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在母爱的故事里旅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虹桥镇中学 孙雅静
<设计理念>
“主题”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里指导学生阅读主题相同的多篇文章,学生通过多篇文章的感悟,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优势,在分享阅读的同时,开拓视野,发展思维,达到情感的升华,还可以在阅读中汲取生活的养分,陶冶情操,润情于作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阅读文学作品,体会作品蕴含情感,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搜集作品,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深入了解母爱的伟大。
2、 读写联动,从阅读中感受作品文学魅力,并制作读书卡片,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悦”读的习惯,倾情阅读,从文学作品感受爱,体味爱,抒写爱。
教学重点:通过多个文本的阅读理解母爱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亲情、体味生活、润情写作。
教学准备:读书卡片 多媒体课件 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本学期的阅读主题是什么?
——“快乐阅读,放飞梦想”
由小读者来信导入(教师读)
二、 交流读书卡片
(一)学生交流
一组:交流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小组代表发言:作品出处、内容简介、阅读感受、阅读方法等方面。
板书:精读写批注
(师点评):树欲静而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别等到“ 爱”走了,才想起了“爱”。
二组:交流 肖复兴《母亲》
小组代表发言:作品出处、内容简介、阅读感受、阅读方法等方面。
板书:浏览抓信息
(师点评):有些爱,可能求不来;有些爱,我们可能会等待;有些爱,永远来不及回味,只是想起来时,有些痛……
三组:交流 《三袋米的故事》
小组代表发言:作品出处、内容简介、阅读感受、阅读方法等方面。
板书:跳读做摘记
(师点评)母亲,一种没有浪漫色彩却美丽无比的形象;母亲,一种最坚韧最具有感召力的力量。
(二)师生交流
师:刚才 ,同学们一起分享了旅途的一路风光,有欢乐、有悲伤,有感动,更多地是我感受到同学们真的是在用心感受。老师也有一篇文章 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毕淑敏的《妈妈的饺子》。
活动一: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谈阅读感受。
活动二:运用“再读法”回味小组交流的篇目,从中总结写作方法。
有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启发学生吟诵,老师可作必要点拨)
(三)清风吟诵
小组朗诵准备好的诗歌,冰心《荷叶母亲》。
三、 精彩回放
师: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记下身边的事,抒发心中情,或写提纲,或写精彩瞬间,或写几句赞美的小诗。
学生交流
四、 寄小读者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给小读者回信,解决小读者心中的困惑。(即本课的阅读收获)
五、派发“旅游车票”
推荐读书,给学生,给家长,也给自己。
六、寄小读者们:
阅读中汲取营养,
写作中实现阅读梦想。
不知不觉中
你们会发现笔下流淌出了灵动的文字,
今天我们是读者,
明天我们就是作者!
悦读
梦想
母爱故事
读
再读
读
跳读
读
精
览
浏
情
真
品
记
摘
做
注
批
写
息
信
抓
——相信我们梦想都会实现!
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阅读中群文阅读的总结分享课型,下面我主要从阅读、积累、情感三方面来谈谈这节课:
1、阅读: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更注重了向课外阅读的延伸,这也是新语文主题阅读所积极倡导的。学生通过广泛搜集有关资料,以此扩大阅读量,丰富语言的积累。并从品读、感悟中欣赏语言文字的表达和思想情感之美。从而使学生喜爱读书、主动读书。
2、积累:分享母爱的环节,是一个展现积累的过程,学习语文必须要靠积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学生读的越多,搜集的越多,说明积累的就越丰富。
3、情感:本节课,以“情”为主线,我注重了对学生情感上的熏陶。语文课标中也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因此,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整节课达到了扩大阅读量,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也使学生受到爱的情感熏陶、并懂得感恩。同时,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也能培养其主动学习,主动阅读,主动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