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桦甸市中学课程设计 授课教师 杨雪 授课日期 2017 年 6 月 1 日
课题
《马 说》
总第 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通译全文;
2、理解文章寓意,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了解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可悲遭遇,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重
点
难
点
识记重点字词,通译全文。
理解文章寓意,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生出缺席 情 况
班级人数
缺席姓名
程序与内容
师 生 活 动
计划
时间
一、情境创设:
导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期盼的理想境界。然而在古代封建社会,许多人常哀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如寄情于田园生活的陶渊明,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和那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陆游。然而到底是什么使这些人才壮志难酬,不被重用呢?韩愈早在《马说》一文中就探讨过这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二、 目标引领:
1、正确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通译全文;
2、理解文章寓意,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了解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可悲遭遇,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 意义建构:
(一)1、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2、 以组为单位,正确读文,识记字词。
3、 通译全文,感知文意。
(二)小组研讨:
①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原句回答)
②文中千里马的命运如何?(原句回答) 作者对此有怎样的情感?
③是什么原因导致千里马不能驰骋千里呢?
④食马者是如何对待千里马的?(原句回答)
⑤文章最后,“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 巩固提升:
1、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2、假如你是“千里马”,然而却没有遇到伯乐,你将如何做?
五、 回顾小结:
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寓意
2、 中心思想:作者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
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
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六、 检测反馈: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2.解释词语:
①祇: ②一食:
③食: ④见:
⑤策之: ⑥材:
⑦道: ⑧邪:
3.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4.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七、 作业布置:
背诵全文
教师激情导入
齐读学习目标,生明确
大屏幕出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小组内读文,齐读正音;
学生独立翻译,遇到问题做好标记,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小组内讨论,明确答案,找学生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明确正确的人才观,正确面对人生的怀才不遇。
师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
课堂检测,当堂反馈
3’
1’
9’
15’
7’
4’
5’
1’
板书设计
马 千里马
说 伯乐 食马者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