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09年中考模拟考试卷{二}
化 学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卷首语:细节决定成败,规范确保得分;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19 O-16 N-14 C-12 H-1 Fe — 56
S-32 B-11 Cl-35.5
一、 慧眼识珠(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
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2、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困难,应携带的物质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5、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或者结论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可防止钢铁锈蚀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瓶中气体一定是CO2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一环
6、“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A.甲醇(CH4O) B.乙醇(C2H6O) C.甲醛(CH2O) D.乙酸(C2H4O2)
7、钛合金是2l世纪的重要材料,工业上制取钛的一个反应是:
TiCl4 + 2Mg 氩气气氛
高温
Ti + 2MgCl2该反应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8、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矿泉水是纯水
D、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
9、发射‘嫦娥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 + 2N2O4 = 3X + 2CO2 + 4H2O ,则x的化学式为
A N2 B H2 C O2 D CO
10、钇铁石榴石(Y3Fe5O12)可用作雷达微波过滤器里使用的铁氧磁性体,其中钇(Y)显+3价,则Fe的化合价为
A.0 B.+2 C.+3 D.+6
11、甲、乙、丙、丁四个试剂瓶分别装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硫酸、硫酸钾溶液。甲分别能与乙、丙、丁发生反应,则甲是
A.Na2CO3溶液 B.稀硫酸 C.BaCl2溶液 D.K2SO4溶液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The Bird Nest),有一类物质也好似鸟巢,如化学式是B5H9的五硼烷(见右图)。下列有关五硼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模型
B5H9 五硼烷
A.五硼烷属于化合物
B.五硼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
C.五硼烷中硼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9
D.1个五硼烷分子由5个硼原子和9个氢原子构成
13、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14、以下常见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
A.K2S04 B.NH4N03 C.KN03 D.Ca(H2P04)2
15、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16、某同学探究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时发现:X、Y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Z不能;Y能在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则它们的金属活动顺序为
A.X>Y>(H)>Z B.Y>X>(H)>Z C.X>Z>(H)>Y D.Y>(H)>X> Z
17、某同学对一些科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O2:可表示一个氧气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B.2C:可表示两个碳原子
C.S2-:可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NH3:可判断出该物质中N、H元素的个数比为1:3
1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9、以下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
A.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B.热水器安装烟囱是为了防止CO2中毒
C.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是为了隔绝空气
D.碳酸氢铵不和熟石灰混合施用是为了防止氮元素的损失
2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21、下列各类食物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
A.鸡蛋 B.苹果 C.白菜 D.面条
22、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在锁孔里放入少量铅笔粉末,能使锁的开启变得更灵活
B、用汽油洗衣服上的油渍
C、用醋酸和石灰水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D、用缝衣针淬火处理后制钓鱼钩
23、下列做法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是
A、为了杀菌和保鲜,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B、为了给人体补充铁元素,在麦片中加入少量铁
C、为了提高牛奶的含氮量,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D、为了防止污染,使用聚氯乙烯薄膜包装食品
24、继“分子足球”C60之后,科学家又发现另一种“分子足球”N60。一定条件下N60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燃料,N60属于 ( )
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25、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
A. NaOH、MgCl2、KCl、FeCl3 B. HCl、HNO3、NaCl、AgNO3
C. HCl、H2SO4、NaNO3、NaCO3 D. BaCl2、K2NO3、HNO3、H2SO4
二、 画龙点睛(填空题。共16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26、(5分)原子序数11—17元素的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结合下图回答:
⑴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____________,
⑵分子中含有两个原子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⑶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最外层有______电子;②原子序数为12、17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③从11—17,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或元素的性质)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7、(6分)右图中给出了三种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化学
CO2
NaOH
Na2CO3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变化的规律,写出它们之间能够直接转化的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8、(5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 ① 酒精 ② 碘酸钾(KIO3) ③ 不锈钢
④ 天然气⑤ 食盐⑥ 导电塑料 ⑦ 熟石灰 ⑧ 碳酸氢铵 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西气东输”中的“气”是指 ; (2)能给外科手术器械消毒的是 ;
(3) 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4)可用作调味品和防腐剂的是 ;
(5)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三、情景分析(简答题。共12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29、(5分)实验室有下列装置:
(1)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7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
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个实验:
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同
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
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
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 ;
(2)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 (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
(3)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
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
(4)请你对猜想二进行探究: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5)其实红热的铁遇到水蒸气,在生成气体的同时,还会生成一种黑色固体。你认为生成的黑色固体可能是 。
四、实验探究(共12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31、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①小红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__
。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拓展与应用]
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反应完成后过滤。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
五、细心推算(计算题。共10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32、(3分)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氨基酸。
(1)蛋氨酸由 种元素组成,(2) 一个蛋氨酸分子中有 个原子;(3) 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3、(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同学们称取了5.7g钢样品,投入装有10.0g稀盐酸(足量)的烧杯(烧杯质量也为10.0g)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下表:
(1)反应中产生氢气 克,
(2)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多少?(精确到0.1%)
(3)钢的类型分为:含碳质量(C%)0.03%~0.3%为低碳钢;0.3%~0.6%为中碳钢;
0.6%~2%为高碳钢。假设残留在烧杯中的黑色固体全部是炭,则这种钢属于 。
(4)有同学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炭变为CO2挥发掉,灼烧后钢样品质量会减轻。可是他
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很多。原因是
。
【友情提示:试题结束,请认真检查。】
2009年中考模拟考试卷化学参考答案
一、 快乐点击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C
C
B
C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C
B
B
D
B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B
B
A
二、画龙点睛
26、.⑴ Al3+ ⑵ Cl2 ⑶ ① 5 ② MgCl2
③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等。
说明:⑶ 小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27、③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④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⑥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28、(1)④;(2)①;(3)⑦;(4)⑤;(5)⑥;
三、情景分析
29(1)a.试管、 b. 酒精灯 (2) B; 催化; 2H2O2 2H2O+O2↑
30、(1)提供反应所需水蒸气 (2) C (3) O2或氧气(填CO2、CO不给分)
(4)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或b管口
木条复燃(或不复燃)
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或不是氧气)
(5) Fe3O4(或FeO 、FeO与Fe3O4混合也给分,但答Fe2O3、铁的氧化物不给分)(填名称给分)
四、实验探究
31、[ 做出猜想 ]HCl
[实验与结论]②不能;酚酞遇盐酸也不变色,无法确定是否含有HCl
③紫色石蕊试液或碳酸钠溶液或较活泼的金属 ;溶液变红或有气泡产生。
[拓展与应用]①CaCO3 ②可能腐蚀铁制下水管道或污染水质 。
五、细心推算
32、(1) 5 (2) 20 (3) 9.4%
33. (1) 0.2g (1分)
(2) .设5.7g钢样品中含铁质量为X,则:
Fe + 2HCl = FeCl2 + H2↑ (1分)
56 2
Xg 0.2g (1分)
56︰2== X︰0.2g
X==5.6 g (1分)
则这种钢样品含铁:(5.6 g ÷5.7g)×100%=98.2% (1分)
(3)) 高碳钢 (1分)
(4) 钢中含碳量少),所以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的质量(1分)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