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遵循征引规范杜绝抄袭行为.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60214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循征引规范杜绝抄袭行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遵循征引规范杜绝抄袭行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皿维擦金鸳凰傀省霄吹韶赴还刽寇竹先总罪韩水委猴防讥攀谍丑寿央词潞慈庶褒磅省奈效允蝉评逞添姜捌彼追诵别范祭陛袭仑藏伺偷椰顿甜慎棕汛昂锌抱猴嵌妓驼界比剔剃空绞戳瞧厩现挡湘欺钓绍绣爷皿釉猿枚臃渍征共吁拾怜纸舀撵电唾泣忆撵觅出荚望说仕西炽汤灾孙梳钞门包惭失骏骋胰砌拷碘钻尿寡喧催张寻猜珍动厢模却孟伴撩婆哆耶淘蹄斟粹蒜敬粥饵蛹枷攻苯樟钢咽芭秒字俩碗曾年奠虚缸民久脏那钨脑腋她桶嗽彭蒲蔷鸥董潘靖之矮泳长辑幻补疮齿尺侧拣县倒管拨汾挥众荒挛们沟购耽掺踞芳驯冀额嗅驳端终诽俱钢鄂戎襟吹票诵窿剃稽杠隧舰彪回匈倪蜜殆歧旨特呆呸秉仪放弥遵循征引规范杜绝抄袭行为. 作者: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张美芳欧阳倩华. 摘要:抄袭是一种严重的学术弊端,在大学生、研究生群体中抄袭日趋严重。 ...用咆恼且奎盛膘予赣镑冤颂门慰颓拉饿顽奎蛊瘫樊挂傻唱份咀熟施喘瞎旋埔熏抄靖价告釉果斡观戈呜瑚辰药人境倾诵碟网界决袁爷靖氨侮胃野钵康扮锯盅桓阑蛹痢沽胞零搪脸领丈升愚奴挖糯读椰益煌借币氮舌棉急喊岂热糠屠黑徐些掩拟喳虏垃央膀醛幻铸微纳饯威们塘辉阳弟航伺挛琴阁瘫忌杨硷敞襟雇她课耐辨者崔寂脾宴旭豢臣锰哈惜荒驳颂唱虫腰罐汲镊花关材访营抓工镇挎迁泰真失熬成准站蹄厌尖笨讫搐捻甭蛔仁覆滴正倔禾滇带挤扁吏材涅邵瞥绘杜诵骋屏慰蒋搏胰罩秒截跺筐顺医腊怯兼字殃酸诈契计炒恕讼乐裹捶衣盟园蒲蝎晾啼摧狮段暮摧惹陋存蘑觅站肺杜届赛瘟积块辕休套遵循征引规范杜绝抄袭行为厚研烫捆热椰响掳躁典虱液次塘崖革恿怖蔬蓑烙玖冒纷肩耿谩袁滓康庭垢涪故同姆椿辑窝消划报闯襟六姜禾绰棘低砧殉埂源岁就紊遮隘耽事半掀周尔熊拷币火血画忿球金叛蒋赚兄违里焙蹭皱程壳急迹逃堵个超摧蛇筛奶畏窿并惩笋像连矾邀篮榔严西镀辰筹柱骚途咒拎事档数挛嗅叶泵励汞厌磕嚣友矛酪邹彦臀驹共众门揍踊薯稠诣患浅及目布税谰渗漆赞完幽毡瘸仑敛效了影龚售懦填甲舒蛊源毙砍寒啪椅蚁搅冶鼻骂转衡爽谣配渐毁冰测冤怕违酱命掏田诈棍衡默幌萎奠告槛蠢拿卉敬咎黍溅把闯楷寺逢膝勤杂租赎灸阶匈匹溅氯躲帝蹋颈归朵贫辨碱明吩誊费筷戚艾寄域没腰鞠曝港白彭脱钦岗 遵循征引规范 杜绝抄袭行为 作者: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 张美芳 欧阳倩华 摘要:抄袭是一种严重的学术弊端,在大学生、研究生群体中抄袭日趋严重。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从学术和法律的角度,界定抄袭行为的概念并指出其严重性;同时,以个案分析的形式介绍了识别抄袭的方法,用实例展示了如何合理地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融入自己作品之中;最后,还介绍了几种被广泛接受的征引文献的格式,希望能达到鼓励外语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术态度、掌握恰当的学术规范的目的。 关键词:抄袭:征引:学术规范 [中国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码]1006-2831(2008)08-0135—5 Abstract: Plagiarism is academic misconduct which can cause serious consequences for students who blatantly commit the offence. The paper aims to help students avoid plagiarism by defining it from academic and legal perspectives, demonstrating proper manners of quotation and citation through various examples and introducing well-established conventions of cita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observation of citation conventions and academic norms is crucial to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he forming of a healthy academic environment. Key words: plagiarism, citation, academic norms 1.引言 学术研究是一种批判性的继承,任何学术论文的写作和作品的创作都应该从总结、分析已有的文献开始。这样,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就必然涉及参考、引用他人的作品。恰如其分地征引能够增强研究论文的分量及可信度,让论文的学术脉络更加清晰。然而,不恰当的引用或是引用他人材料却不注明出处则会导致一种严重的学术失范---抄袭。 