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业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52887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工业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之前请认真复习和当次实验内容有关的知识,做好实验前的理论准备工作。 (2) 按照实验室规定时间准时进入实验场地,不许大声喧哗,严禁携带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如食品、私人电脑等。 (3) 实验开始之前,请认真听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指令,按顺序从存放实验仪器的位置提取当次实验所需的设备和其他必要的实验工具。 (4) 严格按照实验指导教师的指令进行实验,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严禁在实验过程中,私自拆卸、安装实验器具,以保证实验过程绝对安全,防止触电或损坏实验器具。 (5) 实验结束后,在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指令下,整理实验器具并按照要求,将实验器具放置到原来存放实验器具的位置。 (6) 整个实验过程,请保持实验室的安全、卫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秩序,爱惜实验器具,轻取轻放。 (7) 实验完成后,按指导教师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指导书和报告书,由于实验指导书和报告书每人限一册,请妥善保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缴。 (8) 实验过程中,如有违纪违规,不能按照以上条例及实验室所规定的其他条例行事者,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有权终止其实验活动,情节严重者将取消其后续所有的实验活动。 (9) 请广大学生认真阅读以上条文和实验室其他规定,并按认真执行。 实验学时划分和评分原则 (1) 本课程实验由五个小实验完成,每个小实验的学时划分如下 实 验 内 容 学时划分 实验一 注意力分配实验 1 实验二 双手协调实验 1 实验三 反应时运动时实验 2 实验四 动作分析和优化设计实验 2 实验五 作业测定实验 2 (2) 本课程实验综合成绩由五个小实验综合计算,每个小实验单独给分,各小实验在实验综合成绩中的比例设定如下 实 验 内 容 综合成绩比例 实验一 注意力分配实验 15% 实验二 双手协调实验 15% 实验三 反应时运动时实验 15% 实验四 动作分析和优化设计实验 27.5% 实验五 作业测定实验 27.5% (3) 每个小实验的给分原则如下 给分项目 分值 备 注 预习实验报告 10 通过实验前提问给定 实验态度 10 实验前后对仪器摆放和操作标准 实验环境的维护等 操作技能 10 实验记录 10 创新能力 10 对实验系统的问题和见解 实验报告 50 目 录 实验一 注意力分配实验 4 实验二 双手调节实验 8 实验三 反应时运动时测定实验 13 实验四 动作分析和优化设计实验 18 实验五 作业测定实验 21 实验一 注意力分配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注意分配仪的操作,验证注意分配的可能性与条件。可用于研究动作、学习的进程和疲劳现象。 2.注意分配简介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动作上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如驾驶员开车要注意来往车辆、行人及路情,又得掌握好手中的方向盘及控制好油门、刹车及排挡。学生听课既要听讲又要记笔记。实践证明人是可以“一心两用”的。 早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最大的神学唯心主义哲学家董仲舒(约公元前179一一前104年)。在他的著作《春秋繁露》中提出“天道无二”的主张。他说“故常一而不艾,天之道。事无大小,物无难易,反天之道无成者。是以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说明了集中注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亦提出一种注意分配的心理实验方法。 