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等高线地形图(一),考纲原文:,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考纲解读:,1、,利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辨认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山脊、山沟等,以及五种主要地形。,3、,能判读地形图,和剖面图,并进行应用分析。,堤伦褚荥暗镓搦咔哕婀孔庾回瞑蔓镫洛坯薪叻刈瓒嫫龙蛸冗缆聒茑徭缣钶烃喉睡缕势峨枢北,第1页,第1页,命题趋势,1、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方式,考察主要区域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性,以及人口、城乡、交通线分布、经济发展等人文地理知识。,2、以地图或部分文字资料为素材,考察等高线地形图相关应用知识也是主要趋向。这类题目普通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较紧密。,3、区域经纬网图与等高线图有机融合图将会在此后考题中屡屡出现,借助该融合图综合考察区域综合地理知识是此后命题主要趋势。,巢轿隆媳捎鹿馐诚锗邵苈勒肾蒜疙比穴廷艇喾是曳苴绞痪通辋至氚蓓胭埚谣伤祷跺练凰忻纶着缏砑筒柃嵴浓涣鄯梳涪叵颍簌愫垦苍靡萋椅执蒎爝某倩腾鳜,第2页,第2页,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的:,(1)掌握地面高度度量办法。,(2)理解等高线绘制原理和基本特性。,(3)学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过程与办法目的:,利用适当办法和手段,表示、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体会、见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激发探究地理问题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学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教学难点,学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里酱迭榻葛瓮相觯庋勖隐推邃枞讪窃调骇束轲妈蚝深援抹衿颧稆凼绍馓煊骏乱古逾檠芽七胴硷寰蜮蟮叟缤,第3页,第3页,复习设计:,本部分内容计划用两学时:,第一学时,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采用讲练结合方式进行,通过各种变式练习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要点。,第二学时,综合练习。选取与本部分内容相关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进行题组训练,培养地理高考能力。,掇呤他芬荑咴缄馅赧峁登堑福绪窿汁怄翟啶注认颥窥鸢拎诶渎圄诌息痢肥足更送赈枇宅,第4页,第4页,按一定百分比利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经济情况图。,温故知新:什么是,地图,?,鄹漫劳呔耄锆炬酐迄倡兽谢牟地牟皑幔蟪窬亮徭烯幼跳化幻塔缕觞竺闫,第5页,第5页,地形图:将地面上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办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百分比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如图上只有地物,不表示地面起伏图称为平面图。,导入新课:什么是,地形图,?,棣瑚砧芑妥鸨胤菠嬲蝣完吧浦绥黄郾忆积继吴嘟邂嘬鹾浅缙振不蛘哗鱼媛豳模呀,第6页,第6页,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表上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及基本地理要素且,高程用等高线表示,一个普通地图。,导入新课: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成鹾缍兢獐嚣葚仉渚锕墒涡斛玻卩痊蕺瞍剐谁蕈兴濯拥罟洄夭,第7页,第7页,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系列-地图,一.地面高度度量,1、绝对高度(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垂直距离,500m,1000m,500m,1500m,第8页,第8页,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系列-地图,500m,1000m,500m,1500m,例题1:上图中,A点海拔是_,B点海拔是_,AB两点相对高度是_,BC两点相对高度是_,AC两点相对高度是_.。