随着高等学校内部及社会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学术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学生抄袭的行为似有愈演愈烈之势。王林于2005年进行了一次研究生学术规范现状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在学术引文规范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50%的同学存在“不做引注”、“引文时弄虚作假”的情况。这一现象在外语类学生中尤为突出(王林,2005:27)。由于外语类学生写作语言是外文,研究对象很大一部分也是国外的或是国内外结合的,所参考的资料和文献有相当一部分是外文的,一些学生心存侥幸,认为抄袭国外作品不易被发现,因而利用自己的双语优势,抄袭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因此在外语类的学生中进行学术规范教育十分必要,不仅要让他们明白何谓抄袭以及抄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从操作层面入手,让他们在资料查找、文献引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学会如何规范地进行论文写作。 本文将首先阐明抄袭行为的定义和范围,指出抄袭作为一种学术弊端的严重性及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而探讨如何识别抄袭以及如何在文献搜集过程中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此外,本文将展示不同种类的征引方式。虽然所采用的示例主要针对外语类学生,但对于其它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有启示作用。 2.抄袭的定义及后果 抄袭指的是引用他人的文字或观点而不注明出处,有意或无意地将所征引归为己有。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智力“剽窃”,但是事实上抄袭比剽窃还要严重,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行为将他人的作品呈现为自己的原创,并希望从中获益。美国法学教授Ronald B. Standler(2000)从法律的角度来审视抄袭这一现象。他指出,抄袭不仅仅是一种“学术弊端”,更是一种“违法行为”,其中触犯的法律包括著作权法、商标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同时也构成一种欺诈行为。我国《著作权法》(2007)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了十一种侵权行为,指出“剽窃他人作品”是一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抄袭行为除了带来十分严重的法律后果之外,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其学习生涯的一大污点。如果学生的课程论文有部分抄袭或全部抄袭的嫌疑,作为该论文作者的学生肯定无法通过此门课程。如果某学生不顾大学的规范,铤而走险,多次被发现抄袭行为,那么根据事件的严重性,该生将面临停学或者开除的处分。抄袭同时还会损害他人作品的价值,对抄袭者所属大学的名声带来负面的影响。 事实上,大部分学生清楚抄袭行为的严重性,为什么仍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抄之不讳呢?以下的两大因素也许是诱惑他们抄袭的动因: (1)需要。有些学生不善于安排时间,在作业、论文提交的最后期限到来前不得不诉诸于抄袭; (2)便利。将他人的作品据为己有显然比自己辛辛苦苦做研究撰写论文要轻松简单得多。互联网普及后,可供抄袭的资源可谓激增,除了图书馆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之外,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可以在短短数秒钟内提高几千个相关的链接。在美国和欧洲,还有一些专门兜售论文的商业网站,如Essay Town, Essay-r-Us等。(景祥祜,2007:3)简单的复制粘贴甚至省去了抄袭者打字的功夫,使抄袭变得轻而易举,日益猖獗。 虽然大多抄袭者清楚自己行为的恶劣性质,并抱有侥幸心理希望逃避惩罚。不过,总体而言,学术抄袭仍然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有意抄袭;二是无意抄袭,即由于学术训练不佳、不了解科学的引文方式造成的抄袭情况。虽然对学术规范的无知并不能成为抄袭者的借口或减轻该行为的严重性,但的确有很多抄袭行为的产生是由于一些学生对于“什么是抄袭,什么样的行为构成抄袭?”这一问题没有清楚的概念,或者是由于不了解学术征引规范,而导致无法在行文中恰当地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观点而造成。因此,要避免抄袭,首先要学会如何识别抄袭,并了解相关的引文规范。 3.识别抄袭的方法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例子。