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用理论指导实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次质的飞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具有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让课堂充盈生活气息,是新理念下转变中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主动地运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从而自主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精选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意义。
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角度指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让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例如:小王有一哥哥和弟弟,哥哥的年龄是20岁,小王的年龄的2倍加上他弟弟年龄的5倍等于97。问小王的年龄是多少岁?题目中只有一个等量关系,但学生却能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弟弟的年龄<小王的年龄<20.这个不等关系准确求出小王的年龄。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精选“生活素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数学事实,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生活情境“数学化”的过程,借助生活中的原型构建数学意义,从而真正地获取知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额的生活情境,使孩子们能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的使用价值,增强学好知识的愿望与信心。
在教学《黄金分割》时,我引进了天文学家开普勒首创神圣分割,欧姆率先使用黄金分割这个名称的史实,到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院士倡导和推广单因素优选法,简称0.618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节目主持人站在舞台长约0.618的位置,这样音响效果比较好,且显得自然大方;一个体态匀称得人,以肚脐为分界点,下半身与全身的比约为0.618。这时几名同学还饶有兴趣的在自己的身上量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一节课,知识、趣味融为一体,枯燥的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三、回归生活天地,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
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实际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生活,同时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设置生活背景,培养数学意识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如东中学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l1台开始每台按70元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元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教师要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