在北齐时(公元550年)文学家刘昼。在《刘子新论.专学篇》中,对他的实验进行了描述并对结果作了以下解释:“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虽执规矩之心,回戮厥之手,而不能者。由心不两用,则手亦并用也。”在国外,也曾有人试图一边口诵一首熟悉的诗,一边手写另一首熟悉的诗,并证明是可以做到的。 研究注意分配常用方法是双作业操作。如用双手调节器,右手操作探头的上下移动,左手操作探头的左右移动,双手合作完成园轨迹的运动,以反映注意的分配能力。亦有口数连续加1的数,手写连续加3的数(见杨博民“注意分配”实验)。通过其工作效率,分析注意分配能力。 注意分配的条件,主要取决于是或具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即同时进行的各种活动,只能有一种是生疏的,需要集中注意,成为注意的中心,而其余的动作,则必须己事先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在进行注意分配时只要稍加留意或处于注意的边缘就行。 3.实验仪器 1)名称:EP708注意分配仪 2)仪器概述 (1)工作原理 注意分配亦称时间分配。即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对象上。注意分配的条件是: ① 要有熟练的技能技巧。 ② 是有赖于同时进行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 注意分配仪就是按以上原理,用於检验被试者同时进行两项工作的能力。可用于研究动作,学习的进程和疲劳状况。该仪器可分别结合随机呈现声、光二种刺激,根据被试者的判断、应答、所用的时间及正确次数,作为测试的结果。 (2)技术性能 ① 最大计时时间:9999秒 ②设置次数范围(次):10. 20. 40. 50. ③ 正确次数显示范围次:0~99次 ④主振频率:12MHz ⑤供电电源:AC 200V±22V  50HZ ⑥外形尺寸:250X230X80MM3 ⑦质量:1.2 kg (3)结构及功能 低音    中音    高音        光信号 该机是以89C51单片机为核心,结合数码显示、功能键盘、操作面板组成。功能示意图如下:        数字显示  声光选择  次数选择  启动  显示  复位  电源开关    控板是以单片机为主体带有数据存贮、功能转换、数据运算、统计及控制等能力。在主试选择刺激呈现的形式、数量以后,随机呈现选用的刺激,待被试根据分配能力作以反应,最后统计完成设定数量所用的时间、正确数及其平均时间。 3)使用方法 (1)参数设置: ①按通电源(或复位) 显示- - -LED 进入声/光测试模式选择 ②按“声/光”键,可进行声/光测试模式选择: 显示—Led          表示选择光刺激呈现 显示SOU—Ld        表示选择声+光刺激同时呈现 显示—SOUnd          表示选择声刺激呈现 ③按“显示”键,显示Con-10进入随机呈现刺觉数量模式选择: ④按“次数”键可进行测试时呈现刺激次数选择: 显示Con—10          表示选择刺激数为10次 显示Con—20          表示选择刺激数为20次 显示Con—40          表示选择刺激数为40次 显示Con-50          表示选择刺激数为50次 为使被试熟悉声音的状态,在设置过程中,被试可按声音反应键,分别呈现高、中、低音。 按左“红”键          呈现高音 按中“缘”键          呈现中音 按右“灰”键          呈现低音 (2)测试方法 ①按“复位”键,并按“声光选择”键选择光刺激反应 ②如选择呈现数20,按显示键显示,- - -Led,再按“次数”键,显示Con-20 ③按“启动”键开始测试,仪器将随机呈现刺激。 ④被试根据刺激呈现位,按对应键反应,后释放键等下次刺激呈现再反应,直至设置次数结束。 ⑤按“显示”键 显示     ××××××秒为完成任务总时间 显示     YES ─ ××次为正确次数 显示     ××××××毫秒为正确平均时间 ⑥记录完毕,按“复位”键,显示- - -Led为下组测试准备。 ⑦“声”刺激和“声+光”刺激测试过程同上 根据实验所需,主试按控制键确定内容、次数及方式。电脑芯片按控制软件所定顺序呈现剌激。被试根据剌激按对应的反应键,反应信号经整形送入电脑芯片,经正误判别、时间统计,最后结果经锁存、驱动由数码管显示。 4.实验程序 1)根据实验需求,按上述要求设置参数。 2)模拟测试,让被试适应三种声音。 3)实验指导语:这是测试注意分配的实验,下面将按三个阶段做:     第一阶段是呈现光剌激,面板上有八个灯将会随机呈现,哪个灯亮你就按对应的那个键。手离键后,稍等片刻再会随机呈现光剌激,你再作反应,直至完成设置的次数。     