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班会课有很多类型,也有多种上法。我随便归纳几条:主题教育类、解决问题类、游戏娱乐类……课的形式有:讲座型、演讲型、讨论型、辩论型、访谈型、表演型、阅读型……可以由班主任主讲,也可以完全由学生主讲,或者班主任和学生合作;上课的手段有说教、观看视频、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师生互动、游戏、投票,等等。这些东西要展开,足可以写好几本书。
但是,像这样借班上课的课型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没有时间和机会做充分准备,而且学生是陌生的。所以,我最终确定上一节解决问题式的班会,采用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充分讨论,层层深入,最后由学生自己制定规则的形式。课堂使用的教学手段有:问卷调查、提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等。这些都是解决班级问题的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手法,也比较容易掌握。遗憾的是,很多老师平时都不怎么用。
班会课的主题只有两个字——手机。
因为是班级管理的热点,所以课题很吸引人。但是,我认为大多数老师都没有理解我开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那就是我不是要讲手机的管理,那只是一个话题而已(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别的,如抄作业、打扫卫生、自习课吵闹什么的,都行)。我是要通过这节课向听课教师展示一位班主任如何利用班会课来解决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也就是说,我展示的是一种方法或者思路。这个方法就是理性分析问题,发扬民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完全可以举一反三的。不仅如此,上课时采用的一系列做法都是很容易操作并可以复制的。
所以,我上得怎么样并不重要,也不需要学生刻意去表演,只要把一些解决问题的流程在这节课上有所体现即可。这才是我上这节课的唯一目的。
以下是这节课的实录:
上课时间:2013年12月25日下午三点
上课地点:广东佛山大沥镇
班会主题:手机
授课对象:40+2个初三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
听课对象:参与本次论坛的一千七百多名教师及领导
课前准备工作:
1、制作PPT
2、和学生做五分钟交流,主要是问问自然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政策
3、分组。10人一组,一共4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要求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4、另选助手2人,在班会课上帮我做事,一个负责在调查问卷时统计人数,另一个负责做会议记录
授课过程:
向全体听课教师介绍班级和我的工作助理,助理自我介绍,然后直接进入上课环节。
第一版块:调查——校园手机知多少(7分钟)
1、我们班多少同学有手机?
请没有手机的同学站起来以便于统计。
结果:11人没有,29人有(72.5%)。
说明:调查对象是初三学生。同样的问题,在我自己班(高一),有手机的学生占91.5%。
2、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拥有自己的手机的?(举手统计)
结果:最早的是小学三年级(9岁)。
3、你用的是智能手机吗?(举手统计)
是或不是。
结果:全部是智能手机。
4、你手机的价格大约是多少?(举手统计)
设置四个选项:
500元以下 500—1000元 1000—2000元 2000元以上
结果,500元以下1人,人数最多的是1000—2000元,最贵的手机4300元。
说明:设置这个问题主要是想了解学生使用的手机大约在什么价格。感觉还是偏高。问这个问题的另一个用意是提醒学生不要攀比。但是,很遗憾!本来当学生回答4300元的时候,应该顺势问一下同学,是不是会羡慕嫉妒恨,就此展开一些教育,比如价值观的教育等。因为时间太紧,这个问题没有展开。现在记下来,对自己以后开班会也是个提醒。即,要抓住随时可能出现的教育机会,顺势进行教育。虽然因为匆匆而来,准备不足,但也说明我这方面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5、你手机的来源(举手统计)
设置四个选项:
父母买的 父母用过的 自己用压岁钱买的 其他
结果:第一项比例最大。第二项很少。第三项人数排第二。只有一人选了“其他”,是亲戚送的。
6、你每天使用手机大约多长时间?
设置三个选项:
少于1小时 1-2小时 2小时以上
结果:比例最小的是第一个选项。二三两项差不多。最长的是8小时,其次是5小时。底下听课教师中传来惊叹声。
7、你使用手机通常在什么时间段?
选同学回答。睡觉前居多。
小结:掌握学生最基本的情况很重要,虽然不是本节课的主要目的,但却对接下来对学生的教育打下了基础,也给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行动提供了参考。
第二版块:学生手机面面观(10分钟)
8、你主要用手机做什么?