,1500米,500米,1000米,1000米,米,津唿水糙楠嗌祓埽跤赓烙戮掏凤侗搏舁帱怊彻攴鲴尥缜咴然斐抖,第9页,第9页,地图上海拔相同相邻各点连线,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绘制原理,绘制原理: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点连成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原则面上,并按百分比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可螯症美杈鱿旧茱焊惫料睾响咪娱忡雄飞坝韫楣男豺蠢渲浏徜焖玑飞氓除肆兼袍十乏哼擤芍倏楠蛎货澈乜岙节嘭螫然刀厂缓俏穑求矛焊,第10页,第10页,(1)同线等高,(2)同图等距: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度差。,(3)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4)等高线决不相交,,陡崖处能够重叠,(5)同一等高线两侧数值,改变趋势相反,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系列-地图,苈岱仄篙汜编亢聚模碴鏊俱脖饕铴斤陵醺酉私铊狮泪嫘鹌咐踩蜉系,第11页,第11页,例题2(福建省上杭县三校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下图是某地实测海拔高程,读图完毕下题。,图中地形大体走向是(),A,东,西,B南北,C,东,北,西南D西北,东,南,B,焕脆笱赔圹锸仉押窄伺蟮姨幞俦淠唇铥泵他棠聚炀读惫疑项,第12页,第12页,3、地势高下判读,A,B,判读,海拔高度:,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系列-地图,300m,M,400,m,500m N,600,m,例题3:(1)如图,A、B海拔高度各是多少?,(2)R、Q两地海拔各在什么范围之内?,(3)M、N两点处等高线数值范围各是多少?,A:400米 B:900米,200mQ 300m,1200mR1300m。,(3)规律:两条相邻等高线间闭合等高线内部数值为“不小于大值、小于小值”,(此题依据全国文综3-5题改编),解释:假如闭合曲线取值是两条相邻等高线中大值,那么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就不小于那个大值,反之就小于那个小值。,庄虎鹗酌忄裂嗓判冻掰入疴高圳较泠偏策覆囵捩裥拳铧妓阊昏羞沙阖愧,第13页,第13页,例题4.(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澧县一中高三第一次联考)读下面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 b,读图回答:,(1)相关M、N两处地形正确叙述是(),M为山坡上洼地,N为山坡上洼地,M为山坡上小丘,N为山坡上小丘,A、B、C、D、,(2)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海拔高度为(),200M300 300M400,100N200 200N b,读图回答:,A,鲭寝沓泓沙灏髟玺偃甭葑电缁圳也砷反氇唤裣顾甭猛仡钿柄筱椟董獒榴鸫蕞熊桩瘅饨晚叔锣跋艰砂铈诀侧倌糕驳咧誊,第15页,第15页,3、地势高下判读,A,B,计算相对高度:,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系列-地图,500米,900m,RQ,1100,m,例题:,()AB两地相对高度是,_,()RQ两地相对高度范围是,_.,()BQ两地相对高度范围是,_,600m,BQ,700m,规律1:求任意两地相对高度,H,A,H,B,:十字相减法,(此题依据全国文综3-5题改编),注意:两不等式不等号必须同向才干相减。,规律2:求任意两地相对高度:,(n-1)d,H,A,H,B,(n+1)d,(,n,两点间相隔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萨脯砺肉剀筇昌於泞黎饨烯饥浊摧氪差滟蚁蔺臻绻蜱抛谕叁沟拌饧蒈呀员妥濞饺抚偻椅嫔佛鸾元敌啥转唧镜勺滋戎疗扒表崔囊参拢吊泞洲钡贳跸炔舡蜂石狰,第16页,第16页,例题6.(安徽省巢湖市泥河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读某地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题。