第二阶段是呈现声剌激,仪器内有高、中、低音将会随机呈现,哪种声响你就按对应的键。手离键后,稍等片刻再会随机呈现声剌激,你再作反应,直至完成设置的次数。 第三阶段是同时呈现声光剌激,面板上八个灯将会随机呈现的,同时,将会随机呈现高、中、低音。哪个灯亮你就按对应的键,哪种声音响你就按对应的键。手离键后,稍等片刻再会随机呈现剌激,你再作反应,直至完成设置的次数。 4)被试在理介指导语后,主试按指导语的三个阶段分别设置参数,按“启动”键开始实验。 5)每阶段实验结束后,主试按“显示”键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结果(见实验报告书) 6.讨论 1)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说明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及注意分配的可能性。 2)分析注意分配的个体差异。 实验二 双手调节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双手调节器的操作,学习绘制练习曲线。 2.双手调节简介 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练习曲线能形象地反映练习的进程、及练习发展的趋势。绘制练习曲线有各种方法。不同的画法曲线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最一般的画法是用练习的阶段或练习的遍数作横坐标,用练习的效果为纵坐标来绘制出练习曲线。以双手调节器的练习为例:用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以每遍的结果确定在坐标上的位置,连接各点便组成练习曲线。 练习曲通常有三种类型,它们反映着练习过程的三种趋势。 正常 负加速 正加速 正常 负加速 正加速 正常状态下,练习趋势曲线。      疲劳状态下的,练习趋势曲线 其中正常状态下,三种曲线的变化意义描述如下: ①负加速的曲线,表示练习初期进步较快,随练习增加而逐渐减慢。所表示的是由于练习者能够利用过去的经验,或对实验的情景适应较快,或者开始练习的内容较容易,后来练习进展变慢,是由于练习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或者后来的练习内容比较难,再进步就困难了。 ②正加速的曲线,表示练习初期进步较慢,随练习增加而逐渐加快。所表示的是由于练习者不能利用过去的经验或与过去的经验相反。经过一段练习以后,进步就快了,所以曲线呈正加速地上升了。 ③S形的曲线,表示练习的进展先是正加速的,经过一段等速后,又变成负加速的,最后趋于停滞。所表示练习者对该项练习是从0开始的,所以开始是完全不会,又没有过去的经验可利用,所从练习开始进步较慢,随练习的增加进步加快,后来由于练习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者后来的练习内容比较难,再进步就困难了。  图2 简单技能的力量曲线         图3 复杂技能的曲线  双手调节器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操作仪器。它是通过双手的操作,合作完成设定的曲线轨迹的运动,即是右手完成目标的上下移动,左手完成目标的左右移动。以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偏离轨迹的次数,作为衡量其多次练习后的进步水平。     我国心理学学者李家治等人,曾用双手调节器进行过动作技能的实验研究。他们对某个机器制造厂的九名车工,根据熟练程度分成两个组进行了测试。结果是熟练组比不熟练组的错误曲线明显减少得快。 华东师范大学科教仪器厂工作人员也曾利用双手调节器对二百多中学生作过测试,其结果如下: (1)高三男学生完成一个周期所用平均时间为602662毫秒(范围:253760~622262毫秒),错误次数的平均数为6.00次(范围:2.00~11.89次)。 (2)高三女学生完成一个周期所用平均时间为705737毫秒(范围:297318~713430毫秒),错误次数的平均数为6.50次(范围:3.00~10.026次)。 (3)初三男学生完成一个周期所用平均时间为531587毫秒(范围:306861~531587毫秒),错误次数的平均数为5.00次(范围:3.00~7.84次)。 (4)初三女学生完成一个周期所用平均时间为629669毫秒(范围:271312~647392毫秒),错误次数的平均数为4.00次(范围:4.00~7.686次)。 从以上结果可见在双手协调动作中,处于都不熟悉的条件下,一般男的强于女的,初中生强于高生中。 3.