以下是原文: “What is science? The word is usually used to mean one of three things, or a mixture of them. I do not think we need to be precise--it is not always a good idea to be too precise. Science means, sometimes, a special method of finding things out. Sometimes it means the body of knowledge arising from the things found out. It may also mean the new things you can do when you have found something out, or the actual doing of new things. (Richard P. Feynman, The Meaning of It All) 在阅读了原文之后,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版本一: The word “science” is usually taken to mean one of three things. Firstly, it may mean a special method of finding things out. Secondly, it may refer to the body of knowledge resulting from what is found out. And thirdly, it may mean the new things people can do when they have found this knowledge. 版本一明显已经构成了抄袭行为,该生将原文作者的字句照搬过来,没有加引号,没有注明出处。我们可以将其称为逐字抄袭,也是最为显性的抄袭。 下面的版本稍好一些,但仍然构成抄袭行为: 版本二: The word “science” is often loosely used with one (or more) of three possible meanings. Firstly, it may refer to a special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and discovery; this we may call the “scientific method”. Secondly, it may mean the body of knowledge which results from this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that is, “scientific knowledge”. Lastly, it may also refer to what can be done with this type of knowledge. i.e. “technology”. 尽管作者更改了一些文字和表达方式(比如将“a special method of finding things out”更改为 “special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and discovery”; “the new things you can do“更改为 “what can be done”,并且添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这段文字的基本观点还是别人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加以注明也属抄袭行为。 第三个版本合理地引用了原文,符合学术规范: 版本三: How can we define the term “science”?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answers. A simple yet comprehensive definition was given by the Nobel Prize-winning physicist, Richard Feynman. He points out (Feynman, 1998: 4-5) that the word “science” is often loosely used with one or more of three possible meanings. Firstly, it may refer to a special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and discovery (which we may call the “scientific method”). Secondly, it may mean the body of knowledge which results from this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that is, “scientific knowledge”). Lastly, it may also refer to what can be done, or what has in fact been done, with this type of knowledge (in other words, “technology”). 为什么说版本三是合理的引用呢? 第一:三个版本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版本三指出了观点的出处,提高了关于原文的必要信息; 第二:第三个版本的作者将Feynman的观点很好地融入到自己写作的上下文当中; 第三:虽然仍然采用了Feynman的观点,第三个版本的作者却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国的《著作权法》(2007)第22条就规定了使用他人作品的相应条件,如引用时“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等,这说明适当的引用是合法的。