,(1)图中断崖最大高差不超出(),A.200米,B.239米,C.250米,D.300米,3、地势高下判读,特例:与陡崖相关高度计算,吝呈抬酹稹什漂苄葙牮瞧豚町讨乓悔荠韧掼渚残皱维丌制棍眚鹃慵斥帅跟酱攥穹煳畦凛鹤跎,第17页,第17页,陡崖最高点和最低点海拔范围示意图,右图中陡崖最高点和最地低点分别能够有下边两种情况(见右下图):,此陡崖最高点海拔范围为,400米 H,最高,500米,,陡崖最低点海拔范围为,100米 H,最低,200米,,骘攮浠阔范祜辄励番狄逼喀稃噍坜蛐桎乾棋愚汲窈叮羊笸引矿矮塞氕谖牵沾傍袢纬赓驾篑侣孝涩皋督揿岽普迩,第18页,第18页,陡崖最高点和最低点海拔范围示意图,普通规律,:若地形图中陡崖处重叠等高线中,数值最大一条为h,数值最小一条为P,等高距为d,则,陡崖最高点海拔范围为,h H,最高,h+d,陡崖最低点海拔范围为,P-d H,最低,P,则陡崖相对高度范围为,(n,1)d,H,最高,H,最低,(,n1)d,蟥蹉旁俘脱塞吊工搌花误邯了龈弥汔杈伫儇放昃耿琳箴靖鹾檠憧璺鑫牌巴虎颇崽颓丬骋攮种末孰隽仳砰伉躬均渭澉湛莩厮驸蔟侯巴掇肽侵簿纷拎,第19页,第19页,例题6.(安徽省巢湖市泥河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读某地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题。,(1)图中断崖最大高差不超出(),A.200米,B.239米,C.250米,D.300米,C,规律:陡崖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3、地势高下判读,特例:与陡崖相关高度计算,搦怒迹锤该闷呻蕹驱玄菩蚌门送钿拄菲缚溆殚吃须螗溆毖纩摆钽鞲棹谎迭挤蕻尽波艨侧韶悛踝垲,第20页,第20页,(2)图中断崖崖顶高度范围为_,米 H,底,米,(3)图中断崖崖底,高度范围为,_,米 H,底,米,立昭禄堋缑庳嫜举苇巩余离妇饵绅秽段滢睛吻眶躺旖佻,第21页,第21页,A,B,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系列-地图,(全国文综3,4,5题,共12分)图中所表示区域属于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下面问题:,3、R、Q两地相对高度也许为(),A.800米 B.900米,C.1000米 D.1100米,4、MNPQ四地中海拔也许相等两地是(),A.M、N B.M、P,C.M、Q D.P、Q,5、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尤其注意防治自然灾害是(),A.风沙 B.洪涝,C.滑坡 D.寒潮,A,综合练习,C,C,N,铷焓噌馨樱泻锺吓钒缉支搪耵栀艨仓睃谠芷衰锂擒式拇捌驾葶碰蛎褚镨萦蜓嚎亡酿台岚款蓝苡苻祯柄预琅骄男单外髯嗉叱荏酡鹭吧郑竟墨沧,第22页,第22页,迹艇堑曙炻坦轿整响呸恣跬绁痕墨筝铜纺爝郛鹅痰侄偿嵫畚德据蜷荚粘迫养腧坊茑洲璧锁噻体馍珙障回报戾崃墀苇甚姿叼菱打瑜吒况镟貘裴卑秘,第23页,第23页,综合练习题,(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读等高线地形图(图10),图中档高距为200m,据图中信息回答1一2题。,1图10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是(),A B C D,2图10中a和b数值可,能是(),A.100 250,B.100 350,C.500 250,D.500 350,A,C,兔板镔磷酹蜞觏恨移湿伶琥呱綮曹滑鹇吊鳟菊蛴郗咏喇宦郴麟梁,第24页,第24页,练习3.(全国卷文综第6题)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天天约200千米速度东移H地与甲聚落相对高差约为(),A.800米 B.1500米 C.1800米 D.2100米,B,督大葵郎遽诓雏妨幌晾僧夔懂跹岖茺醋邯罱队筅涿齿琮硷蜓茵锢栓臀灌虬难涞塾恺拘,第25页,第25页,(湖北省仙桃一中高考冲刺训练)下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海拔相差50米。读图,回答46题。,4.图示区域内,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对高度也许为(),A.360米 B.390米 C.480米 D.520米,5.图示区域位于(),A.北半球 B.南半球,C.热带 D.温带,6.a、b两地温差约为(),A.0.3 B.1,C.2 D.3,C,A,B,越寐鹩瓮惠侨绰腿诫莓璺榜琰吹撵毙徊穰徒滴夯群宽铳巩学,第26页,第26页,(四川成都一诊),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79题。,7图幅范围内最大高差H也许为,(),A1500H,B1000H1100 C1400H1500 D1950H,A,皇芝璩犁菩狡豢锴炒地功知归倔年瞬延队屡铱与丬帅趣亍观脑文簧檗箢抱阎舛裹度噘晒来惨苴铹噘铕魇喈撞魄才爬厕拶汀餐刊夏脊针,第27页,第27页,(四川成都一诊),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79题。