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多情的月亮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52881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情的月亮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情的月亮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情的月亮——古诗词中的月亮情结》教 学 设 计 高碑店二中 王金艳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初步了解月亮这一意象所包含的常见的几种意蕴,引导学生从“物象的月亮”走进“意象的月亮”,从而体会到中华民族赋予月亮的情感,领略中华民族赋予月亮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鉴赏诗歌能力。 方法过程 :课内外结合拓展教学,,美文朗读,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去感受、欣赏语言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比较历代文人咏月的意境,领略咏月诗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吟诵、联想和想象走进诗歌,体会意境,体会诗中画意、诗情、哲理交融相汇的意蕴。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象的月亮”走进“意象的月亮”,从而体会到中华民族赋予月亮的情感,领略中华民族赋予月亮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1、情境启发式。 2、吟咏诵读法 3、问题诱导法。 4、归纳总结法。 教学(具)准 备:     1、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课件以歌唱月亮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以历代诗人吟咏月亮的诗句图片为主要画面。  2、学生准备:搜寻有关月亮的诗句,可以在课本里找,还可以在网上、图书馆里找。并把诗句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创设氛围,导入主题。 在中国灿烂的诗歌王国里,流淌着一条河,一条月亮河。这条河源远流长,从《诗经》一直流到今天,带着朦胧的月色,带着或悲或喜的情感,几千年来没有干涸。这些诗或奔放飘逸,或婉约清丽,或古朴凝练,读来意味绵长。今天我们将要走进咏月的诗里,去欣赏那或朦胧或皎洁的月色,去品味月中那段段深情。 二、品读月亮 (一)美好篇 (本环节通过多媒体出示材料,并配乐,让学生在音乐的衬托下感受语言文字中月亮的美好。多媒体出示材料,并配乐朗读。) 古老的《诗经》这样写道:齐读《诗经》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皎洁的月光与娇美的脸庞相映生辉。接下来我们来看王维诗中的月亮,他的诗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谁能读出它的美丽与清幽。指小组来读王维:《山居秋暝》、《鸟鸣涧》。 诗仙李白的《关山月》这样写道,齐读: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皎洁的明月升起于云雾缭绕的天山之上,穿行于苍茫的云海之间。再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 小结:这里有古老诗经里的美人明月,也有天山云海间的当空皓月,还有镶嵌在碧蓝天幕上的弯弯新月。多情的月亮给人世间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美丽。她袅娜多姿,从我们的眼里走进了我们的心里。诗人不同,经历不同,感受也不同,在游子的眼里,月亮是什么? (二)故乡篇 本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材料,使学生感受到在游子眼里月亮就是故乡,就是亲人,并通过配乐朗读感受游子的思乡之情。 指名读,齐读:材料一:和亲友远隔万里的诗人张九龄这样叹道:《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指名读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和弟弟分散,真是感慨万端。指名读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配乐读 ,齐读,古诗《静夜思》 小结:明月千里寄相思,一轮中国的月亮让多少思乡的人泪流满面,在他们的眼里,月亮就是他们的故乡,就是他们的亲人。 (三)朋友篇 大诗人李白一生和月亮有着不解之缘,在李白的眼里,月亮是什么? 本环节通过多媒体出示材料,使学生感受到在失意的人心里,月亮就是他们的知己。 材料一:李白:《月下独酌》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思考:在李白的眼里,月亮是什么? 在李白的眼里,月亮就是他形影不离的情人啊。 (四)永恒篇 本环节通过多媒体出示的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月亮可以穿越时间穿越空间,让我们和诗人对话,和哲人对话,去领悟人生的真谛,理解什么叫做永恒。一轮明月耀千年, 材料一:李白理解了这种永恒,所以他说:齐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材料二:张若虚理解了这种永恒,所以他说:    齐读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大文豪苏轼也曾经把酒问月 明月永恒,人是过客;尊崇自然,把握今生! 材料三:《水调歌头》指名读 配乐 小结: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相隔多么久远,一轮明月把我们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轮明月,承载了中华民族千古文人赋予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这轮月亮是中国的月亮。明月。那从远古走来的使者,目睹了多少沧海桑田,历经了多少人事变幻,寄托了多少旅人思乡的情结。李白曾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思,更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寂寞;苏轼也曾发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慨,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寄托。 三、解读月亮 师引导: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回眸,看看描写月亮的这些诗词,去解读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月亮,在中国人眼里,月亮到底是什么?(多媒体出示问题) 在中国人眼里月亮到底是什么?               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交流时老师贴在黑板上 象征纯洁 、象征理想壮志、象征孤独凄清、象征永恒时空、引发哲理思考、象征思乡怀人 象征团圆美满、象征离别愁苦、象征相思情感、象征美好、象征清幽…… 四、升华 接上个环节总结:中国的月亮最美,最亮,最幸福,因为它有我们这么多爱它懂它的人,赋予它这么多的情感,它已成为我们祖国五千年不老的容颜。 多媒体出示材料并配乐朗读:《中国的月亮》 五、作业。 明月寄情,写一段赏月悟月的文字或写景或寄情。 教学反思: 专题阅读,大量积累,这节主题阅读积累汇报课,是老师、学生对这一主题“望月”,进行的搜索、积累、整合、提升了学生的月亮文化的意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中月亮的美;感受游子眼里月亮的意义;感受失意的人心里的月亮;感受高兴的人心里的月亮。引导学生从“物象的月亮”走进“意象的月亮”,从而体会到中华民族赋予月亮的情感,领略中华民族赋予月亮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积累美读,配乐朗读,想象月亮的意象,对中国文化中的月亮有一个总的认识,从文化的角度认识月亮,喜欢月亮。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我们这节课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国的月亮 到底是外国的月圆 还是中国的月圆 一个简单的话题 让我们不停地争辩 中国的月亮最美最亮 是中国的诗人 让它的美丽绵延了千年 爱情可以用它象征 思念可以用它代换 那是一轮洁净的玉盘 盛满了游子的乡思 寄托了思妇的缱绻 中国的月亮 最神秘也最浪漫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一轮明月承载着 中华民族浓浓的情感 那是一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月亮 那是一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月亮 那是一轮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月亮 那是一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月亮 那是一轮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月亮 那是一轮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月亮 那是一轮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月亮 那是一轮月是故乡明的月亮一轮明月构筑了 唐诗宋词里最美的意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国的月亮 早已成为 故国五千年的容颜 月亮既有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也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豪放;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慨,也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相思。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