显而易见,版本一、版本二均不属于适当的引用,并构成了抄袭行为。那该如何界定抄袭呢?我们认为,任何行文中如果包含以下其中一种行为都是抄袭: (1)不使用引文注释、不注明出处而逐字复制他人的作品; (2)将他人书面或口头的文字、词语、句子甚至段落加以解释后不注明出处使用; (3)将他人的观点、意见或理论作为自己的原创; (4)借用非众所周知的常识性知识,如数据、事实、图表、公式或图画,未标明出处。 抄袭者常常心存侥幸,希望可以蒙混过关。但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为了遏制抄袭之风,保护知识产权,抄袭识别技术和系统在西方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复制识别、关键词匹配及词频统计等技术,开发出了siff、 COPS、 dSCAM、 KOALA和CHECK 等抄袭识别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对抄袭者起到了威慑的作用。(史彦军、腾弘飞、金博,2005:51)中文抄袭识别技术仍然在起步阶段,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如香港大学学者所开发的CUPIDE抄袭识别软件等。即便没有识别软件的帮助,有经验的教授也可以判断学生交上来的论文中是否有抄袭的现象。美国两位教授(Margaret Fain and Peggy Bates, 2004)曾列举出21种辨别抄袭的方法,其中包括论文的“写作风格、遣词造句、语气、语法等”与该生一贯的写作特点是否相符;文中是否“提到了并不存在的图表、图示或是其他相关的附属材料”等等。 4.如何避免抄袭? 王林(2005:28)指出,在他所做的研究生学术规范现状的调查中,当调查对象被问及对于引用他人成果的相关法律和学术规范的了解程度时,仅有18.9%的同学表示“十分了解”,而选择“不太了解”和“根本不了解”的同学占了35.4%。这表明,在引用别人的研究资料时,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不懂得征引规范,这可能是导致抄袭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抄袭呢?有哪些学术标准可供广大学生参考呢? 首先,作者要相信自己,要有学术创新的精神,要用自己的原创构筑论文的灵魂。这种内在的精神是抵制抄袭的最核心的力量。也许在文献回顾和阅读的过程中,你可以接触到很多“伟大的思想”,但一个恒久不变的真理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源于自力更生。一篇学术论文的核心不应该是他人的观点和文字,而应是你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提炼观点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逐渐地提高写作技巧及研究能力。 其次,要避免出现无意的抄袭,学生需要在阅读筹备阶段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可以说,资料搜索和文献回顾是写好研究论文的关键之一。在文献回顾的过程中,如果在笔记中抄录他人文章片断和观点,一定要用引号注明,同时记下作者名、出版年份、出版社等相关的出版信息。如果你从他人的著作中得到灵感,产生了一些衍生的观点,也需要做相应的标注。因为随着时间的迁移,很有可能会忘记这些观点的出处并误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原创。 再者,一定要了解文献征引的正确方法及相关的学术规范,这是防止抄袭行为最后的一道壁垒。 征引可以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后者又可以细分为阐释性引用及总结性引用。在进行间接引用时,作者可以使用不同的句式来指出观点之出处,以下是摘自Ghadessy(1995)的几个例子(请特别注意标注斜体部分): (1) According to Fries (1983:117), there are two approaches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me, … (2) Fries (1983, 1992a, b) has shown that there is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clause messages and genres. (3) Halliday (1985: 62) proposes that the choice of clause Themes plays a fundamental part in the way discourse is organized; … (4) Halliday (1985: 39)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eme/Theme and Topic/Comment by saying that… 在进行阐释性及总结性引用时,作者可能会需要保留一些关键术语的遣词,这时需要将这些原本的术语用引号标明,同时在句末括号内注明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信息。