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楹“浸”翰墨--联“润”瑰宝.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51779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楹“浸”翰墨--联“润”瑰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楹“浸”翰墨--联“润”瑰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基本信息 学校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萨尔图附属学校 课名 《楹“浸”翰墨 联“润”瑰宝》 教师姓名 赵晓慧 学科(版本)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章节 第三单元 学时 1 年级 初二 二、教学目标 1. 积累对联的知识。 2. 欣赏对联,了解对联的特点。 3. 学习对联写作的方法,尝试拟写简单的对联。 三、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对联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积累,但是不成系统。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结合电子白板的应用,确定本课的教学策略为重感悟、重能力、重积累,讲练相结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手法,提高学习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赏析对联,了解对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对联的写作方法,尝试拟写简单的对联。 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是知识丰富,贴近学生生活,课件是直观的教案,也是浓缩的教案,更是有声有色的学案。依托教材,拓展知识,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解决本课重点,从而突破难点。 1、自制微课片段的介入,形象生动地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易于让学生快速积累和掌握基本知识。 2、以六幅对联作为范本,学生自主欣赏,小组交流研讨,并通过页面翻转的功能制作便于赏析的活动课本,利用圈点勾画找出自己最喜欢对联赏析。特别是学生到白板前边操作边解说,使表达不再泛泛而谈,也能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听者的注意力也会更集中,使课堂不再是几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课堂,而是全体学生的课堂,互动效果明显。利用白板拖拽、书写功能,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归纳对联的特点。及时有效地生成课堂资源(拍照并保存资源库)。将文学性且艺术性很强的对联知识,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 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同时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完成了最大化的生本互动,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重点。 3、利用白板的连接器、拖拽功能,设置对联连线题,即作为“逐字法”的引入,又快速有效检测学生对对联基本特点的掌握情况,人机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4、教师利用橡皮擦、拉幕的功能讲解对联的写作方法“逐字法”。 5、通过不同梯度的练习题,通过小组的互助研讨,生生互动,利用透镜功能由浅入深地掌握方法及运用。并尝试创作对联及利用资源库的内容,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通过学生互评,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驾驭文字的本领,进一步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一) 识—对联的起源 00’05”- 02’30”) (02’36”- 03 ’15”) (03’16”- 06 ’20”) 1、了解对联种类,引发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出示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3、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1.对联的种类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对联呢? 2.明确学习目标 3. 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1)引入自制微课片段《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2)预设问题:宋代王安石《元日》中:“新桃” 和“旧符”的含义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对联的种类。 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积累对联新知。 运用新知,理解诗文含义。 1、利用白板的隐藏显示功能,引入对联图片,了解对联的种类。快速引发学生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白板的圈点勾画,提炼学习重难点。意在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本课内容。 3、播放自制微课视频片断,生动形象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为解决重难点作铺垫。 (二) 赏——对联的特点 (06’30”- 15’) (15’10”- 18’40”) (18’40”- 21’20”) 通过赏析六幅对联。总结对联的特点。 教师重点讲解知识点“仄起平收”的规律 依据上下句的辨别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讲解对联粘贴的习惯。 教师补充:总结归纳对联的特点和规律,形成表格 1、说出你最喜欢的一幅来欣赏一下,你能发现对联有哪些特点? 各组派一名代表阐述理由 (1) 从字数上:字数相等 (2) 从词性上:词性相对 (3) 从内容上:内容相关 (4) 从音调上:平仄相合 附:对联粘贴习俗。 小组交流合作,互助研讨: 学生板前展示赏析的内容,书写总结归纳的对联特点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对联粘贴的顺序。 1、以六幅对联作为范本,学生自主欣赏并通过页面翻转的功能制作活动课本,便于赏析。利用圈点勾画找出自己最喜欢对联赏析。 2、教师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归纳对联的特点。利用白板拖拽、书写功能,及时有效地生成课堂资源。 3、教师补充作总结后,形成表格,将文学性且艺术性很强的对联知识,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 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重点。 3、拍照并保存资源库中,为对联写作保留资源。 (三) 练——对联的应用 (21’20”- 25 ’30”) (25’30”- 29’10”) (29’20”- 36’15”) (36’20”- 43’50”) 本环节设置四个由易到难的练习题, 1、通过连线题,进一步掌握对联基本特点重要性。 2、教师利用具体的题例,讲解写对联的方法。 3、讲练相结合,巩固写对联方法。 4、实战演练,运用方法写对联。 (1)方法引入: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找出上下句。(总结词性对应的重要性。) (2)方法指导:“逐字法” (3)讲练结合:结合逐字法和图片提示,补充下句。 (4)实战演练: 自设主题,自拟写一幅对联。 小组合作研讨,学生板前 连线,并讲解解题思路。 依据图片主题,结合对联写作方法,小组交流学生板前展示。 学生互评。 尝试自拟对联,学生展示,讲解创作思路。 学生互评 1、利用白板的连接器,设置对联连线题,作为“逐字法”的引入。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完成了最大化的人机互动、师生互动,互动效果明显。 2、教师利用橡皮擦、拉幕的功能讲解“逐字法”。利用透镜功能,并通过不同梯度的拟写对联的实战演练,有效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3、学生的板前展示创作的对联,并结合资源库中的对联特点。讲解创作思路,教师即检即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 四 ) 谈----对联的总结 (43’50”- 46 ’20”) 梳理新知 总结新知 1.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教师总结本课内容。送全班对联。 畅谈本课的收获,结合学习目标梳理新知。 总结本堂课的知识。 - 4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