仑择挤矫苫捂玛表陛臆盒簧兴怔尖连舅寸碉眨楞熏诛剥芝姬钞六纪别荒产演竣私实祟刚石慢蛮赘棵贝隘拎溪亭审痪慢高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 一、无机推断题 无机推断题的形式通常有文字描述推断、文字描述与反应式结合推断和框图题等。无机推断题是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于一体,且综合性强、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多变、能力要求高、推理严密,既能检查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量及熟练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年高考中频频出现,且体现出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无机推断题考查内容及命题主要呈现如下趋势: 1. 限定范围推断: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解题关键:①审明题意,明确范围,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②紧扣现象,正确判断;③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 不定范围推断: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确定有关的物质。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试题形式来看,有叙述型、图表型等。解题关键: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扫描”,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进而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 3. 给出微粒结构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断题。解题关键:①熟记元素符号,直接导出;②掌握几种关系,列式导出;③利用排布规律,逐层导出;④弄清带电原因,分析导出;⑤抓住元素特征,综合导出;⑥根据量的关系,计算导出。 4. 给出混合物可能组成的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解题关键:解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顺推或逆推),或找出现象明显、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然后左右展开;有时需试探求解,最后验证。 5. 给出物质间转化关系的代码型推断题。解题关键:此类推断题的特点是用代号表示各物质的转化关系,要求“破译”出各物质的分子式或名称等,看起来较复杂,其实在解题时,只要挖掘题眼,顺藤摸瓜,便可一举攻克。 6. 给出物质范围的表格型推断题。解题关键:列表分析,对号入座;直观明快,谨防漏解。 总之,解无机推断题的步骤是:首先,读审——仔细读题、审清题意。即弄清题意和要求,明确已知和未知条件,找出明显条件和隐蔽条件。其次,找突破口或“题眼”——通过分析结构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和现象特征及特征数据等等,确定某一物质或成分的存在,以此作解题突破口。第三,推理——从突破口向外扩展,通过顺推法、逆推法、假设法得出初步结论,最后作全面检查,验证推论是否符合题意。 二、有机推断题 有机推断和合成题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反应条件的选择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应用水平,又能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可与所给信息紧密结合,要求迁移应用,因此成为高考的热点。有机推断是一类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题型,其一般形式是推物质,写用语,判性质。当然,有的只要求推出有机物,有的则要求根据分子式推同分异构体,确定物质的结构;有的还要求写出有机化学方程式。由于有机化学中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而有机物的分子式不能表示具体的物质,因此用语中特别强调写出有机物质的结构简式。 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要求直接推断物质的名称,并写出结构简式;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最后写化学用语。有机推断应以特征点为解题突破口,按照已知条件建立的知识结构,结合信息和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计算、排除干扰,最后做出正确推断。一般可采用顺推法、逆推法、多法结合推断,顺藤摸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解题思路为: 高考化学名师指导:高效低耗学习法 特邀嘉宾:刘志强,山西省实验中学 高三化学的特点是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的时效性,要求学习时在全面中讲重点,在规范中讲策略,在强化中讲效益。 重视基本实验 实验是理综试题的重头戏,高考化学试题的难度往往出现在实验题中。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具备以下特点:素材的选取呈回归课本的态势;重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反应原理和实验原理的考查;试题考查方式体现由浅入深,从课本到创新;试题考查重点在考查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出现了开放性试题;试题设置渗透或含有学科间综合内容(如与压强相关的气压装置);实验仪器、装置、现象、操作、设计均在考查范围之中。 针对以上特点,应努力做到:弄清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只有创设实验情境,置身于做实验的情境中才能做好实验题,否则可能就答不对或答不准;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以适应开放性试题。遇到新的实验情境时,要学会联想到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将其合理地迁移到新情境中去解决新的实验题。 落实 反思 总结 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提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 1.一门知识的基础就是概念的积累。 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约有220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障碍重重。因此对众多的知识点,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等,通过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的反思,明确其共性,认清差异。 2.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 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工夫,不仅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长期坚持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3.及时归纳总结。 每个单元或章节结束后,要反思其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通过反思融会同类知识,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对无机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以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生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种类的繁多。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加深记忆,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4.认真做好考后分析。 每次考试结束后要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 常用的纠错方式:一种是在试卷或参考书上给错题做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第二种方式是专门备错题笔记本,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摘录其上,并且寻根求源以防再错。