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珍珠鸟》评课稿
蒲窝中心小学 冯亚娟
2012年10月19日,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我听了梁原中心小学吉亚丽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受益匪浅。
一、在幽默愉快的语境中,巧妙激趣。
吉亚丽老师通过创设生动、幽默的语言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揭示课题“珍珠鸟”后,老师质疑:“你们见过珍珠鸟吗?”同学们都摇头。老师便顺势激趣:“我也没有见过,于是就去花鸟市场去找,可找遍了花鸟市场,也没有找着。最后,曹老师用网网到了2只珍珠鸟。你们猜,老师用的是什么网呀?”这样,一制造悬念,学生要了解珍珠鸟的欲望高涨。当吉老师出示从互联网上下载的珍珠鸟的图片时,学生观察十分仔细,都能把珍珠鸟的外貌特征讲清楚。在初读课文时,学生也能顺利地找到描写珍珠鸟外貌的句子。这都是吉老师幽默、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的功劳。
二、在品读悟情中,享受意境美。
吉老师在学生二次读课文后,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有关在我的照顾下,珍珠鸟胆子发生变化的词句,然后通过朗读、感受,感悟出因为我的关爱而使小鸟对我由疏远到亲近再到信赖的过程。让学生在品读悟情中,享受到“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美妙的意境。
《珍珠鸟》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美文要美读。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而朗读正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在这个环节中,吉老师,主要采用师生引读的方法,把珍珠鸟胆子变大的词语串联起来。在这其中,曹老师不忘引领学生表现冯骥才爷爷对小鸟的喜爱,朗读指导细腻无痕。例如:在指导学生齐读第3段时,曹老师导读:“这是一只胆小的珍珠鸟,你们可得小心翼翼,别把它吓跑了。”在品读后,不忘小结:“冯骥才爷爷不仅用吊兰的垂蔓保护着小鸟,也用自己的爱心保护着小鸟。”在指导读第6段中的句子,老师重点指导读好:“呦,雏儿!真是这小家伙!”从朗读技巧儿化音“雏儿”的指导,两个感叹号的强调到“小家伙”背后隐藏着喜爱之情的品味。学生逐步把冯骥才爷爷对小鸟的喜爱读得入情入境。通过揣摩品味,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个性化朗读中,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逐步被打动,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蕴。
三、在移情入境中,感受表达美
语文课承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一点上,吉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她让学生发挥想象,此时,睡梦中的珍珠鸟会想些什么呢?珍珠鸟咂咂嘴巴又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进行想象补白。通过角色互换,很好地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情智和心灵去感受、抒发他们心中一曲曲美好的歌。
但是,在拓展运用方面我觉得做的还有点欠缺。我觉得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要将读写结合在一起,才能学以致用。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的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本篇课文,文质精美,构思巧妙,见解独到;语言丰富,内涵深刻;情感细腻,引人入胜。作为高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觉得应该把随文练笔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力争实现读悟结合,读中悟写,学以致用。 那么,本篇课文学习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安排学生的写作。
1、仿写表达方式
仿写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只有模仿,才会有创造。课文是学生习作的典范,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者的构思之妙,用词之当,立意之新,情感之深,并把这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仿写优美句式。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句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经常仿写,可以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在这篇课文中,我觉得我们可以让学生抓住“: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个句子的特点进行仿写,可以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特点。
3、拓写字词内涵
课文中的某些词语运用可谓恰如其分,细细品味,会感到意蕴无穷。例如本课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的小练笔:"你觉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对你有什么启发,那么学生肯定会滔滔不绝,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练习了写作,可谓一举两得。
4、抒写读后感受
我觉得语文教材有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学生思想成长的沃土,每学完一篇课文,学生都会有所成长,有所收获,我们要能趁热打铁,安排小练笔,使学生及时地将自己的学习感悟倾注于笔端。本篇课文感染力较强,我们可以让学生写写读后感,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随文练笔,加强读与写的相互促进,拓展学生的思维,不仅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丰盈充实,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但纵观全课,在教学中,吉老师追求这一种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沟通,并努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很值得我借鉴、学习。
我想,让我们语文课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心灵世界里的一股甘泉,真正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
- 3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