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沁园春·雪》教案
层台中学 黄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背景,理解词语,赏析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词语魅力,感悟词的意境,通过朗读理解词的磅礴大气。
3、情感、价值观目标: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重点:
1、学会欣赏诗词,体会词的意境,说说作者表达的感情。
2、概括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难点:
学会诗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年四季,同学们最喜欢哪个季节?我们有同学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朱子笔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朝气;有同学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是杨万里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艳丽;也有同学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马致远笔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萧瑟;还有同学喜欢冬天,因为冬天是韩愈笔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四季景象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笔下的冬天,去看看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二、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念,学生明确。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力求读准字音。
2、全班齐读,力求读得正确流畅,字正腔圆。
3、诗歌朗读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停顿、节奏、重音、情感。
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大气磅礴
举例: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千里/冰封,(拉长)
万里/雪飘。(高昂)
4、再读诗歌,力求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自由诵读)
5、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朗读展示。(教师适时点播)
6、请同学完整朗读。
四、细读课文,研读赏析。
1、析上阙
(1)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换成“看”字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看”是近距离观察,而“望”则是远距离眺望,“望”统领下文(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展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2)作者“望”见了哪些景物?
明确:长城、黄河、群山、高原 。(“望”字在这首词中领起了后面的内容,这样的字在诗歌中称为“领字”,与下阙中的“惜”字用法一致)
(3)作者笔下的景色如此壮丽,仔细品味,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
(从修辞、字词、含义等方面考虑)
明确:比喻、拟人、夸张、化静为动
(4)展开想象的翅膀,巧用手法,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上阙中的一处景色。 (小组推荐展示,三分钟)
(5)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的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的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豁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有感情地朗读上阙。
上阙是一幅意境开阔的自然画卷,而下阙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诗人将视野转向了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品析下阙。
2、品下阙
(1)诗人对历史上这些战功赫赫的英雄持怎样的态度?
明确:“惜”:可惜,惋惜。
① 肯定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②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③“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信念。
(2)他评价这些古代英雄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衬托当代英雄,为下文歌颂无产阶级英雄作铺垫。
(3)毛泽东心目中的风流人物是哪些?(多媒体出示写作背景,结合背景小组讨论)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自己。
(4)文章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和抱负。
(5)带着理解和感悟,朗读下阙。
五、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回首往昔,无数风流人物出生入死,换得中国今生;放眼今朝,风流人物无私奉献迎来巨龙腾飞;展望未来,十年后,二十年后,风流人物又会是谁呢?(生答:我们)看来我们同学都非常有信心,现在,就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感情纵情吟唱,唱出诗歌的大气磅礴,唱出伟人的胸襟抱负,更唱出我们对未来无比的自信。
(全班诵读)
学习伟人诗篇,滋养浩然正气。希望同学们永远怀着这样一种自信,去谱写自己的生命乐章,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祝福你们!
六、作业布置。
完成导学案的课后检测和课后反思。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