实验仪器 1)名称:EP711双手调节器、EP001型计时计数器 2)仪器概述 (1)工作原理 注意的分配性,表现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动作上的能力。双手协调器亦是将注意分配到两种动作的一种典型仪器。它将动作目标,通过双手,即右手完成上下移动轨迹。左手完成左右移动轨迹,可按园的轨迹正常移动。根据被试完成一周所用的时间及错误次数(即离轨次数)观察其在注意分配上的能力。     EP711型双手协调器。采用EP001型或EP105型计时计数器为其计时计数单元。采用双手分别移动的结构,带有光电计数和光电定位部件自成一体,以满足心理实验的需求。该仪器是一种典型技能性仪器,在相关实验以及职业选择等应用中,广泛被使用。 双手调节器操作部件的探笔头一旦碰到起始位,信号整形送入电脑芯片开始记时,探笔头偏离轨迹,信号整形送入电脑芯片开始记次,探笔头一旦碰到终止位,信号整形送入电脑芯片仃止记时、记次,结果经锁存、驱动以数码显示。     (2)技术性能 EP711双手调节器技术指标如下: ①计时范围:0.0000~99999.9999秒 ②计时精度:10-6 ③计数范围:0~999次 ④电源交流:< 20±22伏 ⑤消耗功率:10瓦特 ⑥体积:450×330×120mm3 ⑦重量:2kg EP001型计时计数器技术指标如下: ①计时范围:0.0000 ~ 99999.9999秒 ②计时精度:10-4 ③显示误差:±1/10000秒 ④计数范围:0 ~ 999次 ⑤计数延时:100毫秒 ⑥电源:交流220±22伏 ⑦电源消耗功率:5 瓦特 ⑧体积:100×50×150MM3 ⑨重量:0.3 公斤 (3)结构及功能 ①仪器工作原理(见下框图) 设定的轨迹 左右移动旋钮 上下移动旋钮 终止点 动光斑 ②双手协调器操作面板 3)使用方法 (1)用电缆线联接双手调节部件和计时、计数器。其中将联接电缆线,园型7芯插头,插入计时器输入插座。矩型15芯插头,插入双手协调器后的15芯插座。计时器电源线接AC220V电源。 (2)接通电源,双手调节部件的目标光斑发出红光,计时器数显为0。其中移动旋钮调整光斑到起始点(起始点为终止点的左右两侧,即走顺时针时,将光斑移至其右端,反之走逆时针时,将光斑移其右端)。 (3)转动右手旋钮目标光斑上下移动。 (4)转动左手旋钮目标光斑左右移动。 (5)目标光斑离开起始位,开始计时计次。完成一周当光斑进入终止点,计时器发出声音,以示一轮实验结束。停止计时。 (6)记录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按N/T键,再记离轨次数。按复位键,为下次实验准备。 4.实验程序 1)按上述使用方法,作好实验前准备。 2)主试事先将双手调节器上的目标光斑调到起始位。 3)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双手协调动作的实验。你顺时针旋转右手旋钮目标光标向上移动,逆时针旋转右手旋钮目标光标则向下移动。你顺时针旋转左手旋钮目标光标向右移动,逆时针旋转左手旋钮目标光标则向左移动。你的任务是将目标光斑沿着曲线轨迹但又不超越轨迹运动。要求你又快又准的完成一周运作。走完一周后,休息一分钟。整个过程运作十遍。 4)被试理解指导语后,即可开始实验。每走完一周,主试记录结果,按“复位”键,以便被试继续操作。 5.实验结果(见实验报告书) 6.讨论 1)根据练习曲线分析自身的动作技能练习效果。 2)分析自身在操作中常会出错的部位及原因。 3)联系平时对被试间的接触与了解,比较组内被试间差异及学习特点。 实验三 反应时运动时测定实验 1.实验目的 检验优势手的反应时与运动时是否相关,学习测量运动时的方法、比较运动目标在不同方位运动时的差异。 2.反应时运动时简介 在动作技能的心理实验研究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变量。研究动作技能的时间问题,须区别两个概念: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1)反应时间:从呈现剌激到外部开始反应之间所需要的时间。是剌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即反应潜伏期。它和剌激呈现前的准备工作相关,是知觉的一种表现。 2)运动时间:运动开始到运动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是反映运动过程所需的时间,所以它和运动的距离及击中目标的难度密切相关。是运动的一种形式。 因为知觉和运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过程,所以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不应该有显著的相关。