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三英语复习课型的基本要素研究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然而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更直接、更主要的任务却是如何将平时的积累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平时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在中考之前进行系统的复习是非常必要的。英语复习课是帮助学生重温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使记忆中的痕迹得到强化,并对已获得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概括,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一个过程。怎样上好初中英语复习课,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复习课如果上的不好,往往会变成旧课的重复。这样不仅不能发挥复习课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因乏味而降低学习兴趣。对初三英语复习课型的研究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复习课的基本要素。
1、构建网络。即:形成网络体系,促使学生建立所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2、应用反思。即:应用理解,反思提高,促时学生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
3、形成策略与方法。即:反思策略,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提升与发展。即:查漏补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交流体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复习课中常见问题。
1、课程观念的缺失。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误以为教学和测试的依据是教材,教学拘泥于教材;教学目标
2、整合意识的缺失。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时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在传授语言知识时忽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3、课堂教学的缺失。在复习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只关注所谓的难题。另外,教材的每个板块都为学生提供了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但其中有些语言或语法知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盲目拓展或加深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致使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4、反馈练习设计不当。1)设计的练习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2)设计的练习没有典型性和连贯性,难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3)设计的练习过分注重对语言知识的训练,没有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语境。4)在实施活动时过分注重进度,未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练习,反馈活动中仅关注部分优秀学生的学习状况。
5、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过多地关注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特别是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作业和辅导上用同一个标准衡量不同的学生,结果造成班内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有些学生甚至在初一时就出现了放弃英语学习的倾向。
6、滥用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呈现生动、形象的语用情景,活化英语语言材料,使创设的教学情景真实化,教学过程交际化。然而,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往往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交流的内容,致使教学的过程变成教师点鼠标、学生看屏幕的过程。花哨的课件也容易使学生过多关注声音和图像,而忽视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7、没有合理取舍教学资源。目前.用于复习教学的课件和练习等教学资源琳琅满目,这些资源也大都可以共享,但部分教师对教学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认真分析教学的实际情况,满足于全盘照搬,导致教学缺乏个性色彩。
8、教学能力的缺失。教师命题能力,教师教学理论和校本教研均有缺失。
三、学情“研究”。
1、研究中考复习专题。在初三专题复习中,教师可以根据中考测试的要求进行听力、语言基础知识、完形填空、阅读和写作的复习,也可以结合教材板块进行复习。以测试的板块进行复习可以使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以话题为主线复习则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话题涉及的知识.便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2、研究复习课的复习模式。传统的复习课模式比较单一,通常是教师讲、学生记,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复习模式。对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式的复习模式,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小组的特点布置不同的学习内容供学生讨论和探究,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准备的课件进行适当补充和指导。课上由学生先充当小老师进行授课,然后由教师适当补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对英语基础薄弱的班级,教师可以采用学案指导式的复习模式,即教师将每节课需复习的内容以讲义的形式提前发给学生,在讲义的设计中适当地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这样可以使学有困难的学生在复习时有个框架和帮手,也可以适当减轻他们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
3、研究例题的选择和作业的分层。复习课离不开做题、讲题。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本节课选择几道例题可以达到教学目标?例题的数量能否少一些?能否一题多变?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
三、复习策略。
1、“俯视“考点。上复习课,不能只就题讲题,而应该纵观全局,”俯视”各个知识”板块”,找出各部分的联系。英语内容庞杂,因此,复习时尤其注意环环相扣,形成复习链。词法复习是整个复习链的起点。复习“词”这部分知识时,不应只局限于词的音/形/义的识记,而应引导学生寻找联系点。如词性的变化、同义、反义、同音等。只有这样才能理清知识,连点成线。句子结构则是复习链中的关键点。句子主干的提取和句子各部分语法功能的把握,对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主谓一致以及各种时态的理解等都有极大的帮助。更是学生做好书面表达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如何剖析句子结构。
2、探寻规律。英语复习时,我们往往喜欢“加法”,印发大量的材料和练习,强调学生多记多练。而学生的时间有限,我们应该考虑用“减法”,精简内容,合并同类,探寻规律,以求高效。比如基数词变序数词,名词变复数特别是国人的变法,动词的不定式,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等等,我们都能找出规律,从不规则中找规则。这样的知识归纳应包括重要、常见的语法项目。脑子里对知识有了高屋建瓴的清晰理解,无疑也就提高了英语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探寻规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了解学生。学生是复习的主体。复习课要高效,关键一点是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清楚学生的薄弱点,那些能力欠缺,复习的节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有的复习课,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但学生总觉得是隔靴搔痒。虽然这样的复习课讲得十分精彩,但对学生帮助不大。比如我们常见的试卷讲评课,要提高效率,准备工作必须做细,,教师要对全卷情况、每道题的答对率、各层次学生的差异性等了解清楚,然后抓住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评,这样的讲评才有针对性,才会使学生有收获。同时让学生做好错题记录,教师每周要进行一次错题反馈。
4、激发潜能。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但往往处于沉睡的状态。特别是到了毕业班,作业、考试不断增多,学习压力在增大,不少学生经历多次考试失败后,逐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产生学习无力感。这时他们特别需要精神上的鼓励。所以,成功的复习课,应该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外,教师要不断和学生交流,使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达到最佳结合。
5、培养能力、指导方法。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一是在单项选择和单词拼写练习中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二是通过语篇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最后,还要注意回归课本,熟读教材。这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英语语感这种潜在能力的培养。
6、洞悉中考。作为毕业班的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了解英语新课程标准,更要深刻分析中考试题,要熟读细品中考考试说明,研究中考的命题思路,把握考纲。让学生做有价值的习题,争取短时高效。
7、融会贯通。复习课的最高境界是“通”。要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到在纷繁复杂题目后的规律。学生每复习一个考点,老师要引导他们寻找出这一考点与其他考点的联系,是分散的考点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例如,复习阅读理解的复习,句子结构与段内的层次,与篇中的段落,无不相通。又如主从复合句的复习,引导学生找出每句的主句和从句,理清句子内的层次结构。要做到少讲多练,要精选习题。
8、反思调整。复习课的好坏决定着中考的质量,可见复习课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教师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学生的获取知识的价值取向,反思每一复习阶段的策略是否做进一步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复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复习内容做以积极处理,调整复习思路。例如,习题课我们教师总是在黄金时间引领基础知识复习,接近下课才涉及到阅读或写作由于时间紧草草收尾,以至于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缓慢。介于此,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做题的顺序,可从阅读着手。
9、写作课正规化。培养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交流能力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其中英语写作又是较高层次的语言信息系统,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然而,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英语教师对学生的书面表达不够重视,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提高较慢,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的现象。由此可见,写作课应独立,应另起炉灶,在课表里有一席之地。对书面表达进行正规训练,我认为,首先方法引领;其次提炼短语、短句或句子主干等要点,拓展学生思维;接着确定文体及短文的时态;然后进入写的环节;最后有一个修改的过程。以往我们都是在教师学生累了的情况下练习一篇书面表达,或者作为本节课的“押后阵”。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综合以往的教学实践, 教师在复习中注意做到
注意
重点
1、教学方式应注意模式构建;
2、教学内容应注意基础知识;
3、课堂教学应注意有效容量;
4、总结归纳应注意形成系统;
5、试卷讲评应注意突出重点;
6、评价学生应注意个性差异。
1、做好复习计划,突出重点
2、做好基础内容的复习与巩固
3、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4、以复习词汇为基础。
5、围绕双基,突破难点。
6、及时辅导,清疑解难。
7、调整做题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