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扬中市永胜中心小学 相红珍
教学内容:五上第94~95页的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问题情境唤起“一一列举”策略意识。通过前置学习、展示交流、质疑问难补充、教师引领归纳,领会“一一列举”策略的数学本质和基本方法。能应用“有序列举”、“分类列举”的列举思想解决问题,分析、评价列举答案合理性。
2.积累运用“一一列举”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具体情境中提高列举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好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领会“一一列举”策略的数学本质和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玩过掷飞镖的游戏吗?这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一次,可能得多少环?(板书:一次:10、8、6)如果小华投中2次,可能得多少环呢?大家的答案有的重复了,有的遗漏了,那怎样才能知道小华2次可能得多少环呢?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四年级我们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设计意图: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能,游戏引入新课,拉近了师生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游戏的选择】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
学生读题。
提问: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你会想到什么?(引出周长22米,长、宽都为整米数)
预设 A:18米就是长方形的周长(讲得真好)
B:有多少种围法?(你很有探究精神);
C:面积是多少?(由周长想到了面积,你很有数学想象力)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做法。课前大家已经尝试研究了例1,请大家整理一下思路,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3、呈现学生的做法
要求:观察这几位同学的做法,认真读完并尽量读懂。
你认为哪种好,好在哪里?(1分钟准备)
像这样把符合要求的情况列出来叫做列举,检查有哪些同学这样列举的。
找4个有代表的列举,他们在列举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列举,有什么好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的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类列举、交流、反思,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充分感受“一一列举”的“不重复,不遗漏”的特点和价值。】
3、应用策略(下面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一个音乐钟,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就发出铃声。已经知道上午9:00、9:40、10:20和11:00发出铃声,那么下面哪些时刻也会发出铃声?
提问:11:20会发出铃声吗?为什么?下一次发出铃声会是什么时间?再下一次呢?提问:下面哪些时刻也会发出铃声?
13:00、14:40、15:40、16:00
再出示:6:20 7:40 8:00 哪些时刻也会发出铃声?为什么?(时间往后走加40分,时间往前走减40分)我们在用列举策略解决问题时要考略全面。
(2)这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2次,可能得到多少环?
你能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答案吗?把可能出现的结果一一列举在课堂练习本上。还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思考的。(注意重复答案,两个16环只要答一个就行了。)
4、提炼策略
(1)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列举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要注意有条理地思考,对列举的结果要进行比较。)
(2)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深化练习
1、用8、2、5这3张数字卡片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
用8、2、5这3张数字卡片能组成哪些不同的数?
哪里有不同?(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我们在列举时就要注意什么?(先分类,再有序列举) 这样就能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
2、提升练习(小组合作)
小亮用五颗算珠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可能是多少?请你有序地把这些三位数一一列举出来,数一数一共能拨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合作要求:
1、当小组的四人都完成后,在组长的组织下,按照4-3-2-1-4的顺序循环交流每人的学习单。
2、用你的彩色笔:
发现有遗漏的请帮他(她)补充;
发现有重复的请帮他(她)划去。
发现自己没有列举的三位数在下面用横线做上标记。
3、当学习单回到自己手里时,循环学习结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循环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批改中查漏补缺,互相学习,完善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进行反思和交流,充分感受“一一列举”的“价值”。】
五、总结全课
1、这节课也快结束了,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在用一一列举策略的同时,我们还用到了其他策略,你知道用到了哪些策略吗?(列表、画图)随着你们知识的增长,将来一定会发现更多、更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一一列举”的策略,帮助学生初步完善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认知(列表法、画图法、一一列举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后续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
一一列举
分类 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反思:
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有三点:1.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优点:
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能紧紧围绕目标,依托教材展开教学,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教学中能充分利用例题情境,学生通过摆一摆、围一围、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等有效手段,发现一一列举策略的价值,在说的过程中能注意不遗漏、不重复。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始终围绕问题展开。通过小组循环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批改中查漏补缺,互相学习,完善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进行反思和交流,充分感受“一一列举”的“价值”。让学生结合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再通过不同模式的练习,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等手段,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启发了学生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似行云流水,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方法,并能主动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教学中,老师所呈现给学生的例题,用22根栅栏围长方形,有几种围绕法?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我们要选取一一列举的策略,选择其他方法容易出现什么问题?这一点做得比较到位。接着通过展示了几位同学的作业情况,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在排列时要将所有的答案有序排列,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扰后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些。
2、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向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用哪一种围法比较好?为什么?观察面积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牢牢抓住了学生,将学生的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不论学生是采用画图还是计算的方法,其实他们的头脑中都要先想到长+宽=11。为了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在教学例题时,教师先帮助学生分析题意,避免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从书本自然走向生活实践。
问题:
教学中,教师不管是在分析例题,还是讲解练习题,出示的都是表格,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容易对学生进行误导,使学生形成片面的认识:一一列举策略就是列表。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在解决问题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开展列举活动,可以设计表格进行列举,也可以不画表格,根据题目的情况采取简易、方便的方法,如回忆三位同学排位置的时候,可以不出示姓名,直接用符号代替会更加方便。知道用一一列举策略解决问题时并不需要拘泥于表格,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不断积累优化策略的经验,增强灵活选用策略的能力,多形式解决问题。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给予关注,及时、有效、科学地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