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导学案
方屯中学 杨贵华
一、学生预习准备:
1、查字典,给下列字词注音。
麾下( ) 炙( )
的卢( ) 霹雳( )
2、查资料深入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作品。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材料。
3、回顾学习古诗词的四个方法步骤,并能熟悉运用。
4、通读全文,初步熟悉词的内容。
要求:基本能说出词意,初步了解人物思想,找出文中的重点语句。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理解填空:
1、《木兰诗》中战争惨烈、悲壮的诗句是( )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飒爽英姿、行军神速的诗句是( )
3、《观刈麦》中突出表现劳动艰辛的诗句是( )
4、反映沉重赋税给劳动人民带来灾难的诗句是( )
(二)、检查预习:
1、正确读出生字词:
麾下( huī ) 炙( zhì )
的卢( d ì ) 霹雳( pī lì )
2、学习读诗词的方法步骤:
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
(三)、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略)
2、出示课题:
3、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
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
3、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4、知诗人:
(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教师作补充)
【多媒体展示】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4、解诗题:
1、题目《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在最上面的“破阵子”是?题目是?
2、“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合注释1,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
3、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5、明诗意:
(1)、全班齐读课文
(2)、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边听朗读,边圈点勾画并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
(4)、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词意:
明确要求:
①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②词中哪些字词、句子你还不理解,说出来与同学一起探讨。
③用简要的话概括词上下阕的意思。
6、请同学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小结,相机板书:
7、引导学生体会每幅画面中蕴藏的情感,并指导朗读。
画面一:看剑━━豪壮
(朗读指导:读出壮士的豪迈之情)
画面二:点兵━━豪气满营
(朗读指导:读出热烈,雄壮之情)
画面三:杀敌━━雄壮
(朗读指导:读出紧张,激昂之情)
画面四:白发生━━悲壮
(朗读指导:读出遗憾,悲伤之情)
8、悟诗情:
讨论交流: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不是说作者杀敌只是为了自己的“名”?
(2)、“可怜白发生。”诗人何处可怜?是可怜自己经老了吗?
(3)、你认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巩固测评,课外延展:
11、背诵这首词。
12、理解填空。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军旅生活画面的句子是: 、 。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达作者理想抱负语句是: 、 。
13、赏析: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问题:
这首词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