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圆的周长及应用
单元计划
单元作者
姓名
杨识娟
电子邮件
386048120@
所教学科
小学数学
学校名称
阳城县凤城镇酒庄学校
学校地址
阳城县凤城镇酒庄村
邮政编码
048100
联系电话
13835630093
如果你的单元作品集将来被选中而上传到英特尔®未来教育数据库中,你是否愿意署名?
是 否
单元概览
单元标题
圆的周长及应用
框架问题
基本问题
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单元问题
1.在一些短跑比赛中,运动员所在的起跑线位置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2.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
内容问题
1.圆的周长与半径有怎样的关系?
2.什么叫圆周率?
3.圆的周长公式是什么?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4.半圆的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一样吗?
单元概述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圆的周长、圆周率的历史。
开展测量活动,探索圆周率的意义及周长的计算方法。
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用演示文稿或网站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利用“圆周长的应用训练”巩固学习成果。
关键词
圆的周长 圆周率
学科领域(在相关学科复选框内打勾):
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体育
音乐
美术
外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其他:
年级(在相关年级复选框内打勾):
小学六年级
初中二年级
高中年级
请在“课程标准”处提醒学员充分研究我国的新课程标准,并告诉他们在附录中提供了指向我国各科新课程标准的网站链接。
其他:
课程标准(本单元所针对的课程标准或内容大纲):
l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1. ●能用圆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注:请在设定课程标准时,要充分研究国家新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提供了指向各科新课标的网站链接。
学习目标:
数学学科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的周长,明白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利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加强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计算圆周长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用圆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过程。
3.在合作学习中交流圆周长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结合阅读圆周率发展历史的资料,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体育学习目标:
了解起跑线的位置,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
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品质,渗透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思想品德学习目标:
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目标:
学会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会使用网络查找资料,会用Word编辑文档,会用PowerPoint制作媒体演示文稿。会用Frontpage制作简单的网站。
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整理、表达信息。
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
说明:在描述单元的教学或学习过程中,您一定会用到培训中制作的文档,请在用到这些文档的位置,注明相应的文件名,并设置链接,以便浏览者方便查看相应文件。建议按照教学实施进度的时间顺序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步:通过教师演示文稿简介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第二步:通过教师演示文稿,为学生引入身边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要为直径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的两块圆镜镶边框,边框的长分别是多少厘米?(镜框厚度忽略不计)
在教师指导下探究问题,具体问题是:
1. 如何测量圆的周长?
2.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第三步:在测量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演示文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2.什么叫圆周率?
3.圆的周长公式是什么?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4.半圆的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一样吗?
第四步: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讨论。
第五步:全班交流汇报。
第六步:利用学生演示文稿范例及其评价工具介绍小组交流、汇报的要求:
1. 1.在演示文稿中应经历计算圆周长的过程,明确圆周率的意义。
2. 2.问题表述简洁明确、数量关系清晰。
3. 3.演示文稿能正确地使用圆周长的公式。
4. 4.还能根据问题拓展提出自己设计的数学问题并予以解决。
5.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在一些短跑比赛中,运动员所在的起跑线位置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5. (2)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
如果有小组要求使用网站,则介绍利用学生网站范例及其评价工具进行介绍。
第七步: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制作演示文稿或网站。
第八步:每组派代表,利用学生演示文稿或网站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各小组分别进行总结,师生讨论共同评定小组成果并进行修改完善。
第十一步:提供“应用训练”给学生,巩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计时间(如,45分钟、4小时、一年等):
两周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
数学能力:
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会必要的整理技能。
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科学能力:
1、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
2、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计算机操作能力:
1、win98的操作。2、上网查询搜集资料的操作。3、PowerPoint的操作。4、FrontPage的操作。
本单元所需材料和资源:
印刷资料
应用训练
辅助材料
电脑
网络资源
其他
评价工具(请将制作完成的评价工具名称列在这里,并设置链接,以便指向相应的文件):
对演示文稿
学生演示文稿的评价工具
对出版物
对网站/网页
学生网站的评价工具
其他评价
为个别化教学所做的调整:
需要帮助的学生
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发挥小组的集体作用,注意提醒小组长分配力所能及的活动任务,提高自信心,然后,加强辅导,逐渐增加难度,增进其能力。
高材生
大胆放手让其担负智力上有挑战性的活动,帮助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同学。
实践后的反思(这部分内容请在单元实施后填写):
通过实践教学发现由于受条件限制面不够宽,学生在活动中的交流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的指导还显不足,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还不够灵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使学生成为主人,加强新理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