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伊犁州高级技工学校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建设负责人: 杨玉荣
联 系 电 话: 13999578985
系(教研室)负责人: 高光
联 系 电 话: 18099506069
伊犁州高级技工学校
年 月 日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开课学期:第一,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机电类
建议课时:80学时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机械基础》课程是研究常用机械零部件的受力分析、结构分析、设计计算,并同时进行材料选择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和近机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机械基础课程与后面的各门专业课联系紧密,学好本课程对后面各门专业课的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课程任务
《机械基础》课程为学生机械工程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部分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课程支撑;为学生胜任岗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机械基础》课程在学生的专业学习链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对建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机器的组成;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特性和常用机构、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学会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表等有关技术资料的方法。
1)主要学习任务:
⑴掌握机构组成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⑵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
③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④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
⑤掌握凸轮机构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⑥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和国家标准,初步掌握带传动的设计和计算;
⑦了解链传动的类型和国家标准,初步掌握链传动的设计和计算;
⑧了解齿轮传动的主要类型,掌握齿轮传动的基本啮合定律;
⑨掌握渐开线齿轮啮合的特点,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尤其是模数m);
⑩掌握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
了解蜗轮蜗杆的传动类型和特点;
掌握蜗轮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掌握定轴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具备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能力,及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及应用能力;
②熟练掌握齿轮机构的特点、应用,能够对齿轮各参数进行设计运算的能力,具备对渐开线齿轮机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运动条件、正确安装条件分析的能力;
③具备对轮系进行认识、分类、功用及传动比计算的能力;
④具备对带传动认识、分析、张紧与维护方面的知识掌握以及具备对各种带传动在机械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⑤熟练掌握对链传动的工作分析及在工作过程中对其进行张紧与维护的能力;
⑥具备对螺纹联接、键联接、销联接的特点分析能力及各联接所适用的场合的判断能力;
⑦熟练掌握轴的功用与分类,掌握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的选材、轴承润滑方式和润滑装置的应用、标记方法和类型的选用能力;
⑧具备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⑨具备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表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A1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等基本知识;
A2了解常用机构的设计方法;
A3了解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维护知识;
A4掌握通用零部件的类型、工作原理、特性、选择、使用、维护和设计方法;
A5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功用、设计内容及步骤;
A6了解各种机械的拆装和测量知识;
A7了解现代设计手段的应用,创新方法。
A8、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工作原理、组成和特点。了解液压油的基本物理性能,会合理选用液压油。
A9、掌握液压泵的工作原理、结构、图型符号、型号和应用场合
A10、掌握液压缸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A11、掌握压力控制阀、方向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及其它阀的结构、原理、图形符号及主要用途;
A12 掌握气压传动的基本工作原理、组成和特点。
A13 掌握气压传动常用元件。
A14 了解气压传动基本回路。
(2)能力目标
B1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达到在无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分析机械的组成、使用维护、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
B2具有分析常用机构运动特性的能力;
B3初步具有简单设计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
B4具有对经验公式、参数、简化计算与实际计算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能力;
B5具有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B6初步具有把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结构工艺等结合起来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B7具有对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构零部件进行维护的能力;
B8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9与企业联合,进行生产现场设备改造及创新项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思考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
C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C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C3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C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C5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机械基础》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教学任务(模块)
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践
学时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1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A1-A3
B1-B4
C1-C5
2
2
平面连杆机构
A1-A3
B1-B4
C1-C5
8
3
凸轮机构
A1-A3
B1-B9
C1-C5
4
4
带传动和链链传动传动
A4-A7
B3-B9
C1-C5
8
2
5
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
A4-A7
B1-B8
C1-C5
10
6
齿轮系
A3-A7
B1-B8
C1-C5
6
2
7
螺纹联接和螺纹传动
A3-A7
B1-B8
C1-C5
8
8
轴及轴毂联接、轴承
A1-A7
B1-B8
C1-C5
8
9
键、销及其连接
A1-A7
B1-B8
C1-C5
2
10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A1-A7
B1-B8
C1-C5
2
2
11
液压传动
A8-A11
B1-B8
C1-C5
10
12
气压传动
A12-A14
B1-B8
C1-C5
4
2
合计
72
8
4,教学基本条件
(1)师资要求
从事本课程的教师,应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掌握本课程要讲授的所有知识内容,了解课程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工艺规范,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辅导,尤其是对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有一定的研究的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以2-3名教师组成为宜。
(2)教学条件、仪器设备要求
①机械基础示教陈列柜;
②足够数量常用拆装工具;
③足够数量减速器(拆装用);
(3)教学场所内要求
①需要可容纳40人的理实一体化教室。
②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5,课程实施建议
(1)课程模式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原则。在学习性工作情境中,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企业工作组织形式(小组)为团队,将学习过程映射为工作过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知识、能力与相关职业标准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合。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教学建议
本课程将知识、技能、素质等教学内容渗透到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模拟企业工程实施环境,并根据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选择设置了10个学习项目。学习项目按照常见结构及传动系统的思路设计,学习情境之间是平行或递进的关系。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各个环节突出应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多媒体教学,机械基础展示的模型、工程案例展示的录像、实训中心的零部件和设备等教学资源,强化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采用现场教学、实物演练、项目教学法、引导文,角色份演、模拟仿真实训等教学方法。
6,考核与评价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评价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性、监督学习过程、准确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学习过程评价为主,围绕核心技术技能,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
(1)考核内容
评价成绩分为过程性评价成绩和终结性评价成绩,其中,过程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具体评价内容分配如下:
1)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40%)
2) 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60%)
(2)课程总成绩
课程总成绩=过程性考核总成绩×40%+终结性考核成绩×60%
(3)合格标准
1)课程总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
2)没有不诚信行为。
7,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机械基础》 (第五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参考资料
孙大俊 《机械基础》 中国劳动出版社 2009
张 鄂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网上资源
制作《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网站,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课程相关的教学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课程学习指南、参考文献等资料,同时开通在线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学习中的各种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