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首师大版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册《大家庭中你我他》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大家庭中你我他》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品德与生活
学段
中端
年级
三
授课日期
2016.6.30
教材
书名:品德与社会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2 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杨爽
密云区第二小学
13466731450
实施者
杨爽
密云区第二小学
13466731450
指导者
胡忠海
密云区研修中心
69052254
其他参与者
朱光辉
密云区第二小学
6904368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其中开放性中指出: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本课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设计多种活动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提升对社会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认识。在学生分享、探讨过程中,体验到各行各业劳动者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以及各行各业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热爱,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它的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因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结合学生特点,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环境,设计了多种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探讨、体验中,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深入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关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大家庭中你我他》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温暖的社会大家庭”中主题一“大家庭中你我他”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下设四个主题,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本主题你的内容为后面三个主题做铺垫。
本主题是主题一,主要引导学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初步理解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的关系。体会各行各业的人们劳动的艰辛,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工作的态度,增强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本主题共包含四个栏目,即“大家庭中都有谁”、“谁也离不开谁”、“尊重劳动者”、“感谢每一位劳动者”,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由“大家庭中都有谁”和“谁也离不开谁”组成,第二课时由“尊重劳动者”和“感谢每一位劳动者”组成,本节课进行的是第一课时。我设计从学生父母的工作切入,通过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知道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组成了社会这个大家庭,再通过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各行各业劳动者之间也密不可分,激发学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感谢。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接触到了各行各业劳动者,但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并不全面,因此,知道社会大家庭的构成是一个重点,探究、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以及各行各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难点。
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我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调查问卷中有三个问题:1.你的父母分别从事的什么工作?2.你都知道哪些行业的劳动者?3.记录自己的一天会遇到哪些行业的劳动者?
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家长所从事的工作都不同,其中学生调查后所写行政人员,经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发现家长们的工作内容也都不一样。其中老师、警察、清洁工、快递员、服务员等行业出现的频率最大,说明学生十分熟悉这些行业的劳动者,而对于科学家、宇航员等行业的劳动者很陌生,有的行业像考古学家、冶铁工人等,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这个行业的存在。由此数据得出:学生家长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学生了解的其他行业都是比较大众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业,所以学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了解并不全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这些熟悉的行业只是众多行业中的一小部分。通过“我的一天”的记录,发现学生了解我们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帮助,但没有体会各行各业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式及手段:
结合本班学生,充分挖掘、整合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iPad、板书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合本年级学生的活动情境。采用探究、体验为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以及各行各业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1.结合学生资源,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
2.照片记录“我的一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
3.播放一件衣服由来的视频,学生发现各行各业劳动者之间密不可分。
技术准备:
教师准备:各行各业劳动者视频、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完成调查问卷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组成了社会大家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各行各业之间也密不可分。
2. 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苦劳动,激发学生对个行会劳动者的感激之情。
3. 课上交流讨论,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组成了社会大家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各行各业之间也密不可分。
教学难点: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苦劳动,激发学生对个行会劳动者的感激之情。
教学流程示意
互动游戏,认识社会中各行各业劳动者。
游戏互动情境,介绍父母工作。
视频展示情境,认识其他行业。
日记分享情境,了解生活处处是各行各业劳动者。
分享探究,知道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关系。
诗歌创作情境,认识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
进入探究情境,发现各行各业劳动者密不可分。
劳动体验,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苦。
体验交通警察,体会劳动者辛苦。
分享生活感受,感激劳动者付出。
课堂总结,领悟各行各业劳动者的重要。
联系生活情境,感悟各行各业劳动者的重要
总结延伸情境,明确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关系。
教学过程
环节一:猜一猜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视频、交流等形式,知道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组成了社会大家庭。】
1. 过渡:课前,学生们做了一个调查,了解自己父母所从事的是哪些行业的劳动者。今天,我们就通过游戏的形式把我们的调查结果呈现出来。也就是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同学们猜一猜。
2. 学生阅读活动规则。
3. 六组题目:老师、警察、医生、清洁工、厨师、司机
4. 提问:我们有的家长就是从事的这些行业的劳动者,除了这些,你还了解其他行业的劳动者吗?
5. 观看视频《各行各业劳动者》
6. 提问:我们所说到的、看到的都是我们身边的各行各业劳动者。可这只是众多行业中的一小部分,你们能不能猜一猜我国目前有多少种行业?
