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设计
杨树岭学区 李翠杰
回民小学 张立新
城北小学 王爱民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3、2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明确百以内数的顺序,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增强数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百以内数的顺序,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了解百以内数的顺序,感受百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这些数字朋友今天对我们提出了挑战,想考考我们, 你们能不能经受的住他们的考验呢?(能) 好,那我们就看看他们给出的第一关。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观察表格,按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课件出示)
(1)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表格,然后按数的顺序把这张表填完整好吗?
学生填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注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观察、思考、填表的时间,让学生经历自主认识100以内数的顺序的过程。)
(2)小组内交流学生填表的结果,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解决
2、全班研讨,师生共同填写课件的百数表。
小组汇报,教师用课件展示出来。
师:哪一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交流的结果?
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指出:同学们刚刚完成的这张表,我们通常称它为“百数表”。
( 设计意图:既是自主填表结果的展示、检查,又为下面的观察、讨论活动做准备。)
教师过渡导语:第一关我们已顺利闯过。下面咱们来看看数字朋友为我们设立的第二关。
3、观察表格中1~100的数,探索其中蕴含的规律。
师:仔细观察百数表中的数,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分小组进行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再组内交流,全班研讨。只要说得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如:
●第一行是从1到10,第二行是从11到20……
●每一竖行个位上的数都相同,(除第一行外)。
●竖着看,上一个数都比下一个数少10,下一个数都比上一个数多10。
●横着看,前一个数都比后一个数少1,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1。
●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每一个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字相同。
●从右上到左下这一斜行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一个比一个多1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如果学生发现的规律少,教师可进行引导。)
教师过度引导语:咱们已经过了两关,下面是更有意思的第三关。
4、 说一说。
(1)49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2)89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3)和71相邻的是哪两个数?
采取教师提问学生抢答的方式进行,边抢答,边交流。
第三小题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找出来的。(重点得出:因为71前面的数是70,后面的数是72。所以和71相邻的数就是70和72.)
交流完后让学生模仿(1)、(2)、(3)题进行提问,互相解答。
师:谁能提出像(1)、(2)、(3)题那样的问题?
(4)六十几的两位数包括哪几个数?
学生试做,然后全班交流。
第四小题,学生可能会说出六十几的两位数包括:61、62、63、……69。这里老师要追问:60这个数包括在里面吗?
预设:
●不包括在内,因为六十几应该是60多。
●不包括在内,因为60就读作六十,不读六十几。
学生回答不出来,老师要给予引导。
师:谁能提出像(4)那样的问题?
小组内互相提问,互相交流,生生互动,进一步理解百数表。
(设计意图; 在对100以内数整体观察、了解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过程,这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是质的飞跃。)
过渡导语;三关已过,可是我们还得斩六将,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下面让我们见识一下数字朋友为我们设立的六将的厉害吧。
三、 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 把百数表中个位、十位上数字相同的数占的方格涂上红色。
2. 把百数表中个位、十位上数字相加等于10 的数占的方格涂上绿色。
3.练一练第1题。学生初次接触类似的问题,要指导学生弄懂题意后,再独立完成。
4.练一练第2题,学生完成后,全班指名交流。
5.做一做的3题,在书上完成。交流时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6.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数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1、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的?学得怎么样?
2、教师总结今天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数字朋友对小朋友今天闯关情况的看法,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并为未来的学习建立信心,预祝小朋友在下次挑战中像今天一样取得胜利。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课堂完整性强,同时通过数字朋友来说出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感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