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具慧眼出新意,运筹帏幄速布局 课标分析一、相关标准陈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关于写作教学的相关陈述:(一)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二)阶段目标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3根据表达的中心,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4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概括来说,以上四点是课程标准就“
2、感情”“表达”“技巧”“修改习惯”四方面做出的明确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达成。学生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我们要提倡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经历,选取新颖典型的事件来写,这样有利于生发新意、抒发情感,因为只有感动自己的东西才能感动读者,那些一看就没有生活基础的故事,即便写得再生动,也很难打动别人,所以,提倡学生选取带有真情实感的新颖素材是我们写作的第一要素。其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将选好的素材组织成文,我们让学生在范文中寻找思路,概括出快速布局谋篇的多种结构形式,以便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提升写作技巧。另外,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在互评互议的过程中提升认识,提高写作水平。)课程标准中“教
3、学建议”的相关陈述: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3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以上三点是课程标准提出的“爱写作”“会写作”“善于写作”三级层次建议。虽然初四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我们在选择命题时,还是要考虑
4、是否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看到这一作文题目是否有话可说,是否有内容可写。因为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学生才会从生活中搜集到写作的素材,也才能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也才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欣赏,学生也才会慢慢地爱上写作。所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东西是培养学生爱上写作的基础。另外,本节课教给学生不同的选材角度和快速布局谋篇的方法,也是让学生“会写作”的一个重要途径。相信只要学生喜欢上写作,再加上我们的长期坚持和系列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善于写作”就不会成为遥不可及的事情。)二、课程价值体现:本节课,我着重落实了“课程目标”“阶段目标”中的1、2、4,和“教学建议”中的1、2、3;
5、我主要达成了“课程目标”“阶段目标”中的1、2、4,和“教学建议”中的1、2、3。具体分析如下:1选材贴近学生实际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东西,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节课在选材方面,尤其关注到了这一点:首先以生活采风的微视频导入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父母一直在呵护我们的成长;然后以学生的优秀作文作为学习样本,比较其共性和个性,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自己的写作选材点;在选新颖素材环节,鼓励学生关注身边新颖小事,运用技法将其快速串联成文,把平时的感性写作提升为理性思维,“胸中有丘壑”会让他们今后的写作更有信心;初四部分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特别是还有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这次作文
6、训练也是无形中让他们感受父母的辛苦付出和良苦用心,希望他们能在思想上受到触动,珍惜那份可贵的亲情。2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体悟能力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觉得父母之爱就像空气一样无声无息,所以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围绕下雨天妈妈来给我送伞啊,生病了爸爸给我送医院啊这样陈旧的题材来写,选材既缺乏新意,表达也无真情实感。所以这次我倡导学生关注身边新颖小事,细化人物的动作、语言,这都需要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才能写出最真实、最能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文章,这非常符合课程标准中“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一要求。3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联想与想象能产生新的感知
7、新的意象,从而打开写作的思路,丰富表达内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离合;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表达了对自由、光明、幸福的追求;高尔基的海燕,由海燕联想到革命者,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在本节作文课上,我注重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运用。例如,在总结出可以从具体事物来选材以后,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课本上有没有像这两篇文章一样,抓住某一个细致点进行描写以表现亲情的课文?学生动用联想,找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样巧妙地把课内
8、知识和课外内容巧妙融合在一起,便于学生总结共性。再如,欣赏了于清瑶同学的生命线的馈赠之后,我适时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父亲在炎炎夏日和数九寒冬辛勤工作的场景,学生知晓了这是作者为了补全画面展开的合理想象,这里再次让学生思考课内哪些课文也运用了想象,以达到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衔接。 4重视学生的互评互改互评互改,不仅可以从别人的进步与缺陷中,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还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本节课,学生是以个人构思为主,每一处练笔之后,同桌师友二人互评互改,并推荐做全班交流展示,展示之后,学生进行点评,自始至终参与学习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由接受型的静态学习提高到参与型的动态探知,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阶段目标和教学建议中的相关规定。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积极倡导新课标的精神,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确定也非常符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对于提高学生的描写水平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