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合欢树》说课稿.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50235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欢树》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合欢树》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欢树》说课稿 惠农中学 靳强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合欢树 》选自散文集《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怀念母爱的一篇散文。题目合欢树看似是状物散文,实则是记人叙事的散文。文章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还原再现了母亲的苦难与坚忍以及她对儿子“毫不张扬”的爱;作者在独自咀嚼命运多年之后,借“合欢树”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愧疚,更在岁月流转中获得了对母亲、母爱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 (二)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欢树》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取代《永久的悔》而新加入的一篇记叙性散文,把它编排在朱自清的《背影》之后,共同分担本单元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性散文的任务,这两篇课文都是以 “至爱亲情”为中心话题,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最美的亲情,但在行文结构、叙事线索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2.品味语言,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3.体味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学会感恩。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品味语言,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难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二、说学情 1.八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对父母的感情认知尚处于不懂得感恩的年龄段,有一定的叛逆心理,所以,很难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来懂得感恩。 2.八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欣赏能力,但在阅读类似采用象征手法的记叙性散文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 三、说教法 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特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诵读品味为主,通过快速浏览、大声朗读、重点语段品读等不同的诵读方法,适当采用点拨法,完成本课教学。 2、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教师设疑提问与学生设疑解疑结合,共同答疑解惑。 3、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设备教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课文,自主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四、说学法 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的方法。 1、圈点批注法。在诵读品味中养成圈点勾画这一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学会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诵读法。在诵读中感悟亲情,在诵读中品悟语言魅力和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通过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学习中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多媒体展示一张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的照片,头部采用遮幕) 有这样一位作家,他毕业于清华附中,想来是个优秀的学生;18岁插队落户,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得了重病贻误治疗导致双腿瘫痪,回北京后好不容易在街道工厂找到份专门安排给残疾人的工作,28岁那年凭写作撞开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2002年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中有这么一句: “……他(史铁生)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轮椅上的他衣着朴素 ,看上去生活得清苦却又坦然、神情超脱却又“不改其乐”。那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会在《合欢树》一文中透露出怎样的情感密码和人生感悟呢?(板书题目、作者) (设计意图:导语的作用在于强化学生的阅读期待。作为语文教师,我的阅读经验与学生相比毕竟要丰富一些,所以在导语中流露出我对作者的崇敬与信任可能有助于学生带着类似的情绪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介绍史铁生的生平 、代表作品以及他人的评论,也是旨在加深学生对作者的关注度、了解度,为顺利进入文本作好铺垫。) (二)课文分析 1. 记录“我”的成长(5分钟) 浏览全文,找出文中三个明显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说说看作者写了人生中这几个年龄阶段自己的哪些事情? 明确:年龄 “我” 十岁 作文获奖 二十岁 双腿残废 三十岁 小说发表 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设计意图:八年级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有着一定的热情,但从整体来看,分析课文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尤其是散文。所以在讲授新课时,首先理清课文思路,有助于学生的文章的理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品味母亲的世界( 10分钟) 采用自主探究法。 1. 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母爱的段落,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 2. 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勾画出相应的语句,试分析母亲的性格。 (设计意图:有一个二十岁时忽地瘫痪了的儿子,母亲辛苦心更苦!然而,女人虽然脆弱,母亲却是坚强的!如何让学生理解这样的一位母亲,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之情,品读课文是关键!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置,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如在眼前,触手可碰!) 3.感悟儿子的心灵(10分钟)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天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天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静静地待一会儿。” “悲伤也成享受” 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对母亲形象的分析,作者的情感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结合课文,学生能准确把握,从而明确文中所体现出来的母子深情,也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2)小组讨论:如何理解“悲伤也成享受”? 小结:抓住母亲的苦衷,就可以明白史铁生悲伤的根源。“悲伤也成享受”,看似有悖人情,实则体现了史铁生对母爱深深的理解,对人生独特的感悟,是最深切最纯粹的人情。 作者悲伤的方面有:①自己的残疾给母亲带来的痛苦;②自己获奖,母亲已不在;③自己当年不体谅母亲给母亲带来的痛苦;④想看合欢树也没看成。 作者享受的内容有:①自己深味了母爱的伟大;②写作成功聊以告慰母亲;③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④体悟到生命的价值真谛。 (设计意图:“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对于我们尚在享受父母亲情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但这句话却于平淡中流露出大悲与幸福,对理解作者的情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来供学生探讨交流。小结的语言,在此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合欢树里的母子深情(8分钟) 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合欢树的由来? 明确:她从来喜欢花花草草之类的东西(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她以为这是一棵“含羞草”,不曾想却长成了一株合欢树。在不经意间种下了这棵象征着合家欢乐的吉祥树。 我们通过课件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棵树。 (2)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明确: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 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 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是母亲的化身,是母亲生命的延续,是她另一种存在方式。 合欢树=母亲 合欢树的名字不禁让人想起合家欢乐。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 小结:这便是作者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为什么可以表现母爱的载体很多,而独选“合欢树”的原因所在了。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明确本文题目中蕴含的深意以及进一步理解母子之间的深情。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完成知识目标的积累。) 备选环节:“孩子”和合欢树(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而定 ) 合作交流 (1)文中几处写到“孩子”,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 第一处:“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孩子“不哭不闹”是因为生活在母亲的呵护之下,生活在一个祥和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着合家欢乐。 第二处:“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孩子对自己母亲的怀念之情——是人之常情。 想要表现的:母爱是普遍的; (2)“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不希望他长大后知道曾经住过的房屋以及屋前的合欢树,有着一个残疾人经历过的苦难历程,造成他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心灵的阴影。希望他能健全、健康、茁壮成长。写孩子有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照的意味。我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是在什么情况下种的。作者的这种情感是小男孩未曾经历也无法体验的。 想要表现的:母爱又是独特的。 (3)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想像中结束,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明确:借小男孩来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一种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设计意图:作者一再写到这个孩子,并在对孩子的想像中结束全文,这其中的深意学生自读是难以体会的,所以在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借以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生在理解这一问题的同时,深化了对母爱的理解——母爱是普遍的,母爱又是独特的!想想自己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三)结束语(1分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同学们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趁时间还早,趁一切都还来得及! (四)作业布置(1分钟) 1.写一篇三百字的短文,抒写自己对母亲的爱与感激 。 2.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文学习的延续深化,作业的设置,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扩展课外阅读。) 附板书设计 合欢树 史铁生 我 :倔强 好强 怄气;丧失信心 { 肖像描写 母亲:用心良苦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合欢树 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儿子对母亲的怀念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