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班艺术活动《有趣的泥刻画》的说课材料
活动说明:
这节课选自我们生成的本土化主题《有用的泥》,泥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可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家长往往很少让他们玩,我们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对泥很感兴趣,他们很喜欢挖泥、玩泥,对泥充满了好奇,于是我们生成了《有用的泥》这个主题,而我这节课主要来源与在主题生成的过程中,我有一次浏览网站时看到了石头上刻画,同时结合我园《创“育和谐儿童,促创新发展”特色园》的精神,通过挖掘本地资源,让幼儿在想想、说说、做做中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就让我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刻画是中国的一门传统工艺,可是孩子们对它很陌生,从来没有见过,我们何不让幼儿也感受一下刻画的乐趣呢?,他们可以在石头上刻那我们何不在泥上刻呢?泥上比较松软、容易刻,这样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提高幼儿的动手创新能力,其次也能让幼儿感受刻画的乐趣,了解中国的传统工艺“刻画”又进一步增加幼儿对泥土特性的认识,于是便生成了中班艺术活动《有趣的泥刻画》。
目标的制定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刻画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讲,其实很难,因为刻刀有刀法,刻法也有各种的讲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对其降低了要求,不重视在技能的掌握上,而只要求幼儿能够大胆的刻和刻深就可以。而拿刻刀实际上是和拿笔的姿势差不多的,我们又考虑到孩子即将升入大班,是否应该适当的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呢?而泥的松软也正好能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在刻画上孩子们是主体,才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一个方面能让幼儿学习到新的本领,另一方面也能达到幼儿发展的目的。所以我的目标定位为:
1、初步尝试在泥上刻画,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观察能力
2、能在泥上大胆创作,体验刻画、拓印的乐趣。
活动的重点是是幼儿能在泥上大胆的刻画。
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在泥上把图案刻深。
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以下活动准备:
空间准备:6张桌子供操作,空间中拉一根绳,供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物质准备:泥块人手一块、竹片刻刀人手一把,黑色水彩笔人手一支、盒子盖人手一个,各色颜料、毛笔若干、报纸、剪好的衣服若干,加工好的衣服一件
经验准备:孩子已经玩过泥,丢过泥,知道丢好的泥块表面很光滑,有韧性,不容易碎。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情境教学法:以小熊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从而让孩子们帮助一起加工服装,体验到加工服装的乐趣,从头到尾以这个主要的线索贯穿,孩子体验到帮助别人带来的乐趣。
2、示范法:使用泥刻刀刻画需要有正确的方法才能刻出图案,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体验和学习到基本的泥刻画方法。
3、讨论法: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之间的讨论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刻好的泥刻画图为何印不出图案,孩子们就发现是因为图案刻的不深,而再去尝试。这从而加强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验法:展示作品,集体观看和相互的评价,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快乐,使幼儿大胆的表现能力得到发展。
说学法:
1、视、听、讲、做结合法:让孩子们通过看看、想想、说说、做做,孩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教者则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孩子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都给予积极的评价,这样真正做到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
2、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泥块、刻刀等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学习,尝试自己喜欢的刻法,再次加深刻画经验,体验刻画带来的乐趣。
活动流程:
整个活动主要分为四步:
一、认识泥刻画
教师以小熊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引出,然后认识泥快和刻刀。这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设置一个悬念,吸引他们积极的关注泥快和刻刀怎么装饰衣服。从而有兴趣地了解一种新的画的表现方法和形式,感受不同的形式美。