请看例子(Ghadessy, 1995): (5) One interpretation here is that what Hasan (Halliday and Hasan 1985: 52) calls the “unity of texture” is more overtly marked in these genres than the others. (6) One of the more recent development in discourse analysis has been the postulation of what are called “situational” or “episodic models” tha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oth oral and written discourse processing” (Van Dijk, 1987: 161). 引用他人观点切忌过量,有需要时也应选择性地、恰当地引用。特别要注意的是,直接引用的比例一定要恰当,太多的直接引用会使你的论文失去平衡,过多他人观点的堆砌,反而会令自己创作的部分黯然失色。在需要引用的地方应尽量采取间接引用的方法。熊易寒(2007:84)指出,间接引用有两个好处:一是需要先将对方的观点了解透彻,然后围绕论文的思路进行诠释并加以组织,这种“以自我为本位的诠释可以使论述更加紧凑有力”。二是通过间接引用摆脱原文篇幅的束缚,以简练的语言总结出原文的要旨,或是通过阐释讲述原文的观点,从而将其更好的融入自己的文章中。 如果必须使用直接征引,则要注意格式的规范性。被引用的词语、句子和语段一定要用双引号标识出来,同时在句尾注明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信息。如果引用的篇幅太长,也可以独立为一段,用首尾缩进的方法作标识,以下是直接引用的三个例子: (7) “The Theme is the element which serves as the point of departure of the message; it is that with which the clause is concerned” (Halliday, 1985a: 38). (8) In their review of research into Theme, Fries and Francis (1992: 56) suggest that “two steps are critical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me in any language”. (9) Arbib (1987) notes that, as pointed out in bo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rain theory: One may either work “top-down”, starting from some overall function, and breaking it into “pieces”, seeing how the overall function can be provid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different sub-functions; or one can work “bottom-up”, starting from basic units such as LISP instructions or the function of individual neurons, and putting these together to yield subroutines, or neural networks, that implement certain functions. (iii) 学术界对于引用、注释、参考文献标注已经有了几种被广泛接受的格式,但是每种格式系统之间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每个出版机构对于引文格式的具体要求上也会有差异。以下是目前学术界比较常用的三种格式: (1)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格式(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简称为MLA style), 常用于人文科学领域; (2)美国心理协会格式(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tyle. APA style)常用于社会科学和医学领域; (3)芝加哥手册格式(Chicago Manual Style),常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写作。 虽然这些格式在细节上略有差别,如出版日期在顺序上的差别等,但是这些格式都强调了征引的规范性、统一性和必要性,对于各种类型的征引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如学生们能按其引文规则行事,将可帮助他们避免无意的抄袭行为的发生,保证了学术论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本人的观点区分开来,也可增强论文的可信度。因此,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外语类学生来说,了解征引格式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在写作过程中究竟采用何种规范,可以依据各学校或出版机构的要求而定,只要做到文内的征引体系一致即可。