该论点曾由Henry(1961)的研究认为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的相关是0。Hodgkins(1962)对6岁至84岁的被试的研究说明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没有关系。Slaten-Ham_mel(1952)和L.E.Smith(1961)的报告,也支持上述论点。认为两者无显著相关。杨博民教授曾用80名被试,对简单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相关系数如果用手反应为0.21,用脚反应为0.29,虽然达到了显著水平,但因相关系数太小,对于预测来说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然而,Kerr(1966)Pieason和Rash(1959)和Hipple(1954)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本书作者在被试的实验中却发现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的比例,会因被试的性格而变化,尤其在运动目标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更为明显。反应灵敏的被试(外向性格者)反应时间占的比例小、反之稳重的被试(内向性格者)反应时间占的比例相对前者要大得多。 3.实验仪器 1)名称:EP206运动时反应时测定仪: 2)仪器概述 (1)工作原理 反应时间指的是从刺激呈现到外部反应开始所用的时间。 运动时间指的是从开始运动到运动完成所用的时间。 反应时运动时测定仪,就是根据这个意思,采用单片计算机控制,随机呈现不同方位的刺激,以测定被试的反应时运动时。测定仪在一组实验结束后,可显示: ①一组实验的次数。 ②总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累加) ③平均反应时间。 ④总运动时间。(运动时间的累加,已去除错误的运动时间) ⑤平均运动时间。(已去除错误的运动时间和次数) ⑥错误次数。 EP206-P型还可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每次的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2)技术性能 EP206运动时反应时测定仪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①每次反应时间的计时范围:0.0001~999.9999S ②每次运动的时间计时范围:0.0001~9.9999S ③计时分辨率:0.0001秒 ④可设置的实验次数:10,20,30,40,50次 ⑤运动目标:8个 ⑥电源电压:AC220V±22V (3)结构和功能 EP206-P型为分体结构,包括主机,打印机,和打印机电源。 连线效果如下所示: 其中主机结构如下: 3)使用方法 (1)联接220电源,EP206-P型因配有打印机功能,应先用联线联接打印机和主机,然后再将主机和打印机联接220V电源。 (2)接通电源开关,显示“SEL”。EP206-P型应先打开主机电源开关,然后再打开打印机的电源。 (3)设置实验次数,如需10次,按面板上按键10,显示“n-10”,如需20次,按面板上按键20次,显示“n-20”。30、-40、50次情况类推,显器将相应显示次数。 (4)被试按住反应键,当随机的刺激呈现,即灯光点亮,仪器开始计时,当被试手指离开反应键时,计时停止,仪器内部将自动记录这次的反应时间,于此同时仪器又开始重新计时,当被试按下相对于刺激的目标键时,计时又停止,仪器内部也将自动记录这次的运动时间。如被试错按目标减,仪器将认为错误,如运动时间超过9.999秒仪器将认为错误,这两种情况下实验将无运动时间,不计入总计。 (5)试手指再按住反应键,就可进入下一次实验。 (6)次实验结束,如被试不按住反应键,仪器将进入等待状态,如被试需继续实验,只要再按住反应键,实验就可以继续进行。 (7)显示器显示“END”时,说明设置的实验次数已完成。 (8)主试可按动功能键,显示实验所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格式如下: 显示 代表意思 1―――――XX 实验次数 2-XXX.XXX 总反应时间 3-XXX.XXX 平均反应时间 4-XXX.XXX 总运动时间 5-XXX.XXX 平均运动时间 6―――――XX 出错次数 按动功能键,轮流显示以上数据。