二、学习泥上刻画
教师示范泥刻画,主要的目的是要幼儿知道刻画的步骤以及了解一定要画的大、刻的深才好看,在让幼儿亲眼看见后才能让他们知道怎么样才算深,怎么样才能好看。教师主要从以下步骤出发:
第一步,教师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首先要在泥上画上你想要刻的花纹,你们想画什么呢?”这个问题一下就给了幼儿想象的空间,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让他们在下一步能大胆的画自己喜欢的事物,教师根据幼儿讲的作画,接着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幼儿画的大,而且只能画一个,这样才会好看。
第二步:拿起刻刀沿线刻画,先引导幼儿如何拿刻刀,刻刀一定要竖立起来,斜的部分朝着自己,再引导幼儿沿着黑线从上往下一点点的刻,一定要刻的深才好看。刻出来的泥用嘴吹到盒子里。这是刻法其中也包括需要遵守的常规
第三步,示范印画。美丽的图案给了幼儿充分的好奇心和想马上尝试的愿望,孩子们的积极性更加高了。
三、孩子们练习泥上刻画,并拓印。
只有让幼儿亲自的操作才能让幼儿体验其中的乐趣,才能知道怎么样刻深印出来的画才好看。同时也让幼儿能够大胆的创造,和同伴合作加工衣服。在这一步教师重点是引导孩子们刻的深和大胆的创作,让孩子们在自主的操作活动中感受快乐。
四、讲评交流。这是很重要的一步。为了让全体幼儿都看见自己的作品,于是我把他们的作品全挂在实先准备好的绳上,这样让孩子知道教师没有忽视他们,从而让他们的积极性更高。在观看和讨论中看见自己努力的成果,感受到作品的美,同时知道一定要刻的深印出来才好看,同时产生下次再来帮助小熊加工服装的愿望。
活动特色:
1、美术活动中新鲜材料的大胆运用,使活动具有原创性。
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材料的新鲜对于幼儿来说可以很好的刺激他们表现得欲望,这次活动中,大胆的提供泥块和竹片刻刀供幼儿刻画,这种形式与幼儿日常中在纸上绘画的感觉是大不同的,也是不容易接触到的,所以每一种新材料或新式样的接触和体验都会使他们形成深刻的记忆并影响久远。刻好后我之所以加了一个拓印是为了让幼儿知道如果你刻的不深,图案就不好看,让幼儿在实践中知道一定要刻的深,印起来才好看,同时也可增强幼儿的审美意识。
2、给予孩子大胆创作的机会,体现活动的自主性
在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可以看出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性也离不开他们自主的活动,自由的表现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条件。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是幼儿主观欲望和想象的产物,如果在活动中是为了自己的表现而做或画,他们会自然的将心里的美的情感流露出来,从而产生自然、诚实、大胆、朴实、直率、稚拙的特点,尽管这些作品在一些成人眼中是幼稚可笑的,但它所具有的个性和心意是明确的,新《纲要》也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提供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所以在活动中老师并没有给予幼儿规定刻画的事物,而是更多的给于孩子自生性。
3、以不同的形式,为幼儿创设成果展示、交流的氛围。
幼儿喜欢展示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艺术活动成果出于自己的脑和手,是自己的创作,它最能体现自我价值,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在这次活动中,老师采用了两种形式,一种将立体作品转变为平面作品后的展示讨论的形式,另一种是在观赏平面作品的时候出示立体图形,知道刻的深在能印出好看的花纹。不同的形式帮助幼儿更多地获得成人、同伴欣赏、分享的机会,符合幼儿这个年龄阶段不会独享个人成功,注重外来评价的特点,他们总要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得到他人的赞许。成人的接纳、同伴间的赞许和分享是对他们最大的鼓舞,进而更有兴趣的延展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反思:
1、这次活动中我大胆的使用了新材料,使孩子们学习到了一种从未接触过的新作画方法,活动下来我感觉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其创新动手能力也有了一个较新的发展。同时使我意识到艺术活动中蕴含着许多美的因素、美的情感。如在幼儿创作和刻画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己有许多不同的泥刻画方法,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肯定和引导,使孩子有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活动中必须及时捕捉这些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营造一个创意无限的空间,巧妙激发幼儿的思维,积极客观地引导,才能引导幼儿的思维从常态到活跃状态,使他们拥有一份永不泯灭的奇思妙想,在美的世界中不断去探索、去创造。
2、通过活动,我深有感受: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本身,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孩子不光在感知,而且也在描绘,在制作,在创造。”所以活动中我提供的泥块可以再多样化,这样可以激励孩子更广阔的创造性思维,使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