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
2、二月抗争;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国民经济出现转机,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认识: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
3、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通过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学习重点:文化大革命” 的发动及所造成的危害、二月抗争。
学习难点: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预习检测:1、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__________的号召,成立了_______ 2、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____”,受到压制和打击。
3、1970年至1971年间,____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
4、1971年月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____机毁人亡。
5、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后,____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6、1976年10月,____、____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
学习过程(一)自学探究:1、 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都有谁?
2、 文革发动后,全国动乱局面是怎样出现的?有哪些表现?
3、 “二月逆流“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学习老一辈的什么精神?
4、 什么是“九一三”事件?是怎样发生的?
5、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经济形势明显好转的原因是什么?
6、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结束的?
(三)问题大盘点,比比谁最棒: 本节线索: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年1月,“一月革命”风暴。王洪文夺取上海领导权,全面内乱。
1967年2月,二月抗争。
1968年,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1970——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反革命政变,被粉碎。
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事件。
1976年4月5日,“四五”运动。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四)、思维比拼:和其他同学一起研究:
1、“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作了怎样的斗争?
2、列举林彪、江青两个 革命集团的主要罪恶活动。
(五)检测达标: 1、下列事件中,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大跃进” B、“二月逆流”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1976年逝世的我国杰出的国家领导人有( )
① 毛泽东 ②刘少奇 ③彭德怀 ④周恩来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指( )
A、1960—1970 B、1964—1974 C、1965—1975 D、1966—1976
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B、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二月逆流”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5、下列事件不发生在1976年的是( )
A、 四五运动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毛泽东逝世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6、阅读材料:“大快人心,揪出“四人帮”,政治文痞、流氓、狗头军师张,还有白骨精,自比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
想想说说:这首诗是为庆祝什么事件而作的?这件事是什么运动结束的标志?这场运动中粉碎了哪两个反革命集团?这场运动中出现了哪两次抗争?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学 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通过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不同,分析其历史意义。
2、分析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给农村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
3、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掌握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4、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认识邓小平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
5、对比“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作用,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自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3、“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及影响。
(二)了解基本史实(阅读课文,在教材中标注并记忆以下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主要内容;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
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4、阅读P105“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5、阅读课文侧栏资料,对比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开放区的区别。
(三)对比分析,深化提高
1、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有哪些不同?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思想
政治
组织
2、阅读P102至P103材料,总结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哪些变化?此变化说明了什么?
3、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发展情况,归纳经济特区的作用。
三、拓展阅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成就(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