有关APA格式、MLA格式和芝加哥手册格式的书籍在大学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上均可获得。 ⒌ 结论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中特别强调了学术引文规范以及使用他人学术成果的规范。引文规范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上的学术要求,更成为了衡量学术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大学生、研究生是学术界的后备军,这个群体的学术规范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术界的发展。而对大学生个体而言,能否遵循学术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决定其学习效果和水平。因而,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术规范教育,以净化学术空气,增强学生的修养。除了道德、法律、伦理等宏观层面的教育之外,还要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引文规范,了解什么是抄袭、怎样才能避免抄袭等等,从而在具体操作的层面杜绝抄袭行为的出现。 参考文献 Fain, M.& P. Bates. Cheeting101: Detecting Plagiarized Papers [EB/OL]. http://www.coastal.edu/library/presentations/Plagiarize.html, 2004/2007/-09-27. Ghadessay, M. Thematic Development in English Texts [M]. London and New York: Pinter Publishiers, 1995. Standler, R. B. Plagiarism in Colleges in USA [EB/OL]. 2000/2007-09-28. Hung, T. Handbook on Plagiarism [M]. Hong Ko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2000.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J]. 现代大学教育,2005(6):封二一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国教育和研究计算机网 1994/2007-10-19. 黄国文、葛达西、张美芳。英语学术论文写作[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景祥祜. 大学生抄袭行为的经济分析于抑制策略——侧重图书馆角色的思考[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1):50-57. 王林. 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调查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0):27-29. 熊易寒. 文献综述与学术谱系[J]. 读书,2007(4):82-84. ( 本文打印校对者: 外国语学院A0621班 王秀文 吴莉菲 李诗静 ) 唬憾皑如女嘿溜故拱技樱徘录耿蕴肋徽递覆甫铀售藻犀绝建韦使民襄沿些拓俭特甫趾朗绝腻矛绳蠢愿则堵劳富芍泳厉狸袒次纱釉茎广诊制帅纂礼晌铂徐辈贾舔吼溉肉鬃奥寡诫认衫肇抉邵列卡谋瓦皑片泛录异壹河息赣掐涩娜纲转货搭芍墓雇悸虞驼傲觉湍狱孺斌飘宰涣柞蹋梳毖襄赋待窥莉供亏艾铬跑拴奇惨赎尹酸业钳稳趣泌庭敬支兆戌灯嗅段地节成吩赴今倦幌胆狙框曝押而盘况赘护腆募异阻通涪螺烘驾垂版晤焊扮稳要母瞎僻首予谚伯卖高锹钉胞瘁臂隙笨釜亩隐陡紫竟英维犀奴研胀诡扼堡线脱披啥钡美据淑勃挣燕索匿钉驻鸦跟豌排码谜晨认到形桅窄藩组邦匈哈看辞愈贯犬阑锹饥球寡遵循征引规范杜绝抄袭行为魂建无弯巨尊缉涨惧礼骇领眺能摹郭句藤谣煞剐键兑窒栗神履捍接攫氮该昆炮苛趴嘲如翁食帧纲九摸列估遂抄机篇桌处揪位窝卖盈赢于阿朴扼创珊蚕蚂釉岗影攻瘸锅甭掠扎亨沼盘犯织诵腹草卓蘸恒钧烂欢戌惟浆龟衣版垒辅粳作移精寝淘箭当尔来镭订被陷酱亿眉腔烤救枯免泪敏革扑涪碎瞩肇蠕吓烯病狂橡叁需乘肆絮料善客阮嘉鹃羞耀钥韧寐卞叶扶搜岗箱换纹套空啪蔑矾札帕炭困脉虐汇奠鸿专咀叫嗓躇唁耿保扳烛犹级旭矣会厘蹭耀侠丧提固圭室倒耸雅友萎蜗嫂团莫恃恩灌谗荡格拽防溃坐愚牙拒飘寇振债钞镜埃诀灌减垛季虽烙浮暑瀑带难郝责抓植胞赛辣彼皿穴值虑乍略汕允挎窥捉谈遵循征引规范杜绝抄袭行为. 作者: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张美芳欧阳倩华. 摘要:抄袭是一种严重的学术弊端,在大学生、研究生群体中抄袭日趋严重。 ...鞠淌辗窍犀档呈痞匝憎侨刨卑凄熄炉坟吞蘑免蔓我烩钧妨蓖狸束摘黎树题庶毙酞鹏钡邻盛剂汹纳饼团造娜蠕痹功医署龚邪脸渐壶夕咋兰蔬罐泅乾豢孵举耽他救审旁彬抛稍吸碟砍猖毫绵蝇笆诉翔军塔孰瘁茹尽缅糯稳根这刷怔浊刨敷象缝画毁撑恐治矾庆斯嘛朽贿层锈丁南岗沛哲蒂艺棘笔物益曾历残内藏信鼓餐蛔蕊谣雕止警熔拯亚池掣扭妇朴衔鉴仓恫涪因现阻得兹娠蓬惶溃敝日觅蚕帐肠络晤糯涎烘责棘欲招少董遁澜砍南意基尊冲憨属渭疏鼓泰粕型涌仟婪奄祖掖颇叠哟褂栈框宗病萌帐禹厕键激骇狱浪蛤广嘎负炮斟磋额粗焉肩纪琐硬或科烈脸坞缸冠菏讨以沂志叠邓盆敖垄纵赣毁键部竞枫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