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海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天水市第七中学 向丽娟
【教学思路】
本文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好似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解读这首诗时,要根据散文诗的特点加强朗读,于诵读中展现海燕的活动空间,紧紧围绕三幅画面引导学生欣赏海燕大无畏的精神,体会象征,对比,拟人等手法的运用技巧,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象征手法在文中运用。
2.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朗读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提问法 3.讨论法
【教学手段】
交互式一体机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提问:你们喜欢诗歌吗?(你们更喜欢诗歌还是散文?)
*展题和展标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检查与积累;2.了解背景,把握时代脉博;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播放范读;
(要求:学生不要看书,看屏幕,仔细聆听,发挥想象,静心感受。)
四、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1.全文给我们展示了哪三幅不同的画面?
2.学生细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本文中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作用。
3.说出下面事物的象征意义(海 燕 大海 暴风雨 “海鸥 海鸭 企鹅” “乌云闪电 雷声 狂风”)
4.感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作业)
人生,并非只有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写出自己的想法。(300字左右)
六、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