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案
平乡县第二中学 孙晓雪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研读文章关键字句,学习作者叙述角度和描写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
3、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哺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教学难点:
研读文章关键字句,学习作者叙述角度和描写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媒体:
远程教育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黄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
提问:看到题目想到了什么呢?想到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再问: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写黄河的诗句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主要从哪两个地方观察黄河的?(刘家峡、飞机上)
2、强调:变换地点描写景物,这种写作顺序叫“移步换景”。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四段
1、 让我们来欣赏黄河从刘家峡溢洪道口喷射而出,一泻千里的景象吧!边看边想:你想怎样描绘这种景象?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2、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来描述的呢?想不想读一读?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
3、这一段作者通过变换视觉角度描写黄河,先找一找远望黄河是什么样的? 出示段落:(我下车转身一看,怔住了:我看到的是什么?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这些乌云先是从下面向上喷射,喷到半空,又跌落下来,化成茫茫银雾,被阳光照得闪亮,又飞上高空;乌云白雾,上下翻腾,如浓墨,如淡墨,像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直耸高空,巍然不动。)
4、作者从哪些特点描写黄河的呢?(颜色、形状)
(1)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黄河都呈现出了哪些形状?
5、作者描写黄河时又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这些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交流:
(1)我看到的是什么?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设问句。突出了黄河的壮观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
(2)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这句话既是排比也有比喻,形象生动写出了黄河的汹涌猛烈。)
(3)像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直耸高空,巍然不动。(这句话把黄河的云雾比喻成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形象生动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6、谁能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感受?(师可范读)
7、总结过渡:作者远望黄河,抓住黄河水形状顔色的特点,写出了它的气势。变换视觉角度又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提示学习。 (出示学习提示)
(1)找:哪个词点明了作者观察视觉角度?
(2)想:作者是从哪方面描写黄河的?
(3)议: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黄河?这些修 辞方法起什么作用?
(4)读:融入感受,感情朗读。
五、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移步换景,到飞机上看黄河,这次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黄河呢?请自学5到7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
(1)作者在飞机上看到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文中的句子品读。
(2)看到黄河,作者为什么会联想到大地母亲呢?
(3)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汇报第一题
(1)“在这茫茫大地之上有一条蜿蜒盘旋的长带。”这奇幻的景象让作者感动神奇。把黄河比作带子形象写出了黄河长长的样子。
(2)“它纵横奔驰,胡啸苍天.。”这句话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并且词语有对仗之美。
(3)“这条浩荡的黄河,一下分散做无数条细流,如万千璎珞闪烁飘忽;一下又汇为巨流,如利剑插过深山。”这句话用了比喻、夸张手法写出了黄河时而分流、时而汇合的美景。
(4)“我发现,云影遮罩的地段,黄河是深黑色的;阳光直射的地段,黄河就闪着银光。”黄河在作者眼中随着云影的变化,色彩也有变化。飞机上看到的黄河确实与众不同。
3、汇报第二题:
为什么看到黄河会联想到大地呢?(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赞美黄河也是对祖国母亲的赞美。所以看到黄河作者自然会联想到大地母亲)
4、写景离不开抒情。本文通过对黄河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美)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这种赞美?
六、布置作业:我们的母亲河现在却在流泪。排放的污水让她臭气熏天,乱丢的垃圾让她肮脏不堪,我们的母亲河心在滴血啊!死去的鱼儿拷问着炎黄子孙。改变从现在开始,刻不容缓!保护母亲河,我们该怎么做?
让我们行动起来,让黄河之水永远向前奔腾欢歌!让黄河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我们实现富国强民的中国梦。
板书设计
黄河之水天上来
远望
刘家峡 仰望
俯视
飞机上 俯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