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参赛学校:嘉峪关市师范附属学校
教师姓名:陆德玉
联系电话:15293475924
八年级下册语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授课时间
2016.06.21
授课者
陆德玉
授课班级
八年(1)班
课题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
材
分
析
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曾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由昔日非常美丽的湖泊变成今日一望无际的荒漠。由罗布泊的今昔对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惜之情,警示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好人类家园。
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在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
在表现形式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对比、拟人、比喻三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二是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学
情
分
析
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也基本学到了一点语文学习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新课前自觉地做好预习,少部分学生还能利用家庭电脑查找并搜集资料,这都为语文新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学生也已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顺利完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情感,适合朗读,为此对重点段落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这也为理解文本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
法
分
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象,利用这些图片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声情并茂地朗读,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再利用质疑,组织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教师应随即相应地提示、点化、诱导。
学 法
分 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应灵活地运用圈点勾画式、合作讨论式,借以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整理、迁移知识的能力。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能力目标
学会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培养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情感目标
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学会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培养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与文本相关的资料、图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导
入
有一个地方叫做罗布泊,它曾为我国的第二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那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绿树成荫,湖水成镜,可以被称之为“世外桃源”、“人间胜景”。可在短暂的30年后,那昔日的“世外桃源”、“人间胜景”却变成了这副模样(出示现在的罗布泊的图片),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有这样的变化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用心听,
用心看。
用诗一般的语言并配以图片导入新课,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上的投入,产生学习期待。
解
题
从课题来看,首先分析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而后再思考针对题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先思考,
再回答。
通过课题引入文本,不仅可以诱发学生主动思考,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整
体
感
知
教师于黑板上梳理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书上勾画出相关问题的答案,而后进行交流。教师梳理学生已提出的问题:
1.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怎样的仙湖?
2.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
3.罗布泊是什么时候消逝的?
4.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
5.罗布泊的消逝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6.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它们正在上演着怎样的悲剧?这一系列悲剧的最终制造者是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文本顺序找出关键的词句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对相关问题进行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的补充,对于重要的问题教师要写出板书。
围绕问题,交流讨论;
跟着思路,
积极发言。
按照文本梳理问题可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清楚文章的思路;也可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拓
展
延
伸
1.悲剧愈演愈烈,又何止是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就是我们周围的环境也遭到严重的破坏,你能举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例子吗?
2.我认为,我们真该呼喊这么一声:救救人类!记得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请节约用水,否则我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请同学们拿出笔,为环保尽一份微薄之力,写一条宣传标语而后进行交流,教师进行点评。
围绕问题,
自由畅谈;
按照要求,提笔写作。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通过多媒体画面的展示,深化文章的主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
文
总
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呢?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制止生态恶化,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思考、分享学习感受。
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其树立社会责任感。
课外作业
1.无形作业:从自身做起,开展环保活动。
2.书面作业: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保护我们的家园。
巩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板
书
设
计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仙湖,绿洲 罗布泊 戈壁滩、荒漠
青海湖
月牙泉
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课
后
反
思
1.通过文题导入是学习本文最好的选择。因为这篇文章的文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问题: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怎样的仙湖?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罗布泊是什么时候消逝的?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罗布泊的消逝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这些信息学生在学习文本时都可以找出来,只要教师能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做到了,而且解题之后我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罗布泊的相关图片,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中印证文题给我们提供的有效信息,这样设置情境会更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学习。
2.在阅读中教师不要过多地指手画脚,而要让文本自己说话。在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做“勾画圈点”标注出自己在阅读中的问题答案,这很好地提高了学生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