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想象力的策略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东亭幼儿园 215121 洪燕
摘要:想象能力是人的创造力形成的基础,而幼儿时期又是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美术活动中,想象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与技能发展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培养幼儿想象,没有固定的方法,要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空,要亲近大自然,启动想象翅膀。
关键词:幼儿美育 想象力 培养
一、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想象力的培养在我们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重要。儿童特别是在幼儿期,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往往不能被家长认可,会觉得幼稚可笑,他们认为孩子画得越像越好。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很片面的,许多绘画大师之所以非常看重儿童画,就在于从画面上那些纯真烂漫的构想,稚拙有趣的造型,大胆随意的配色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丰富的联想,从而对本身的创作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更应该爱护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自由驰骋。而美术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我们要不断探索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在活跃的思维中发展智力,健康成长。
二、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如果我们能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家园合力,不失时机地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勇于展现自我的个性,那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首先,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活动最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能宣泄幼儿的情绪,培养他们对事物敏锐的感受力。二十一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这就给幼儿的创新探索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点燃了幼儿思维中想象和创造的火花。
其次,想象力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驱力,是人的创造力本源之一。根据现代化心理学的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
三、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想象力的策略
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那么,教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更大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一)增长知识,为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一般地说,幼儿的想象,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语言的发展产生出来的,让孩子认真细心地观察他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让他们的视觉听觉以及其它知觉形象尽可能完整化,使他们的脑子里形成丰富而深刻的事物形象,这是发展幼儿想象力的前提。因此,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让幼儿尽可能多地阅读各种儿童读物(如:儿童画册、小人书),多带幼儿出去参观、郊游、旅游,浏览祖国山川、城市风光、农村景象、欣赏名胜古迹、奇花异鸟,有选择地看一些儿童电视、电影,使孩子积累广博的知识经验,当表象十分丰富之时,想象力也就自然会开阔,并多姿多彩。比如要画一幅乡间风景图,幼儿就必须是看过乡村,头脑中有一定的表象,才能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创作出好的作品。因此,我们要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有意识地带领他们到大自然去体验,鼓励幼儿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与小朋友交往,让他们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发展创造性。
(二)引导幼儿用“心”进行观察,开启幼儿想象的源泉。
自然界的事物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丰富感知经验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在综合表象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创造,才可能进行想象。一个人只有心神投入才能在观察中发现新事物,观察同一事物,其结果却有很大差别,根本就在于是否心神投入。因此,在美术活动中,要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和求知欲,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观察。因此我常常带孩子们带户外散步,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他们才能在创作时会想别人之未想,画别人所未画,做别人之未做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接近生活,走进大自然,一些在成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如一片云,一棵树,一只鸟,在孩子们的眼里,是朋友,是伙伴,是经过孩子们稚嫩情感和心灵浸润过的灵物,有情感,有思想,甚至有表情,充满生命力,美好而富有趣味。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美术活动中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除了丰富生活经验以外,还应让孩子领略优秀作品的魅力。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感受平时看到的色彩鲜艳的、不同风格的图书上的作品,还要经常选取一些形象夸张、色彩明快、充满想象的优秀作品让幼儿欣赏,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三)巧妙设疑,使用恰当的语言提醒。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使指导性的语言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启发幼儿调整自己的观察活动。在美术活动“画白云”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蓝天飘着的朵朵白云像什么?(有的像娃娃踢球、有的像老虎怒吼、有的像成群的山羊在吃草、有的像海浪在翻滚……)。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充分观察,拓展想象。又如:一个五岁的幼儿画了一幅“小图书馆”,这幅画的内容很丰富,但在布局方面比较零乱,我提醒他说:“图书馆的桌子和书都放得很整齐,而且每个人都不乱跑,都在安安静静地看书。”幼儿又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重新整合,使画的布局比较清晰,而且带有一定的创意:他在书架上画上梯子这样小朋友就可以爬上去拿自己想要的书了。可见幼儿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重新进行了观察,把观察的结果重新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作。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评价,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然而,孩子的想象就会随之扩张,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尝试中,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会给我们新的启迪。
(四)尽量不用完整的范画,大胆的进行艺术活动。
示范画能提高幼儿的技能技巧,但有时也会影响幼儿的想象和创新。为提高幼儿的创新与自信,我们要有选择地忽视一些技能技巧的练习。教师不用示范画去把幼儿的思维框死,而去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事物。在一些必须要范画时候,如新的技能、画法必须要掌握的,就示范画局部,不画整体。例如:设计名片的活动中,我让幼儿说说各种名片的特征和用途特后,出示了我自己的名片,让幼儿观察。同时要求幼儿设计好名片后用不同的花纹进行装饰。结果幼儿的思维十分活跃,大胆创新,用各种不同的花纹进行装饰。每一张的花纹都不相同,孩子们拿着自己的名片,相互的介绍、比较、评价,说的兴高采烈。另外,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帮助每一个孩子在不同程度上有提高。如能力强的孩子要大胆设计出清晰、完整的画面,并说出设计内容;能力弱的孩子适当放低要求,只要设计出名片的特征,适当的装饰一下就可以。这样给每一个孩子自由发挥的余地,并给予赏识、给予信心,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艺术活动。
(五)善于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可以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听”能为美术活动创造一种氛围,我们可以在美术活动中放一段适宜的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
由此可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为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绘画环境,不失时机地把握好每一个契机,帮助孩子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