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3)①与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 的作用。
(4)将①和②两个试管放在相当于人体体温 ℃的温水中保持约5分钟,然后同时取出两个试管冷却。再分别往冷却后的两个试管里各滴入2滴碘液并摇匀,这时可以看到试管内颜色的变化:①号试管内 ,原因是 ;②号试管内 ,原因是 。
(5)以上②③④三种处理中,哪种处理不妥,请回答并改正: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植株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
(1)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要探究玉米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应进行的处理是 。
(2)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你认为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3)若探究玉米的蒸腾作用,需进行的处理是 。钟罩内壁上的水珠是玉米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凝结而成的。
(4)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向培养液中通气,目的是 。
(5)若该植株为纯种矮秆玉米幼苗,他们将其移栽到土壤中,精心管理,并喷洒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赤霉素是一类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和人工授粉(授该植株的花粉),长成了高秆玉米。如果将这株玉米所结的种子进行播种,长成的玉米是 (填“矮秆”或“高秆”)的。
4.右图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瓶内是潮湿的将要萌发的种子,密封完好的塑料罩内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1)实验开始,将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 升高,瓶内种子的 增强。使得——浓度加大。这种物质扩散到塑料罩内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强。
(2)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塑料罩内壁上出现小水珠, 这些小水珠来自植物的——(填某种生理活动)。
(3)如果将瓶内的玻璃管口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
用均将——(填“增强”或“减弱’’),原因是 。
5.根据探究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
(1)实验前,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影
响: 。
的增产措施。
8.18世纪,某科学家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材料、操作方法如下图。
实验结果:甲玻璃罩内的蜡烛很快熄灭,乙玻璃罩内的蜡烛能持续地燃烧。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探究实验的基本要求看,实验中的变量是 。
(2)科学家设计该实验所提出的探究的问题是 。
(3)实验结果说了 。
(4)实验结束时,发现乙玻璃罩内壁上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于 。
(5)如果实验时将甲、乙玻璃罩用黑布罩住,结果是 ,说明 。
9. 如右上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B处变成了什么颜色? 。
(2) 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3) 叶片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 。
(4)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得出的结论是
10.右图为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结构来看,物质a、b是通叶的 进出叶片的。
(2)若此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则a代表的物质是 , d代表的物质是 ,c物质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 作用。
(3)若此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则a代表的物质是 ,b代表的物质是 。
(4)若植物表现为生长现象,则其光合作用过程 呼吸作用过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二.总结归纳
备注
(此栏为教师复备、学生补充笔记及师生教学反思用)
课题 :实验探究专题
〖学习目标〗1各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运用 2实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预见〗1 2
〖学法指导〗控制变量法做实验设计
一、经典题训练:
某校实验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如下: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回答:
实验步骤
A缸
B缸
①
1000mL池塘水
1000mL自来水
②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③
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
④
加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
不加甲状腺激素制剂
⑤
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1)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加以改进完善(2分):
;
。
(2)在A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B缸内不加,其目的是 。
(3)如果实验按你修改后的方案进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 该实验所得出的结是 。
2.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人3号试管中不搅拌; ④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4号试管中不搅拌。(其中第①种处理是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种处理都是①的对照实验。) 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并回答:
(1)以上四支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的量都应当 ;
(2)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两种处理为对照实验
(2)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的一片叶部分遮光、部分不遮光的目的是 ,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这片叶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其目的是 ,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
(3) 右图示步骤(3)中用酒精处理的叶片,A是遮光部分,
B是见光部分。用清水冲洗叶片后,在上面滴加碘液,其中变蓝色的是 。此实验说明了绿叶只能在不的是光下产生
6.春雨绵绵,润物无声。然而,有一种雨水却被人们称作“天堂的眼泪”、“看不见的杀手”,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破坏力,这样的雨水叫做酸雨。酸雨是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等进入大气后,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造成的。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进行的探究实验: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种30粒小麦种子,等它们萌发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向硫酸中加入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小麦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④持续一段时间后,花盆中小麦幼苗叶片变黄,直至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探究实验中,他们作出的假设是 。
(2)他们的实验设计不够严谨,请你帮助改进完善 。
(3)根据他们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
(4)有人认为只需用1粒小麦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5)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我们应该怎么做?(答出2条即可)
7.甲乙两地种植同一种葡萄,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葡萄的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如下表。请根据资料分析回答。(5分)
(1)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的主要原因是甲地土壤肥沃,地下水位高易于灌溉,葡萄生长旺盛所致。这种说法对吗?请加以说明 。
(2)甲、乙两地光照条件相同,而含糖量却不同,这主要与葡萄体内细胞的 有关。请用式子表示出这个过程: 。该生命活动主要是在 进行的。
(3)通过分析上述资料中的数据,对在秋冬季节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的菜农,可提出
备注
(此栏为教师复备、学生补充笔记及师生教学反思用)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