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马山县民族中学 林永平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可以安排一课时,在课堂中,师生可以同做演示实验,得出等式的性质,然后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等式的意义,掌握等式变形的两条性质;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用语言叙述等式变形的两条性质;
(2)会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将等式变形;
(3) 能对变形说明理由。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等式的两条性质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由等式走向新等式的解题思想,即为以后方程的同解变形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学习等式的两条性质体会了数学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变形等式,并直接利用它们来讨论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方法:采取引导发现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课件
教学活动: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现在学生回忆一下:
方程的定义: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我们可以估算某些方程的解,但是仅靠估算来解方程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要讨论解方程,为了解方程,大家首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呢?
课件演示:
观看下图:由它能发现什么规律?
可知: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同样的量,天平保持平衡。
师总结等式的性质:
由第一个图可总结: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c=b±c
由第二个图可总结:2.等式的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 那么。
教师归纳:以上两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等式性质”。
(二)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教法说明)可以由学生分组讨论,以竞赛形式回答以增加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幻灯片1)
1.从x=y能不能得到x+5=y+5呢?为什么?
2.从x=y能不能得到呢?为什么?
3.从a+2=b+2能不能得到a=b呢?为什么?
4.从-3a=-3b能不能得到a=b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分组抢答。
巩固练习:(幻灯片2)
1.如果x-3=2,那么x-3+3= ,
2.如果4x=-12y,那么4x÷4= ,
3.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
(三)例题讲解
课本82页例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这一过程由教师分析,得出解答过程,归纳得出:
解以x为未知数的方程,就是把方程逐步化
x = a(常数)
即方程左边只一个未知数项、且未知数项的系数是 1,右边只一个常数项。等式的性质是转化的重要依据。
并知道如何检验: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可以代入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
例如:
将x=-27代入方程
的左边,得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27是方程
的解
巩固练习:
课本83页练习: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这一过程由学生自己用草稿写出过程,然后教师收集一些学生的解题过程,用投影仪投出来,给学生自已检查过程是否正解。
巩固加强:
幻灯片3
学生活动:分组抢答。
(四)归纳总结
以提问的形式: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了吗?
(五)布置作业
课本83页习题3.1
第4题
(六)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性质2: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 那么。
例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