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口语交际:劝告》教案设计
八所中学 王有青
学习目标:
1、学习在说话中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或正面引导、或直话曲说,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
2、在创设的交际情景中,运用学到的方法,逐步形成劝告的能力。
3、结合自身体验,进行感情交流及情操的陶冶。
学习重点:
在创设的交际情景中,运用学到的方法,逐步形成劝告的能力。
学习难点:
抓住对方心理,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
教学设想:
1、课前学习要求:复习学过的口语交际内容,总结口语交际的技巧。
2、教学方法:学生合作讨论、即兴表演、参与评价相结合。
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劝告对方。
3、教具使用:投影仪
4、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常规口语训练。
学生3分钟演讲,自由点评。
二、 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进行口语交际。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口语交际的知识呢?
学生发言,归纳知识点。
(投影一)
1、与人交流要注意对象,易于对方理解、接受。
说话应注意场合,言谈举止要与当时的气氛协调。
说话要文明得体,语气要委婉。
2、说话应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对方。
3、婉转拒绝他人的要求,语言应婉转含蓄,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
当你看到他人不明事理,有不良行为时,你会怎样处理呢?
学生阅读课文,圈划重点,学习劝告的技巧。
三、 常见的劝告方法
1. 正面劝告——这种方法要求直接点出对方问题,通过道理分析不利后果。劝告过程中要注意语气委婉,因势利导,层层深入
事例:有一次,唐太宗回到后宫,满脸怒容,咬牙切齿地说:“早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长孙氏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太宗说:“魏征经常在朝廷上当众羞辱我。”长孙皇后听完,马上退回内室换了一身朝服出来表示祝贺。太宗很惊奇,长孙皇后对他说:“ ”太宗于是转怒为喜,对魏征更加尊重。
(参考答案:我听说主明臣直,魏征敢于直言,是因为陛下是明君,我怎能不祝贺呢?)
2、 譬喻法——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完成劝告。
事例:1942年,中央警卫团成员大多是从部队抽调来的经过长征的同志。他们普遍不安心在警卫团工作,希望到前线去。叶剑英同志到警卫团团部召开会议。他说:“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
大家被说愣了。叶剑英解释说:“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全党的脑袋——党中央,所以应该叫‘钢盔团’。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是没有党中央的领导,怎能把鬼子打出去?”
从此,再没有人要求离开警卫团。
3、借例言理。 ——这种方法通过以相同或相似的事情为例,用曲折含蓄的语言旁敲侧击,以达到劝告目的。
事例:赤壁之战的前夕,诸葛亮对孙权说:“将军,如果您认为吴、越之众能与曹操相抗衡,就应该和他断绝一切联系,下定决心抗击曹军;如果您认为无力和曹军对抗,那就不如放下武器,解甲投降,向他称臣。现在将军您表面上假装服从他,向他投降,而内心又迟疑不定,事情已经如此紧迫,但您还不做出决定,这样祸患马上就要来临了!”孙权反问:“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兵微将寡的刘备为何不向曹操北面称臣呢?”诸葛亮说:“从前有个田横,他只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不肯对汉高祖称臣;何况刘皇叔是 ”
(参考答案:何况刘皇叔是汉室后裔,英才盖世,天下仰慕,怎么会向曹操称臣呢?) 4、激将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被劝告者的本性、品质,用言语激怒他,使其恍然大悟听从劝告。 劝说骨子里很高傲的人,“请将”不如“激将”。
事例: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对孙权说:“如果您认为吴、越之众能与曹操相抗衡,就应该下定决心抗曹;如果您认为无力和曹军对抗,不如放下武器,向他称臣。现在您假装服从他,而内心又迟疑不定,如果您还不做出决定,祸患马上就要来临了!”孙权反问:“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兵微将寡的刘备为何不向曹操北面称臣呢?”诸葛亮说:“从前有个田横,他只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不肯对汉高祖称臣;何况刘皇叔是 ” 诸葛亮话一出,孙权热血上涌,勃然色变:“我堂堂东吴大将,怎能拿东吴的土地和十万兵马去受别人的控制呢!我意已决,和刘使君(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曹军。”
(参考答案:何况刘皇叔是汉室后裔,英才盖世,天下仰慕,怎么会向曹操称臣呢?) 四、展开想象,发散思维。
同学们,你们已经掌握了这么多劝告的知识,生活中你能运吗?
我们班同学身上就有不少缺点,将它指出来,并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技巧劝告他改正。 学生主动发言,劝告同学改正缺点。
五、小结: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为同学的帮助喝彩!生活中还有许多人身上存在着缺点,继续运用我们所掌握的技巧进行劝告,愿每个人都能多一些优点,少一些缺点。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六、板书设计:
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