(X代表数字) (9)EP206-P型在显示“END”后,按动功能键,轮流显示以上数据,同时也可 按打印键,打印出更为详细的数据,例如: 01~000.562S 第一次实验的反应时间 01~000.646S 第一次实验的运动时间 02~000.588S 第二次实验的反应时间 02~000.721S 第二次实验的运动时间 03~000.752S 第三次实验的反应时间 03~Error 第三次实验的运动出错 ……………(其他7次实验统计情况略) N=10 设置的实验次数 A=008.186S 总的反应时间 a=000.818S 平均反应时间 B=005.848S 总的运动时间 b=000.731 平均运动时间 n=02 出错次数 name: 填写被试姓名 (10)按“复位”键,主机返回初始状态。可继续下一轮实验 (11)实验结束可关机。EP206-P型关机时,必须先关闭打印机电源,然后再关闭主机电源。 4.实验程序 1)按前述使用方法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被试坐在仪器前,利手能舒服地按到每一个目标键。 3)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测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的实验。一共要做a次(a是主试设定的次数)。每次开始时你把手指按在反应键上,注视八个目标位指示灯,一发现那个目标指示灯亮了,就立即将手指从反应键上离开,按对应于亮指示灯的目标键。要求你又快又准地完成。完成后手指再次返回按住反应键。 4)被试明确指导语后,手指按反应键,即开始实验,直至设置次数的完成。显示屏呈现“END”以示结束。 5)主试在实验前列一张记录表格,记录每次呈现剌激的位置及运动时间。实验结束后,主试连续按“功能”键,逐次显示“实验次数”、“总反应时间”、“平均反应时间”、“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时间”、“出错次数”。记录在表中。 5.实验结果(见实验报告书) 6.讨论 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及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分析其是否相关?相关的原因在那里? 2)根椐实验二的结果,分析剌激目标在不同方位时对个体反应时及运动时的影响?归纳在哪个方位反应最快、运动最省时。 3)如何组织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被试相关系数差异的测试。 4)举例说明实验二的结果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四 动作分析和优化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 掌握影片分析方法,学会通过影片分析操作者动作的执行情况,并联系动素分析,对操作者的动作过程进行优化,以提高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2.动作分析简介 动作分析是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吉尔布雷斯及其夫人共同创立,是分析和优化生产线上操作者的操作效率的有效工具,至今任然被广大企业应用于生产系统的优化设计中。 动作分析在程序决定后,研究人体各种动作的浪费,以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的动作。其目的是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和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制定操作标准 常用的动作分析方法有 ① 目视动作分析 ② 动素分析 ③ 影片分析 工业工程领域将人体的动作过程分为18个基本动素,如下表所示: 符号 名称 定义 缩写 颜色 符号 名称 定义 缩写 颜色 ︶ 伸手 什么也不拿的空手移动 TE 草绿 → 选择 从许多物件中选择对象物 St 淡灰 ∩ 握取 用手或身体一部分支撑对象 G 红 计划 思考和决定以后的操作 Pn 棕 搬运 用手(身体)一部分改变对象位置 TL 绿 定位 调整对象与轴线和方向相适应 P 蓝 # 装配 将多个对象组成一体 A 紫 预定位 定位前将物体安置到预定位置 PP 淡蓝 U 使用 利用工器具或装置所做的动作 U 紫红 持住 把对象物支撑在一定的位置 H 金 拆卸 把对象分解成若干部分 DA 淡红 休息 为消除疲劳而停止目前的作业活动 R 桔黄 放手 使对象从握取变成自由状态 RL 洋红 延迟 不可避免的停顿 UD 黄 检查 将对象物与所制定的标准作比较 I 深褐 故延 可以避免的停顿 柠檬黄 寻找 用眼睛或手探寻目的物位置 SH 黑 发现 找到目的物位置 F 参考动素分析的周道圆,从动素对最终的产品贡献的性质分析,动素可以分为 ①有效动素:操作有直接贡献的动素 主要有:装配、拆卸、使用(内圈); 周道圆 伸手、握取、移物、放手(第二圈)。 ②无效动素 主要有:寻找、选择、检查、持住、定位、预定位(第三圈); 休息、故延、延迟、计划(外圈)。 其中,内圈:核心动素; 第二圈:可改善动素; 第三圈:辅助动素,愈少愈好; 外圈:消耗性动素,应尽可能取消。 3.实验仪器 1)名称:数码摄像仪。 2)本实验体系结构 选择分析对象 现场抓拍,形成影片 数码摄像仪 基于影片的动作分析 动素分析 操作优化 4.实验程序 1)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明白动素分析的基本理论; 2)选择动素分析对象; 3)利用数码数码摄像仪针对现场工人的操作进行动作抓拍; 4)对抓拍的动作影片进行整理; 5)对抓拍的动作影片进行描述,并用动素理论描绘动素分析图; 6)对动素分析图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 7)绘制优化后的动素分析图。 5.实验结果(见实验报告书) 6.讨论 1)现场抓拍工人动作形成影片的过程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 2)从本实验出发,讨论动素分析在现代生产运作过程中的意义。 3)统计影响工作动作过程完成质量和效率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 实验五 作业测定实验 1.实验目的 掌握密集抽样时间研究方法,学会对工人生产过程中各操作过程进行进行分解,并使用秒表分析和制定各操作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2.作业测定简介 1) 现场操作时间构成 一般生产现场操作时间的构成是相当复杂的,为了清晰的描述其构成,我们常用下图表示。 指完全依照设计资料,以最佳制造方法所能制造出该产品的所需最小时间度 因产品设计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因产品生产过程中计划及操作方法不当所发生的无效时间 因产品生产过程中管理原因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总制造时间 基本操作时间 无效时间 2)标准时间构成 标准时间是考虑正常操作时间和其他干扰因素后为一般工人操作所设定的时间标准,这里用下图表示。 评比因素 观察时间 私事宽放 疲劳宽放 程序宽放 特别 宽放 政策宽放 标准时间 正常时间 宽放时间 3)作业测定 (1)定义:决定一个合格、适宜而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种特定的工作,以正常的速度操作所需时间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制定实施某项作业所需的标准时间。 秒表时间研究 工作抽样 预定时间标准 标准资料法 第一阶次:动作 第二阶次:单元 第三阶次:作业 第四阶次:工序 (2)应用 ① 用以改进工作系统 ② 为了运行工作系统 ③ 用语设计工作系统 (3)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及应用 ① 密集抽样(秒表时间研究) ② 工作抽样 ③ 预定时间标准 ④ 标准资料法 3.实验仪器 1)名称:数码摄像仪、秒表、记录板 选择分析对象 现场抓拍,形成影片 数码摄像仪 基于影片的动作分解 密集抽样 计算标准时间 基于影片的作业测定 2)本实验体系结构 4.实验程序 1)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明白作业测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选择作业测定的对象; 3)利用数码数码摄像仪针对现场工人的操作过程进行抓拍; 4)对抓拍的操作影片进行动作分解,制定动作单元; 5)根据影片利用秒表对动作单元进行时间测定,并记录于时间研究表格中; 6)计算观测时间; 7)根据影片对测定的时间进行平准化分析和宽放,计算标准时间。 5.实验结果(见实验报告书) 6.讨论 1)请分析在进行密集抽样前对操作过程的分解时应把握的原则 2)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利用秒表进行密集抽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请分析对观测时间进行平准化和宽放以制定标准时间时应注意的问题 2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