板书:各行各业劳动者
7. 过渡:目前我国至少有2000多种行业,但这个数字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不断发生着变化。
8. 小结: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组成了这个社会大家庭,我们每一个成员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大家庭中你我他》。
板书:大家庭中你我他
环节二: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我的一天》的记录,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
1. 各行各业劳动者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课前同学们为自己的一天做了记录,并且有的同学拍摄了照片,我们请这些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
2-3名同学分享自己的一天
2. 通过他们的分享,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各行各业劳动者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
3. 填写小诗歌《劳动者之歌》
假如没有 ,我们将 。
环节三:论一论
设计意图:【以一件衣服的由来,意识到各行各业劳动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谁也离不开谁。】
1. 讨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就如同每天都穿在身上的衣服,需要哪些行业劳动者的劳动才能最终穿到我们身上?
2. 过渡:一件衣服至少要经过六个行业劳动者共同劳动获得,如果想让这件衣服更漂亮,方便还需要更多行业劳动者共劳动。通过这件衣服的由来,你还有没有新的发现?缺少其中一个行业会怎么样?
预设:各行各业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缺少其中一个行业就不能正常运行了。
3. 提问: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是由各行各业劳动者共同完成的,你还能举例说说吗?
4. 过渡:各行各业之间离不开,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就是劳动者,这件衣服就至少需要农民、纺纱工人、织布工人、服装厂工人、运输工人、服务员的劳动,你能为这些劳动者分分类吗?
5. 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6. 小结:农民、纺纱工人、织布工人、服装厂工人能够生产出产品称为生产型劳动者,运输工人、服务员不能直接生产出产品称为服务型劳动者。
7. 提问:你还能补充说说还有哪些生产型劳动者?哪些是服务型劳动者?
环节四: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一分钟交通警察,学生体会到劳动者的辛苦,了解劳动者的辛苦是为了我们的生活。】
1. 活动:同学模仿交通警察指挥交通动作。坚持一分钟。
2. 提问:通过体验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劳动者很辛苦
3. 追问:他们的辛苦为了什么?
预设: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苦就是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所以我们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
环节五: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进一步明确本节课所学,明确我们与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关系。】
1.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2. 总结: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组成了这个社会大家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各行各业之间谁也离不开谁。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各行各业劳动者呢,我们下节课来讲一讲。
板书设计
大家庭中你我他
生活
离不开
各行各业劳动者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本课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观测。
(1)学生自评:学生完成课堂讨论,检测学习基本情况。
(2)生生互评:学生互评成员表现,表达自己的意见。
(3)教师观测:
①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及同伴进行对话。
②学生能否在情境中通过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了解,明确我们生活与各行各业劳动者关系。
③学生能否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
2、本课教学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自主评价。
(1)教师能否依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教师能否通过创设的多种情境,引导学生调查、探究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关系。
(3)教师能否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感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苦工作。
评价量规
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评价项目标准
自评
组 内
评 定
教师
学
习
过
程
学习态度
对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感兴趣,学得主动、积极,轻松、愉快
学习能力
调查探究能力:是否能够在学习中发现各行各业劳动者之间,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口语表达能力:是否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合作学习
是否能积极、全程参与小组交流。
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否能和同伴共同研究、探讨,寻求解决的方法。
是否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汇报交流
是否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
是否能判断别人的观点并进行准确的评价。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次教学设计特点:
一.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猜一猜”这个游戏引入本课,再到分享“我的一天”,创造“劳动者之歌”和体验“交通警察”,都在利用活动激起了学生内心共鸣,产生了对本课知识的极大兴趣,为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打好基础。
二.利用了学生的已有资源和学生的差异资源。课前对学生做了充分的调查,了解了学生父母所从事的哪一行业劳动者,所以在第一个环节“猜一猜”中,选择的行业都来源于学生父母的工作,学生看到这些题目后,倍感亲切,也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各行各业劳动者就在我们身边。第二个环节“说一说”,学生在课前就用照片的形式记录自己一天遇到的各行各业劳动者,图片和学生的叙述完全来自学生的亲身体验,其他同学看到照片中熟悉的场景,也感同身受。“论一论”环节探究各行各业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因此,从一件衣服的由来开始,探究这个问题,学生感觉到这个问题离他们并不遥远,而这种探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