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优秀教学设计
大赛参赛作品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设计方案
上蔡县第二初级中学 张秀芳
二零一六年五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方案
上蔡县第二初级中学 张秀芳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了解罗布泊的今昔及其消亡的原因;
3、 通过品味语言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
难点: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讨论点拨法
学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一定还记得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吧?那可是一个人间仙境,但我们都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虚构的。其实在我国的大西北有一处曾被人喻为“世外桃源”的地方,它的名字叫罗布泊。今天的它还那么美丽吗?是什么原因让它发生了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罗布泊,走近这个神秘的地方。
二、 感知课文,整体把握。
1、检查预习情况。
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滩
萧瑟:形容冷落,凄凉。
吞噬:吞食;并吞。
和煦: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理解题目。
(1)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泊”,三点水,罗布泊与水有关。
“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
“消逝”,消失。“逝”,含惋惜之意。
仙湖消逝,可见作者的感情基调是遗憾、难过、悲痛的。
(2)针对题目,你能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
什么时候消逝的?
为什么会消逝?
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今昔罗布泊
学生思考:
1、过去的罗布泊和今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的?
找出文章中描写过去和今日罗布泊的语句,再分别用简短的语句来概括,然后再读一读。并欣赏相关图片去感受作者的心情。
2、这里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二)消逝原因
1、罗布泊,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
2、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通过科学的考察后寻得罗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
3、与此同时,还有哪些悲剧在上演?
(三)品味语言。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了让人恐怖的荒漠,让作者感到忧患,感到痛心。请找出文章中体现作者这些感情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讨论是如何表现出这些感情的。
如: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四)探讨并揭示文章的主题。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怎样的愿望?
表达了作者对仙湖罗布泊消逝的痛惜之情。对人类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悲痛。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愿望:拯救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四、拓展延伸。
1、请拟一条以“环境保护”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例如:
1. 保护环境——人类共同的责任!
2.珍惜资源,爱护地球。
3.也许,你明天看见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
2、你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希望,还是无助和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2、作业:如果你是一位百岁老人,见证了罗布泊所经历的沧桑,请你用自己的笔把它真实的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昔日 生命绿洲
今日 死寂沙漠
忧患意识
环保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