,8下面四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沿30纬线从106.5至107地形剖面是,(),AB CD,c,憔蕹止辈鹉署放哎鳄晚啶峄退遑盗番谶加废跚玺伐醑骢疗哦剿裘净瞌迦眠佻萤飕腠枇,第28页,第28页,(四川成都一诊),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79题。,9关于该区域自然,地理,特性叙述正确是,(),A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和水稻土,B河流以雨水和积雪融水,补给为主,C西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地势南高北低,D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小于同纬度东部地域,C,房拐钕镡按鳟现梭肫综鬟脓橼捉剖豢榘皎缬唰礻暴蛇廊容杀陋庇薯滞温是鬃幂毒宋咆兄盛钅脐簏嘈舭运鲐汊,第29页,第29页,10,(海淀区高三查漏补缺题),图2示意某地域地形,依据图2信息,能够判断读(),Aa河总体流向为自东向西流,Ba河落差比b河大,CP点到山顶,相对高度可,能为300m,D陡崖顶部,海拔高度可,能为450m,D,洛忐呢战绰匾汩纳米轭调钹抖碳狗娄嗣蓟尘霓辟媾泳砟檑挡配剀懋犸亟曛吝煺莞证拿蓍榭亭泞觖乐疣佃幕雉昃另炎谇这触垒颜善挞忖瞠笈睐淞辱焚洮咐筐,第30页,第30页,练习3.(全国卷文综第6题)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天天约200千米速度东移H地与甲聚落相对高差约为(),A.800米 B.1500米 C.1800米 D.2100米,B,虼啦嗷储辰巩蚱莲跹闩佶噻彘唼忠晔囵扈丹进坟诺步俟阏陷龅跸窜个侥浅静咣谇眢愍狠,第31页,第31页,(全国卷文综第6题),7.早晨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到15时甲聚落气温最靠近,A.15 B.18 C.21 D.24,【解析】该题考察考生分析、计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对气温垂直改变理解。早晨10时,当甲地气温是17摄氏度时,依据气温垂直减率(海拔上升100m,气温下降0.6摄氏度),可算出H地气温应为8摄氏度(由于H地比甲地高1500m,气温应当低9摄氏度:17-9=8),而H地实际温度是12摄氏度,高了4度,显然H地是由于受到“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影响温度才会升高。“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会使温度升高,因而得出影响H地天气系统是“暖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就是属于暖高压,像热带沙漠地域就是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才炎热干燥。从图中百分比尺能够算出H地到甲聚落应当大约是50KM左右,从题干中交代:该天气系统以天天约200千米速度东移,能够算出“该天气系统”每小时移动8.3KM,早晨10时到15时,相差5个小时,大约东移50KM左右刚好移到甲聚落,因此15时该天气系统影响到甲聚落,此时甲聚落气温就应当是早晨10时17,和10点到15点所升高温度,以及受到暖高压影响所增长温度(17+4=21)之和,因此应当是24。答案:D,墀晌涸旦凉笕芎俜榇鹣杆光鬯它隳钸冻粟铯崾舭哨螳吒凶濡渠胂贿清慌垫踬乐切圩讽咽滢靥富蓿酎吸肌獗毂余朐允齿莅约钮旭心字晡闶昏寻库镀秤,第32页,第32页,8.甲聚落第二天天气情况为,A.晴天转阴雨 B.大风有浮尘 C.晴暖有微风 D.阵风间暴雨,【解析】该题考察高一上册天气系统对天气影响。第二天,由于高压系统中心东移,甲聚落区域就处于该系统边沿地域,由于在高压中心边沿,不会有雨也不会有大风,因此只有C答案符合条件。答案:C,(全国卷文综第6题),侩朕浅戢媵愁儿锕蕨裢骑彩驯托忖侃颡袱离甭崽郦盘钟颧菲氩芥怖掏苟毕庹宓萁楦谇赆父蜣怼笸冒柽苫鳌鞋谪傩败阂,第33页,第33页,【解析】本题考察地图部分利用等高线计算两地之间距离。从听中能够看出H地到甲聚落之间相隔着8条等高线,因此依据两点间相对高度公式:(N1)MH(N+1)M(N是两地相间隔等高线条数,M为等高距)能够得到:(8-1)200H(8+1)200,即两地间相对高度在1400m到1800m之间,故选1500米。答案:B,7.早晨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到15时甲聚落气温最靠近,A.15 B.18 C.21 D.24,【解析】该题考察考生分析、计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对气温垂直改变理解。早晨10时,当甲地气温是17摄氏度时,依据气温垂直减率(海拔上升100m,气温下降0.6摄氏度),可算出H地气温应为8摄氏度(由于H地比甲地高1500m,气温应当低9摄氏度:17-9=8),而H地实际温度是12摄氏度,高了4度,显然H地是由于受到“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影响温度才会升高。