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文/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五中学 张平秋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心理成份之一。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创造一个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条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以科学的学习态度,坚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开发智力、提高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优秀学习品质的形成。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控制,使学生在兴趣昂然的环境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创新。
1、培植自信心
自信心是个体所具有的自我肯定意识,它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事业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决定作用。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有了它,人的大脑机能在强烈的自信心的激励与驱动下,会焕发出极大的潜能,散发出无比灿烂的智慧之光;有了它,能够调节自身的心理机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了它,当主体与客体在智力、体力、意志力、个性品格等方面有差距时,主体内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比较期望,暗下决心,刻苦努力,试图赶上或超过客体,从而产生强大的动力。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环境和教育对个体自信心的形成与增强有着不可替代和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教师激发、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自信心,必将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也必将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不可估量地挖掘。
2、成功的激励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成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之所以发生,实际上是学习成功经验的自然结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性见解和设想,应予以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走上“成功是成功之母”的良性发展轨道,激励其不断探索创新,去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3、知识的“诱惑”
“知识就是力量”。1953年,英国有一个人诞生了,叫怀尔斯。在他10岁时,老师跟他讲,有一个费马大定理,是一个世界数学难题……在老师所讲有关数学知识故事的影响下,这个10岁的小男孩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成了一个大数学家。笔者相信一个名人讲过的一句话,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用来点燃的火种。每个学生的火种是不一样的,怀尔斯的火种就是被老师所讲的知识点燃的。学生在年轻时产生的好奇心、兴趣对他的一生都是有用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象怀尔斯的老师那样,善于利用知识“诱惑”,点燃学生心灵之火种,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索自然界的不竭兴趣。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能够付出真“爱”,以“情感”作“催化剂”,用“人格力量”感化学生,而后通过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进行“知识诱惑”、“成功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培植学生的自信心”,必然能够使师生在民主、平等、融洽、和谐、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下、消除各种教学障碍,达成教育、教学之“同频共振”,从而把学生由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中解脱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使学生实现由“苦学”向“乐学”的转变。
(详细通讯地址:河南省兰考县:濮阳市油田第十五中学 邮编:4753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