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7.端午的鸭蛋 汪曾棋
教师寄语:喝到故乡水,想起故乡人。
教学目的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1一、导入: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 ) 苋菜( ) 籍贯( ) 硝药 )
腌腊( 络子( ) 大襟( ) 车胤( )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 。 籍贯: 。
城隍: 。 肃然: 。
( ):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 。
(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囊萤映雪: 。
3、文学常识:汪曾祺,江苏__________人,__________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元稹,__________代诗人,和__________同时代,并称“__________”。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袁枚,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家。
4.指出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B.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的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C.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D.这场晚会,小演员们的精湛演奏技能,征服了观众们的心。
整体感知一、 理清文章思路:
二、学习第一、二部分。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2、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合作交流
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和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拓展迁移 仿照本文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如:吃粽子、系百索子、挂符、赛龙舟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