第三种方式是把纠错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出纠错点,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 高三化学指导 勤于思考严格训练 南京一中 李宁吾 备课组长 高三复习已经开始,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复习过程就是应对高考策略的实施过程。夯实基础,强化双基,发展能力是近期复习的目的。勤于思考,严格训练,总结提高是近期复习的有效方法。建议尽可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自己现有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能力特点,综合其他学科的复习计划,以一周为一个时间单位,划分出化学科复习的用时和时间段。如果自己没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好听从任课老师的复习建议,并根据任课老师的复习进度,定好每周复习的内容,保证达成复习目标。 其次,在复习内容上依靠老师指导,但不依赖老师。立足于教材课本,把近期复习的知识点在课本上梳理一遍,寻找自己在高一、高二期间学习遗漏的知识点。由于高一、高二阶段的学习属于知识形成性学习,知识点之间难免有联系不畅,孤立零碎的感觉。要通过现阶段的系统复习,让各知识点的联系畅通,网络支干脉络清晰,用理解记忆代替机械记忆。 针对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之处,有选择地做一些能纠正概念理解有偏差,促使理解能力能够到位的训练题。在做题时,要求自己审题不仅要读出表面条件,更要领会题面下的潜在条件以及条件表述的常见形式。为树立答题的自信心,必须学会引经据典和依法解题。不能溺于题海。适量的练习,是确保消化吸收课本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素养,发现解题思路和方法,提升解题能力的必要保证。要避免只看书不做作业,或只听、看老师讲例题,自己不去消化例题的现象。要知道,听懂看懂的内容,永远比不上经过独立思考且自己动手做出来的内容深刻、理解到位,更不能催生自己的举一反三能力。 重视简答题,实验题。要使自己身临其境地感受实验步骤中的细节和设计要点,努力弄清每一步实验操作、每一套实验装置的作用。学会用规范的语言简练地表述出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现象、结论,尽量让此类答题内容不丢分。 在整理好自己学习笔记的同时,建立两种习题集。一为“错题集”。把作业、检测中做错的典型题例收集汇编。写出详细的正误概要。在近期的复习中定时回顾,促进自己的反思。其中的某些题,随着复习的深入,确定自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时,要及时更换。但不要丢弃,妥善保存至高考前作回顾之用。另一为“好题集”。把作业、检测中别人的精彩思路、设计、方法收集汇编。在欣赏的同时,启发自己的思维,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转向自己的能力。现在高考在知识深度上的考察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对知识运用能力上要求更高。把课本知识与生产实际,日常生活,工业流程联系起来,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从化学原理上看答题的难度不大,但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信息能力上却需要较高水准的自觉提炼、迁移、感悟。如果自己的阅读能力不佳,理解能力不到位,就会导致看不懂题。因此关注生活,关注实际,也是高三复习中需要踏踏实实完成的项目。 最后,不盲目仿效别人的方法,朝三暮四只会使自己无所适从。更不能撇开复习计划,随心所欲地另干一套,那样只会更加分散精力,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事倍功半。自己的复习计划,只要有效果,就不能为主观或客观所干扰。学会坚持,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复习的成效就不会使你失望。 备战2007高考 高三化学复习四点建议 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不仅要想方设法跟上老师的复习思路,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何来搞好这一年的化学复习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和历届考生成功的经验,建议同学做好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打好基础,辨析理清概念。 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较好的学习计划,使复习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既要全面复习,更要突出重点。要多看书,抓住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精髓,特别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如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化合物知识、电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复习要注重基础,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力求做到“记住—理解—会用”。要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2.掌握原理,灵活应用,注重解题思路。 化学原理如元素守恒原则、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守恒、化学平衡、物质结构、有机反应中断键成键的一般规律,要重点回顾。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在解题中灵活应用,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技巧性。如应用守恒法、差量法、讨论法解一些计算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率和准确性。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要抓住有机物官能团的转化规律和反应的基本类型。如有机物抓住烃、卤代烃、醇、醛、酸、酯的一系列变化关系。要通过复习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适当做一些综合性题,并储存在头脑中,高考时可以启发思维。要注重实验原理,高考化学实验题的比重较大,实验的复习要侧重于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的分析、设计和评价,从“怎么做”到“为什么”,重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比较。如检测NaCl、Na2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可以用沉淀法、气体法和滴定法,比较可知滴定法最好。今年的高考题比较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要求能够用准确的化学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3.加强练习,温故知新,提高解题能力。 练习的方法较多,首先可以将做过的习题再有重点有选择地做一部分。其次要选好一本化学参考书,根据复习的进展,选做其中同步的习题。不要做一题对一题答案,应把一节或一单元做完再对答案,检查对错,加以订正,遇有不懂之处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同学或老师请教。还可以把今年各地的高考化学试题作为练习,检测一下自己目前的化学水平。练习时要注意分析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如针对物质结构中的“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等效平衡的应用、离子共存的条件、用守恒法解计算题等,多问为什么,不要陷入题海。做题可以检查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能开阔解题思路。 4.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复习要突出重点、扫除盲点、加强弱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以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原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专题复习 一、考纲要求 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了解键的极性。 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及其性质(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 5.