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抛玉引砖”还是“抛砖引玉”
今天是培训的第一天,我满心期待……记得上午开幕式上文学院院长说的一段话,大意如下:10天的时间,不算短,也不算长。如果说想在10天之内真正将业务素养提高很多,这是不切实际的,这次培训的目的就是想引发大家自己思考。一天的培训下来正是应了这样一句话,我真觉得有一种抛玉引“砖”的感觉。
下午为我们讲座的鲍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导,和博导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让我们领略了他的学术风采。讲座的主题是《运用变式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讲座从几个引子出发,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上海青浦实验的全过程,比较了变式铺垫与脚手架,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一个形象的比喻。(如右图)他认为比较而言,根据数学学科具有严格的结构这一特点,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中国的楼梯式铺垫对学生学习数学更有帮助。
让我们一线教师获益最大,能直接拿来用的是整个讲座的中间部分:“在变式理论下,基于关键属性的教学设计”。它将一节课的内容从几个关键属性去考虑,每个关键属性就是一个空间,几个关键属性就创造出一个多维的有弹性的立体学习空间。再结合具体的例子(如下)解释一下就更清楚了。
这样的设计教学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教学设计的工具让我豁然开朗,以往我们在设计教学流程的时候是仅仅围绕教学目标来考虑怎么设计比较顺,但是大都没有站在数学知识结构的角度来仔细分析和备课,这也是我们这帮小学老师最缺少的。
在讲座中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1=?”答案需要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他的学生最多可以写到A4纸一张半纸,但是我和旁边的许老师只能写到第二行。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数学专业知识功底比较差。俗话说登高望远,如果就小学数学知识教小学数学知识,会让孩子们和我一样短见,现在想想,数学教师的专业功底也决定着他的眼界和发展的可能性。
可以说:导师抛的是玉,我们的思考是“砖”。可以设想,高节奏的学习,大容量的头脑风暴,不可能完全接受,甚至不可能完全理解,通俗的讲有些听不懂,只能截取皮毛。
也可以说:导师抛的是砖,我们的思考是“玉”。讲座对于导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但是由此引发的我们的创新思考和实践对于我们来说太宝贵了!
所以你说是抛玉引“砖”,还是抛砖引“玉”?全然在于学员自己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