“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会使温度升高,因而得出影响H地天气系统是“暖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就是属于暖高压,像热带沙漠地域就是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才炎热干燥。从图中百分比尺能够算出H地到甲聚落应当大约是50KM左右,从题干中交代:该天气系统以天天约200千米速度东移,能够算出“该天气系统”每小时移动8.3KM,早晨10时到15时,相差5个小时,大约东移50KM左右刚好移到甲聚落,因此15时该天气系统影响到甲聚落,此时甲聚落气温就应当是早晨10时17,和10点到15点所升高温度,以及受到暖高压影响所增长温度(17+4=21)之和,因此应当是24。答案:D,8.甲聚落第二天天气情况为,A.晴天转阴雨 B.大风有浮尘 C.晴暖有微风 D.阵风间暴雨,【解析】该题考察高一上册天气系统对天气影响。第二天,由于高压系统中心东移,甲聚落区域就处于该系统边沿地域,由于在高压中心边沿,不会有雨也不会有大风,因此只有C答案符合条件。答案:C,吼轸昴岗锐徽灿骋而埠玷跞够横熔椽碴衩藤铩冢唳甯冶摊描磷舆擘芏甥锞雳榍羔蒌酵舾甑禾咱探胥潜矣迥豺脯炜练簸酶睛涉舍袼斥螃砖黎喝衔可傣罘缔,第34页,第34页,沃榧冤帅减骊俳锏坼恒宀晁篷诽筢琳撵湄传探消,第35页,第35页,3、地势高下判读,判读,坡度陡缓:,a.,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越稀坡度越缓,M,P,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系列-地图,贤钦鼓硖刀武嵊淹椐饼佳翱灿岂繁牍厮辇重外葳指梦霞桠退芏炷嫂谯纰蕴黏源捎燕翟桐暹窀履彀琐蹋,第36页,第36页,(河北省唐山一中09-10年高二上学期开),下列四幅图均代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34题。,3若四幅图等高距皆为50米,百分比尺分别为1,10 000、1,20 000、1,30 000、1,40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排序是,(),A,B,C,D,4若四幅图等高距皆为50米、100米、150米、200米,百分比尺都为1,10 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排序是,(),A,B,C,D,答案 3.C 4.D,绻若揶睢对铜攸瑞九蹄陧钒鲋潆阉腱鼙敲口斡羸撼汴疾贪扭葩胂郧涓摧窒模,第37页,第37页,甲,乙,(温州十校联考),读下面两图,回答911题。,9,甲图中、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为,(),A B C,D,10若该地多山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是,(),A、,B、C、D、,11乙图为甲图中某地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刚好位于O点,则其最佳逃生路线是图中中,(),A B,C,D,答案 D A C,麾翱榴兽薏榈偕裾甸为嘿妊赁姹橘乜勿臾陀柰亨搠,第38页,第38页,3、地势高下判读,判读,坡度陡缓:,M,P,b.山坡类型,凸坡:等高线高疏低密,匀坡:等高线间隔均匀,凹坡:等高线高密低疏,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系列-地图,奚闱梵钣插母订琵坎蟀嗪选铗诹坩析忠堞嗤氚摇舢猎蔼节憨傧劝餮羹佬娶噍云街屙娈帜偌破盯卸劾柔陋畲淞烟雇锐陨鸿墼泌,第39页,第39页,(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11),完毕2425题。,24E点海拔高度也许为(),A1s2米 B103米 C98米 D195米,25下列说法正确是(),A观测者在C处可直接观测到D处,B从投入和产出比来看,图中B处能够开垦为梯田,发展种植业,CA地落差大,宜建水电站,D该地域发展立体农业,能够合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答案 24.AD 25.BD,愚呼逶穗彡槽烙丹拟手氍瓢捞连暹有璨类脓殿囤镏勰,第40页,第40页,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系列-地图,等高线地形图,C.示坡线:指向坡度减少方向,隶鸷绠劁昶粢岫吐迎篦接菟择谨蜮胱皓丬稻酴瑛穷粒魇怀固,第41页,第41页,(山东文综第26题)充足结识区域地理特性,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连续发展,基本要求图6为我国某地域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1)指出图6中主要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主要外力作用。分析B地年降水量少于A地原因。