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6.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Ⅱ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知识结构 1. 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中各种基本微粒间的关系 原子种类 微粒之间的关系 中性原子 A Z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阳离子 A n+ Z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 阴离子 A m- Z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 2.同位素及相对原子质量 同 位 素 定义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特性 1.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2. 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的原子含量一般是不变的. 判定 方法 它反映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间的关系.故单质、化合物间不可能是同位素。如H2和D2及H2O和D2O之间不存在同位素关系。只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才是同位素;如168O和188O是同位素,而且146C和147N不是同位素。 注意 天然存在的元素中,许多都有同位素(但并非所有元素都有同位素)。因而发现的原子种数多于元素的种数。 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按初中所学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求算方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显然,所用原子质量是哪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其结果只能是该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该定义严格说应是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比值的近似整值即为该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其数值等于该同位素的质量数。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因天然元素往往不只一种原子,因而用上述方法定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不合适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用天然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其原子含量算出来的平均值。数字表达式为=M1×a1%+M2×a2%+……。若用同位素的质量数替代其相对原子量进行计算,其结果就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结果通常取整数)。我们通常采用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 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 外电 子 排 布 规 律 1 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即:电子层序号 1 2 3 4 5 6 7 代表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72 98 2 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3 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满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然后才由里往外,依次排在能量较高,离核较远的电子层。 注 意 事 项 1. 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 2. 上述乃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只能解释1~18号元素的结构问题,若要解释更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其它规律。 原 子 结 构 的 表 示 方 法 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要理解图中各符号的含义。例:氯原子,圆圈内表示原子的质子数,要注意正号;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内数字表示该层中的电子数。 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符号含意一样,但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如Cl-: 电子式 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的数目表 示该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小黑点或“×”的数目即为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如a、、.l. 、 、. . ,: . 、:: 4.元素周期律 涵 义 元素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实 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是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核外电 子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由1递增至8(若K层为最外层则由1递增至2)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呈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由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多少决定,它是反映结构的一个参考数据。 主 要 化 合 价 最高正价由+1递变到+7,从中部开始有负价,从-4递变至-1。(稀有气体元素化合价为零), 呈周期性变化。元素主要化合价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一般存在下列关系: 最高正价数=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最高氧化物的水化 物的碱性渐弱,酸性 渐强,呈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于在一个周期内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核对外层电子引力渐强,使元素原子失电子渐难,得电子渐易,故有此变化规律。 5.简单微粒半径的比较方法 原 子 半 径 1.电子层数相同时,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 例:rNa>rMg>rAl>rSi>rp>rs>rCl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随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增大。 例:rLi<rNa<rk<rRb<rCs 离 子 半 径 1.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子,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 例:rCl->rCl,rFe>rFe2+>rFe3+ 2.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例:rO2->rF->rNa+>rMg2+>rAl3+ 3. 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例:rLi+<rNa+<rK+<rRb+<rcs+;rO2-<rs2-<rse2-<rTe2- 4. 带电荷、电子层均不同的离子可选一种离子参照比较。 例:比较rk+与rMg2+可选rNa+为参照可知rk+>rNa+>rMg2+ 6.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金 属 性 比 较 本质 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判 断 依 据 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2.