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浅见
1、在公式、法则、性质的教学中,应注重对公式、法则、性质的探究过程,重视对公式、法则、性质的意义的领会,没有必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法则、性质。例如,对于乘法公式(a+b)(a-B)=a2-b2 ,(a+b)2=a2+2ab+b2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多项式乘法的基础上,运用多项式乘法推导出来的,让学生明确(a+b)(a-b)= a2-ab+ab-b2= a2-b2, 中间两项是如何消失的.同样(a+b)2是两个(a+b)相乘,如何成为a2+2ab+b2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这样做,一方面达到对公式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即使忘记了,也可以推出来,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探索和推证新的公式,例如(a+b+c)2=a2+b2+c2+2ab+2ac+2bc.
2、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适时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特别在概念教学上注意从实际问题入手,对有关概念应尽量在现实情境中加深领会。教材的编写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在“变量与函数”一节中,教材列举了有实际背景的5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变量与常量及函数的概念。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尽可能多的使用当地环境和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感兴趣的题材,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建立数量关系,用代数求解结果,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