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校园黑车现象
内容摘要:大学校园内黑车现象相当严重,而且已经形成“知黑—买黑—丢黑—再买黑”的循环怪圈。导致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既有经济方面的诱惑,管理方面的漏洞,又有大学生法律道德意识的欠缺。
目前,黑车现象在我国各大高校都普遍存在。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购车行为,而是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当今大学生自觉守法意识的程度和思想道德的水平。考察这个问题,一方面希望能够通过身边的小事,唤起大学生缺失的守法意识和道德观念,在思想上减少其对购买黑车行为的认同,杜绝黑车在大学校园内流通;另一方面,也希望调查所得数据和报告,能够引起高校及社会相关部门的关注,并为政府及高校制定相关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买黑、丢黑、再买黑”的恶性循环,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校园提供决策参考。
一、 大学校园内的黑车现象
所谓黑车,在本文中特指那些没有购买发票的非机动车辆,主要是大学生在二手市场购买的或他人转让的自行车。这些车中被盗的赃车占有绝大多数。
本次调查选取的是黄骅大学城,包括,河北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两所大学学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从大一至大四的四个年级中随机抽取样本500个。所发问卷全部收回。为了弥补调查范围的局限性,我走访了自行车市场,同时从网络上采集了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等校园黑车现象的相关数据。在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 大学校园黑车问题相当严重
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自行车拥有率占85.4%。购车的主要原因是:大学城的建设使大学校园面积成倍增加,有的高校教学楼与学生宿舍间的距离超过2公里。特别是后勤社会化后,大学生住宿和日常消费区域扩大到周围社区,自行车成了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
在这样庞大的自行车消费群中,问卷显示,只有34%的人是在商店买的,其余66%的人是在二手车市场购买的或他人转让的。在南京某高校,黑车的比例达到90%以上。对于这些没有任何购买凭证的黑车,82%的同学认为其中大部分是赃车。
为了了解大学校园黑车中赃车的情况,我走访了黄骅市的一个自行车市场。和其他城市一样,这个市场并非政府设立,而是自发形成的、尽人皆知的二手车市场。在与市场周围的居民和部分商店职员的访谈中得知,这里的自行车在很多年以前,都是从早市和居民家里收购来的。而今,这里的二手车绝大多数都是被偷窃后转手倒卖的赃车。赃车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多从异地运来的,大多是些中高档车;另外是本地来源的中低档自行车。这些车子多是由偷窃者以废铁的价格卖给废品收购站,二手车贩再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为防止被失主认出,他们得到这种车后还要进行改装,重新喷油、修补、换牌照等,在拿到市场交易。每年三四月份和十到十一月份是贩卖二手自行车的旺季,因为这时正值学生开学。在此期间,这个市场每天的二手车交量都能达到200多辆。
(二) 大学校园陷入黑车循环的怪圈
调查发现,大学生首次购买自行车时,有58%的人是到正规车店购买。但由于丢车现象十分普遍,71%的被调查者有丢车经历,18.2%的人有丢车3次以上。各大大学校园网上,均有“我校丢车十分严重”的相关报道。
新车丢了,损失最少二百多元,接二连三的丢,对纯碎消费者的大学生来说,可谓损失不小。但又确实需要自行车,只好再买,渐渐地,大学生就会选择买黑车了。这就形成了一个“知黑—买黑—丢黑—再买黑”的怪圈在大学校园里形成。
二、 大学校园黑车现象反映出的经济问题
大学学子是“高知族”,既知法又懂法,然而购买“黑车”——这么一个简单易懂的不合德、不合法行为,竟在大学校园屡禁不止,而且越演越烈,其中有其深层次的根源。
当问及“什么原因促使您购买黑车”时,58%的被试大学生选择了“价格低”,25%的人认为“黑车与新车相比被丢的可能性小,而且即便真的被偷了,也不心疼”,17%的人是因为“黑车便宜,随时可以更换”。由此看来,经济因素是大学生选择黑车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领域里有一个理性经济人假定,就是说:人是自利的,又有理性的,但这种理性是有限的。自利是指人都是在追求利益,理性体现在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大学生购买黑车时的理性,体现在对成本与收益的分析。之所以买黑车,是因为同样的车在黑车市场的价格非常低,而其收益不会明显减少,也就是说,买黑车更值,更划算。一旦被偷,经济损失也小。
那么,黑车和新车相比,成本比差较大,。经调查,一辆八成新的全钢自行车售价仅仅100元左右,普通的半新车,三四十元就可以买到。甚至八成新的、带有减震器的进口变速赛车,一辆要价也只有400元,且价格还可以商议。对比几家较大的正规商店,购买全钢新车,则需要500元左右,普用的自行车至少也要300元以上,同类的变速赛车则需要1500元上下。在这种低价的诱惑下,大学校园里大量的黑车现象是可以想像的。
三、 大学校园黑车的经济危害
购买黑车,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购买行为,他关系到一个法制社会构建问题,一个文明的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黑车买卖已经对社会和大学生个体构成了严重的危害。
1、 危害个人。在调查中,不少同学反映,购买黑车,是非常无奈的选择。还有相当数量的男生,再买回来破旧的黑车后,还得再花上几十元,更换车子的“内脏”。就这样,有时也难逃再度被偷的厄运。
2、 有害他人。在高校校园的宣传栏等各处,随处可见同学们求购自行车的小广告,按同学们想要的车型去偷车。
3、 殃及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经济人,在黑车问题上表现出了自利性和理性,但其有限的理性体现在:只注意到了当前的、个人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当购买黑车的一次性收益大于成本时,很多同学选择黑车。岂不知这种行为,无异于对偷车投了赞成票,对侵犯他人物权的行为投了赞成票。这种选择,从短期来看,的确是为个人节省了一笔经济支出;从长远来看,这不仅增大了丢车的危险,扰乱了自行车市场正常的秩序,也大大降低了个人和社会的收益。不仅如此,这还会加剧整个社会道德的沦丧和透支,破坏整个社会的和谐和法制环境的建设。
四、 大学校园黑车问题的治理
从目前来看,黑车问题尚未引起相关部门的普遍重视,至少还没有对此采取有效的措施。但是,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这个问题如果再不彻底解决,势必会对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守法意识产生负面影响。借鉴国外和国内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对治理校园黑车现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健全法律制度,重罚偷车和买卖黑车者。黑车的治理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要从源头上杜绝黑车,必须健全法律制度,重罚买卖黑车者,增大黑车交易的风险成本。
构建完全防范系统。在高校和社区主要地方,安装视频监视安防系统,对重点部位、重点区间实行安全防护。学校还可以增加入防力量,设置校卫队、便衣保安等,进行校园巡逻。与此同时,增加安全配套措施,如设立有人值班的车棚,可以适当收取管理费。
严格执行校内自行车牌照发放制度,清理车棚、收缴无校牌车,对无发票的车,一律不予挂牌。严查校园进出车辆等行动,以切断校内黑车的流通渠道。
设立一个规范的校园二手车市场。在校保卫部门的协助下,可以建立旧自行车市场,这个市场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网络虚拟的。但要保证交易车辆的发票等齐全。这个市场可以为毕业生和需要二手车的同学提供一个合法的交易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