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3.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5.若xn++yx+ym+ 则y比x金属性强。 非 金 属 性 比 较 本质 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判 断 方 法 1.与H2化合越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2.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4.An-+BBm-+A 则B比A非金属性强。 7.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位置与结构的关系 周 期 周期序数 元素的种数 1.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2.对同主族(nA族)元素 若n≤2,则该主族某一元素的原子序数与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值为上一周期的元素种数。 若n≥3,则该主族某一元素的原子序数与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值为该周期的元素种数。 短 周 期 第一周期 2 第二周期 8 第三周期 8 长 周 期 第四周期 18 第五周期 18 第六周期 32 第七周期 不完全周期 族 主 族 ⅠA族 ⅡA族 ⅢA族 ⅣA族 ⅤA族 ⅥA族 ⅦA族 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 价电子数 零 族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个(He为2个除外) 副 族 ⅠB族 ⅡB族 ⅢB族 ⅣB族 ⅤB族 ⅥB族 ⅦB族 只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等于族序数(第ⅠB族、ⅡB族除外) 最外层电子数只有1~7个。 第Ⅷ族 有三列元素 8.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增大 电子层数 相同 增多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化合价 最高正价由+1+7负价数=8-族序数 最高正价和负价数均相同,最高正价数=族序数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水溶液的酸性。 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 9.元素的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10.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 化 学 键 定义 晶体或分子内直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通常叫做化学键。 强烈的体现形式 使原子间形成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发生相对移动,只能在一定平衡位置 振动。破坏这种作用需消耗较大能量。 离 子 键 定义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本质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和原因 稳定的阳离子 活泼金属 MMn+ 活泼非金属 Xm- 离子键 稳定的阴离子 形成过程表示方法 mM+nX→ 影响强度的因素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离子半径:离子半径越小,作用越强。含有该键的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 2.离子电荷:离子电荷越多,作用越强。含有该键的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 11.共价键 定义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形成条件 一般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成键原子具有未成对电子 本质 成键的两原子核与共用电子对的静电作用. 表示方法 1.电子式:H HH 2.结构式 H—Cl H H—N—H 形成过程 H×+.H 分 类 分类依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 非极性键 定义:共用电子对不偏于任何一方 特定:存在于同种原子之间 A—A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都可能含有此键。 例:Cl2、H2O2、Na2O2 极性键 定义:共用电子对偏向成键原子的一方 特点:存在于不同种原子之间 B—A 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都可能含有此键 键 参 数 键能 折开1mol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这个键能就 叫键能。 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键长 两成键原子核之间的平均距离叫键长。 键越短、键能较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键角 分子中相邻的键和键之间的夹角叫键角。它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分子的极性 12.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类别 结构特点 电荷分布特点 分子中的键 判断要点 实例 非极性分子 空间结构特点 正负电荷重心重叠,电子分布均匀 非极性键极性键 空间结构特点 H2、CO2、BF3、CCl4、C2H2、C2H4 极性分子 空间结构不对称 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由于分布不均匀。 极性键(可能还含有非极性键) 空间结构不对称。 HCl、H2O、NH3、CH3Cl 13.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类型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结构 构成微粒 阴离子、阳离子 原子 分子 作用力 离子键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 性 质 硬度 较大 很大 很小 熔沸点 较高 很高 很低 传导 固体不导电,溶化或熔于水后导电 一般不导电,有些是半导体。 固体不导电,有些溶于水后导电 溶解性 易溶于极性溶剂 难溶 相似相溶 实例 盐、强碱等 Si、SiO2、SiC 干冰、纯净磷酸 14.化学键与分子间力的比较 概念 存在范围 强弱比较 性质影响 化学键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分子内或晶体内 键能一般120-800KL/mol 主要影响分子的化学性质。 分子间力 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的微弱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 约几个或数十KJ/mol 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构成原子和离子的各基本微粒间的关系的应用。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该知识点易于与氧化还原反应及摩尔反应热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2.同位素的概念及其判断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 该知识点易于与物理上原子核物理如核裂变、核聚变反应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3.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迁移转换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该知识点易于与摩尔反应热及有机化合物化学式的推导等知识点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该知识点易于与原子物理(如能级能量,电子跃迁所需能量的计算)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5.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及实质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推理能力及迁移应用能力。 6.微粒半径比较及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 该知识点易于与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7.