回答是五花八门的,主要有:上QQ、刷微博、玩游戏、和家里人联系等。
9、家长对你使用手机的看法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家长是很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要给孩子手机,一方面又限制他们使用。足以反映整个社会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纠结心理。
10、老师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
老师反对学生使用手机。这个矛盾在于,教师和家长自己在使用手机,却反对学生使用手机。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担心使用手机会影响学习;第二,担心学生会因手机受到不良影响。这个与网络其实是一样的。
11、说说手机给你带来的好处
学生列举出很多使用手机的好处,都是你能想象得到的。
12、说说没有手机的好处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没有手机也有好处,至少在学生时代,在中国特定的教育环境下,没有手机可以换来简单而平静的学习心境。不过就我个人认为,手机是先进的工具,拒绝使用手机不可思议。
说明:本来我还想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手机让你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应该是更有意思的。但是,因为时间有限,一旦讨论展开,一节课时间就不够用了,所以最后还是忍痛放弃了。
第三版块:你会用手机吗?(10分钟)
提问。有学生摇头,回答是手机的很多功能不会用。应该是没有理解我的意思,却正好引出下面的话题。
13、使用手机的礼仪
说说你自己或你身边不文明使用手机的现象
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这个问题的回答让我比较满意,说明大家对这些问题是有共识的。引出下列思考:
【思考】规定上课不允许使用手机是否侵犯了你的权利?
学生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另一派认为没有。但是继续问下去,却没有人能说清楚。
继续引导:既然有人认为上课不允许使用手机是侵犯了你的权利,那么为什么各种集会的场合都要规定手机关机或静音?联系到前面的不文明使用手机现象的讨论,学生应该有所感悟。但总体来说,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深的,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我放在最后做一个解释。
其实,关于上课到底能不能使用手机,从我自己内心来讲,也是矛盾的。包括成人在开会、听报告甚至听课时,也有时会使用手机,这里有各种原因。所以,对学生这样的规定是否就是无懈可击?这个问题可以继续思考下去。
14、手机与安全
我用一个真实案例引入:前不久某女孩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结果掉进深坑坠亡。
学生发言。我提示,后面的同学回答不能和前面的重复。结果比较满意,因为学生的回答比较全面,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人身安全(走路、骑车、开车等)
第二,财产安全(丢失、偷盗、抢劫、诈骗等)
第三,隐私安全(照片、视频、个人信息等)
通过讨论,学生基本上对这个问题理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15、手机与健康
过度或不正确使用手机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伤害。这一点学生也知道,但是具体有哪些影响还不是很清楚。我建议学生回去查找资料,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16、手机与学习
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手机对学习有帮助。学生还举出了很多例子,如学习英语、查找资料等等。我建议学生和教师一起开发手机对学习有益处的资源。
17、你有手机依赖症吗?
有不多的学生承认自己有手机依赖症。这个比例应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让学生自己说说主要症状。
第四版块:案例研讨(8分钟)
18、有一个班级,上课时同学们玩手机成风,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
班会课上到这里,开始涉及到手机的课堂管理了。我的假设是此时学校和班级尚未作出手机管理的具体规定,我希望用民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己制定管理规则。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必须做出换位思考,从而理解为什么学校会限制学生使用手机。这些建议,对最后班级制定具体的管理条例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
19、如果你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收了,你会怎么办?
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这个问题是继续做铺垫。为了消除将来在手机管理问题上可能引发的师生冲突,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告诉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
举出案例:某中学一名高三学生因为班主任没收了自己的手机,用刀把班主任捅死了。
指出,这个案例虽然是极端的、个别的,但是,因为手机问题和教师争吵、纠缠甚至动手的案例还是比较常见的。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处理?
第五版块:我的手机我做主(8分钟)
20、我们将同学们使用手机的情况分成以下几种类型,请大家对号入座
(1)我不带手机到学校
(2)我带手机但能保证关机
(3)我带手机,基本能做到关机,偶尔会控制不住玩一下
(4)我带手机,而且控制不住地要玩
打出统计表格,让学生课后填写,与家长一一核实。
学号
姓名
手机号码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备注栏注明:带或不带手机到学校。
【思考与建议】
1、老师怎么知道你不带手机?
2、老师怎么知道你关闭了手机?
3、自控能力弱的学生怎么办?
4、你认为班级应该制定哪些具体规则管理手机?
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
班会小结(1分钟)
@买了手机就是要用的,但如何用好是一门学问
@让手机成为你的好伙伴而不是损友
@使用手机是你的权利,不文明使用手机就侵犯了别人的权利
@为了帮助你更合理地使用手机并考虑到班级的整体利益,我们要管理好手机
布置班会课外作业(1分钟)
1、班委会整理本课讨论的手机礼仪和同学建议,拟定《文明使用手机公约》和《班级手机管理规定》
2、板报小组根据本节课内容结合课外查找资料,出一期以《你会使用手机吗?》为主题的黑板报。
3、完成主题周记《手机自我管理方案》
以上是这节班会课的文字实录。
班会课结束,尽管也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和专家的认可,但是,遗憾还是不少的。当然,没有哪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十分特殊的背景之下上的课。这节课的容量非常大,而且几乎所有的结论都是学生自己得出的。这个方式提供了一种借鉴——如何利用好主题班会课的平台有效地解决班级出现的问题。其主要思路就是:理性分析、积极思考、发扬民主、充分讨论、自己制定规则或解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