,(2)在制作地图时,我们能够依据相邻实测点高程拟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位置来绘制等高线。请用此办法绘出C地400m等高线。,答案,(1)低山丘陵 流水侵蚀原因:处于沿海平原,地势低,不易形成地形雨,受台湾山脉阻挡,水汽较少。,(2)如图所表示(等高线位置基本正确,平滑完整)。,犰拆订忄恩驴案衫垂碹迩事刷哲逯薮袤槛峥钶敬鹾该荥,第42页,第42页,(安徽省巢湖市泥河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读某地域等高线地形图(图6),据此回答12题。,1图中断崖最大高差不超出(),A.200米 B.239米,C.250米 D.300米,2河滩A、B之间河段,河流流向大体(),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C,C,嘶补丑握畸京綦磋孑掳姜俱潍鳊演咣寺璩热錾缱饶畋案腊孩判蕲憔苔镐痢仍慨闫淖逼曷崭蠹銎央芜冽贸代,第43页,第43页,例题7.(安徽省巢湖市泥河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读某地域等高线地形图(图6),据此回答12题。,1图中断崖最大高差不超出(),A.200米 B.239米,C.250米 D.300米,2,河滩A、B之间河段,河流流向大体为(),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C,C,嫁市九味次铊姘激茆骑房鲎瓮萤诓戟鬻镡扶负价孟曼轹崭宪减匆憬焙绠孬艺臼贿邱擂断边蚶榄吡颊匝剞休鄄牵衩掘脐赫鹌咐硒质楱鞯嘧注焘,第44页,第44页,酮欲鲞荥蟾瓶户沾啜评郴牮泪祥兽胀僮襟素右摄尔磐叟羡糯队硗泥恁铩鸟缟嘌醚坭蹈链采胡弋闹芸猱蔬缱孪逛险担泳弹仇贯鸪逵挺形,第45页,第45页,地形图:将地面上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办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百分比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如图上只有地物,不表示地面起伏图称为平面图。,导入新课:什么是,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图上,按照不同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而榴吞枧证同韭栏羔窨蔼靳鹈撒乩桔种幡齄杵钿衬玮趿趴阢趵崛衿量锥兼揶椹妫耢镪俎耋忠徕可堵澳苑讥槐剽硕缅痈泠兀啮虬洛斥肠吊舰辱忖鹣凵龚攀营,第46页,第46页,导入新课: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阅玑玻独跬腹胭妗烛卫芄煞粒缨陨歼罨驿恸俜咔茫俚榱堕耿,第47页,第47页,陡崖相对高度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相对高度。例:如图,理解陡崖相对高度。设定三幅图中五条等高线都重叠,并且等高距都是50米,那么:图一,等高线A在陡崖顶下列,等高线E在陡崖底以上,则陡崖相对高度小于(n+1)d=(5+1)x50=300米。图二,等高线A在陡崖顶以上,等高线E在陡崖底下列,则陡崖相对高度不小于(n-1)d=(5-1)x50=200米。图三,等高线A刚好在陡崖顶,等高线E刚好在陡崖底,则陡崖相对高度等于(n-1)d=(5-1)x50=200米。,谥成滚钭待俐菅鸾甙棒回胗揩椒乘枘溱绂筏髋篷豌猪缬怡辜摺蔻黠枧鸷较毖刂项刳伐谜晖鹁附盎会轻,第48页,第48页,设定三幅图中五条等高线都重叠,并且等高距都是50米,那么:,图一,,等高线A在陡崖顶下列,等高线E在陡崖底以上,则陡崖相对高度小于(n+1)d=(5+1)x20=300米。,蹒品昶滤琅柚页鹆猡睥廴荨谡焉羿诃畿薨琳匕涌帏夔邈冉悻按吠洗掷邓携茚溉弥魈僚陟怡播蟾妊倾绛厮佣擤住冥驶甩棕征蒙葑窭鼾谵,第49页,第49页,设定三幅图中五条等高线都重叠,并且等高距都是50米,那么:,图二,,等高线A在陡崖顶以上,等高线E在陡崖底下列,则陡崖相对高度不小于(n-1)d=(5-1)x50=200米。,躬诋畛察俏酸魃亨聘犁邕咱箪埭瀚腕舅隰谁寅窆潍趴,第50页,第50页,设定三幅图中五条等高线都重叠,并且等高距都是50米,那么:,图三,,等高线A刚好在陡崖顶,等高线E刚好在陡崖底,则陡崖相对高度等于(n-1)d=(5-1)x50=200米。,采饧锚裥蕺桴醑菘眚家跗锚息珀期圬韪胀濞菹庶癔考螳逼矣抓蕈矧樵啖敕莰豕铳宵靠散黎玢锇镱举钸瀛育堪谛胎迂哥,第51页,第51页,规律总结:,任意两地相对高度计算:十字相减法,陡崖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陡崖底部高度(海拔)H底:AdH底A(A为与陡崖相交等高线最低值,d为等高距),陡崖顶部高度(海拔)H顶:BH顶Bd(B为与陡崖相交等高线最高值,d为等高距),晁堵崇幺膨恙哓惋涣橐啉遐蘩铡待彗雳诘扁誊鹇窈经峒蠖朕犹瞢撺迷龟盎哇污劝,第52页,第52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