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64961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本文档共3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制作人: 使用时间: 月 日一、学习目标:1、 掌握重要文言知识,熟记选文名言名句。2、 查阅资料,疏通文意,梳理出人们对孔子致力于社会变革的行为表现出的不同态度。3、 深入思考,认真探究,发掘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内涵。4、 学习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二、学习重点:1、 疏通文意、熟记名句。(组长检查,课代表落实)2、 思考并发掘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实质。提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实质是一种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更是一种为了实现理想执着追求不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三、自学指要:1、 利用课本注释,疏通文意。2、 解释下列加点的

2、词语a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担忧 )b 、使子路问津焉( 渡口 )c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参与 )d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挽回、匡正 )( 改变 )e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留住 )(拿东西给人吃 )f 、不仕无义 ( 出来做官 )h、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落在后面 )i、欲洁其身,而乱大论 ( 使高洁 ) ( 使 混乱 )j、见其二子( xian 使 出来;引见 )3、 找出五个你认为有积累价值的文段或句子,熟记之。(1) (2) (3) (4) 4、翻译下列句子(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

3、谁与?(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5、通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1)孔子周游列国,志在变革“无道” 社会,人们对他的态度怎样?请依据课文分条作答。 (2) 根据选文内容,用原文语句填空面对世人的误解,孔子怅然若失,说:“ 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与而谁与 ?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孔子的这种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的精神,既是一种异常可贵的担当精神,也是一种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神。子路认为,有才能的人应当积极的参与社会的改革,他认为:“君子之士也,其行义也 ”君子之所以入仕做官并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

4、是为了“行义”。他批评那些隐士,认为他们虽懂得“ 长幼之节 , 不可废也 ”却废弃了“ 君臣之义 ”,是一种“ 欲洁其身 , 而乱大论 ”的做法。四、 思考探究1、 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告诉我们的处世哲理: 作为一个人要勇于担当,要有责任心,要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去执着的追求 ,无怨无悔。2、孔子在处世态度上跟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一类的人物有什么不同?提示:这两类人物都强烈不满于混乱污浊的社会现实。但是前者力图改变它,并且不折不挠;后者则选择了避世,洁身自好。前者更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我的考虑的较少,相比之下后者不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3、孔子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则主张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你如何评价这两种处事方式?提示:(1、两者的精神实质分别是什么?2、两者有什么区别?3、你更赞同那一种人生态度?为什么?)提示:在我国的传统中,孔子常常被称为“圣人”,孟子常常被称为“亚圣”,二人都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大师。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以儒家本身的范畴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模式。以修身为立足点这一点上,二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显得更加执著。学生答案示例:孔孟二圣同传儒道之精髓却不尽统一,于改天下之无道至有道的方面,二人阐发了不同的观点。“知其不可而为之”,用现实的眼光来看堪称“飞蛾扑火”,似偏执而本质上来说应为执着。古人认为“才

6、命相属”,孔子一生目标明确,在动荡混乱的年代里传教“君臣父子”、“三纲五常”显然不现实,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终生追求无疑是其性格中的倔强与无论“穷、达”均要兼济天下的大胸怀的必然产物,最终不被人理解而困厄一生的命运也在所难免。但无论后代的我们怎样替夫子惋惜长叹,但“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仍坚定地晓谕后人无怨、无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亦非趋利避害。孟子的理论与“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高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何尝不是以己之全力无可改变这滔滔浊世的浓重悲凉?虽触碰不到那权力的巅峰改变千万人之命运,但“养吾浩然之气”、“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莫不是孟子践行其为“亚圣”的责任,若是人人皆能独善其身,何愁世风日下?孟子用身体力行感染世人、教化世人,在如今看来也是一种大智慧。管窥蠡测,不敢妄下断言,只是凭着现代人惟有目光穿越千年的优势点评一句:孟夫子退隐讲学,从苦中能汲取生活之乐;孔夫子一生困厄,却能在弥留之际坦然作结,这一生,为理想生、为理想死、为理想奋斗、为理想超越世俗,先秦诸子,因理想的光芒名垂不朽。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