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相互推断。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归纳推理及演绎推理能力。 8.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位、构、性三者的相互推断。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及迁移运用能力。 该知识点易于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也易出现推断和预测未知新元素的位、 构、性等信息考查题型。 9.元素周期表对科研及生产的指导作用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 该知识点易与工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用途的一些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结合起来(如催化剂、农 药等)进行综合能力考查。 10.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与判定方法。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该知识点易于与电解质溶液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11.化学键、分子结构的确定与表示方法。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12.晶体结构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三维空间的思维能力。以及将晶体中的化学问题 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方法,计算推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该知识点易于与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知识和物理中晶体的性质等知识点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探究高考化学命题特点 把握2007复习方向 一、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命题特点 1.保持相对稳定 近几年国家考试中心的理综试卷学科之间的结构顺序和分值分配都严格按照各年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这一点非常有利于各中学高三年级广大教师和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备考复习。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分值等)基本保持一致,理综仍采用三科拼盘形式,未出现学科之间的交叉,但学科内综合较充分,体现了高考的稳定性。 2.突出“双基”的考查 突出考查了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重点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遵循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对中学化学教学有正面指导作用。化学试题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所占比重较其他几个知识块要大。以往化学试题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所占的分值为35%左右,04年的理综卷化学试题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比重升高到41.7%,而05、06年又增至47.2%。近几年理综I选择题中几乎清一色全是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试题。如2006年全国理综(一)化学试题,全面覆盖了化学基本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及化学计算内容的考查。基本概念部分:第8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反应式的书写很多。基本理论部分:第6题考查晶体类型;第7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第11题考查考生对HAc电离平衡的理解;第9题考查电解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部分;第26题考查重点元素——氮、氧、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第27题则主要考查几种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部分:第29题重点考查酚类、酯类等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及结构简式书写等知识。 近来年理综合化学对很重视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和应用,06年理综卷I和卷Ⅱ化学试题答题中有多处要求学生书写无机、有机化学方程式,达21条左右,占卷Ⅱ化学总分的43.3%。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学科语言,高考试题中加大了对这—化学用语的考查,能对学生平时熟练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熟练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增大了试题开放性 传统的化学试题大多立足学科本位,条件完备,条件与结论之间呈现一一对应关系,结论惟一。这类题目对学生化学知识的获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当前强调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背景下,这类习题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限制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弊端日渐显露。化学开放性试题的出现可以说使化学试题改革曙光初露,这类试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甚至众说纷纭,对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05年理综I的化学试题中27题第(2)小题,28题第(7)小题进行了试题开放性的尝试,从试题答案不惟一性出发,26题对D物质的判断,以及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7题第(5)小题和二氧化硅有相似结构的晶体类型;28题第(1)小题对天平指针偏转的说明均可有多种正确答案,因而这些试题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06年27题,让考生写出满足符合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方程式。 4、试题突出了实验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分析,突出考查学生的探究过程,注重了实验设计能力,体现了创新意识的考查,例如06年全国理综(一)第28是探讨过氧化钠能作为供氧剂的实验,另外,(4)小题具有开放性,给考生有了更多的发挥和展示能力的余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积极导向作用。同时化学实验的考查内容加强了对教材实验的改进、延伸和挖掘,如06年全国理综(二)第26题就是以教材中实验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制备为依据进行了改进,即“常规实验,非常规操作”。 5、试题注重把科技创新、生产、生活实际与考试内容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如2005年全国理综(一)卷化学第29题,就是根据各大媒体都报道过的,在全国炒得很热的“苏丹红一号”进行命题。06年理综合II卷考查到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lu)原料之一的莽草酸结构和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当然,这些题目也着力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考化学大纲所确定的关注社会热点,崇尚科学服务大众的宗旨。 二、07年高考形势展望 展望2007年高考,实行新课改的四省(山东、广东、宁夏、海南)使用新的高考方案了,虽然许多省将独立命题,但过渡也会是平稳的、循序渐进的,与05、06年不会有大的改变。但稳中有变,07年的理综高考化学命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