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诗词中常用互文的手法,互文也是为了省略,为了诗家语更凝练更集中。互文,也叫互辞,是 “参互成文,含而见义。”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文学艺术是人类审美地掌握世界的方式
文学艺术的本质
1、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命和生存的需要
2、人类的生命一定会追求诗意、追求艺术化,因为人类正是通过这种追求来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重要范畴。中国古典美学用意象这个范畴来标示艺术的本体。(1)立象以尽意:人的思想、感情也很复杂、曲折,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用语言说不出来,或说不清楚,或说不充分,这就是“言不尽意”。(2)观物取象
文无定法是说要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技法,不可拘执;又是说艺术技法也是无止境的,永远要创新。只有创新,才是艺术永恒的生命。 所以鲁迅先生才说“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 文无定法这句话一方面反映了大师们对客观真理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师们对后来者的殷切期望,他们怕自己限制了后来者的发展,鼓励后来者超越自己。
观照: 美学术语。亦称“静观”。指在无所为而为中对审美对象进行审视。西方美学家认为,在审美观照中,对象孤立绝缘,主体则持超然态度,不关心事物的利害和道德,也无任概念活动。此时客体与主体交融,物我两忘,消除了现实的各种束缚与界限,达到一种恬静的怡然自得的境界。
抒情诗人: 事实上,真正的抒情诗人是生活在他的自我里,按照他的诗性的个性去掌握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情况,纠纷和命运以及内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种种关系。
抒情诗的对象: 抒情诗的情景从来不会是普遍的整个的客观世界,而是个别的特殊的情境和对象。
抒情诗的本质:使用文字,把充实内心的亲切的东西表现出来。这时心灵就从对象的客观现象转回来沉浸到心灵本身里,观照他自己的意识,使内心成为艺术描述的对象。所以诗的目标不在于表现事物的面貌,相反是事物的实际情况在主体心灵的反映。诗还有一个更高的任务:那就是诗不仅使心灵从情感中解放出来,而且就在情感本身里获得解放。
经典式情境会产生经典式的情感,这些经典式的情感久经历史考验,会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世代相传下去。经典情境是少数的
非经典情境是丰富多彩的,其所产生的情感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它们都无章可循,它们的生命在于创造、创新。
所谓“赋”者,有铺陈之意,是把所要叙写的事物加以直接叙述的一种表达方法。所谓“比”者,有拟喻之意,是把所要叙写的事物借比为另一事物来加以叙述的一种表达方法。 所谓“兴”者,有感发兴起之意,是因某一事物之触发而引出所要叙写之事物的一种表达方法。
诗家语就是诗歌所特有的高度凝练高度集中的语言。它首先表现为不同于散文的语言,它不叙述过程,不对事物做面面俱到的详细的描写和刻画,只抓住事物的最突出的特征集中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所谓诗歌,指的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影视文学相并列的,一种高度凝练集中,重在抒情,饱含着丰富的想象与情感,讲究节奏和韵律的文学样式。
诗歌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象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