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总结.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47753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总结 班级 会计一班 姓名 李海燕 学号 142008060134 有趣的中国古代官方会计发展进程 我国会计制度源远流长,在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原始记录计量到单式簿记再到复式簿记不断发展完善的沿革过程。而这又是一个有趣的发展史,无不显示出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不断进步;其中更有许多我们深知的历史名人也曾是优秀的会计专业大师,为中国古代的官方的会计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我就来谈谈咱们中国古代这有趣的会计发展史和会计名人吧。 “会计”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不是很普及,民间的企业和富户个人只有身兼会计出纳的账房先生,而没有专门的会计。但国家机关里却是一直都有专门的会计部门和人员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会计”这个词出现了。   “会计”这个词不是外来语,中国古已有之。据了解,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就已经出现“会”和“计”这些形状的文字。 在我国关于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后,在原始计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最早的会计制度。而“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称则均起源于西周,其含义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零星核算和终的总合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据《周礼》记载,西周国家设立“司会”一职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岁会”,又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职分理会计业务,其中司书掌管会计账簿,职内掌管财务收入账户,职岁掌管财务支出类账户,职币掌管财务结余,并建立了定期会计报表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物稽核制度等。自此古代官方会计为“司会”。这表明大约在西周前后,我国初步形成会计工作组织系统。当时已形成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 春秋以至秦汉,在会计原则、法律、方法方面均有所发展。孔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具体说是要求会计的收付存平衡正确无误。我们都知道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却不知道孔子曾为委吏。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为了生存,孔子不得不一边自学,一边从事各种能够养家的工作。可以说,孔子是自学成才的优秀会计工作者。据《孟子.万章》记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这不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会计定义,也足以证明孔子的委吏工作做得很出色,他不仅做了会计工作,而且将会计工作提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在 2500 年前能够有这样的高深会计理论深度,这不可不说是惊人的会计创举。 战国时期,中国还出现了最早的封建法典——《法经》,其中包含“会计”方面的内容,如在会计簿书真实性和保管方面,规定会计簿书如果丢失、错误,与被盗数额同罪;在会计凭证和印鉴方面,规定券契(当时的原始凭证)如有伪造、更改等情,重者与盗贼同罪论处,轻者以欺诈论处,如上计报告不真实,有欺诈隐瞒者,根据情节轻重判刑;在仓储保管方面,规定对于账实不符的,区分通盗、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在度量衡方面,规定度量衡不准者,按情况不同实行杖打等处罚。 两汉时九卿官职之一的“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三国时期,设度支尚书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下设有副使、判官等。唐朝会计的最高主管机构为度支部,职掌财政预算和全国的会计核算。其首席官为度支郎中,下属有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令史十六人,书令史三十三人,计史一人,及掌固四人。宋代建立了中国会计史上第一个独立的政府会计组织——“三司会计司”,总核天下财赋收入。总核天下财赋收入,提高了会计机构的地位;同时,随着人们对账簿的认识,宋代产生并流行着一些有关账簿的专门用语。此外,“簿记”一词作为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亦已见于宋代的文献中。宋代的会计凭证可分为收入与支出两类,皆有正副两联,凭证和账簿都作为重要档案一起由专吏负责长期保存。 在唐宋期间,我国会计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推进。首先,产生了《元和国计簿》、《太和国计簿》、《会计录》等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著作。前两本中收录了唐代人口、赋役、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统计资料,按照国家财政收入项目分别记载其收入数字。《会计录》为宋人所编,是一种按照国家规定的财计体制和财政收支项目归类整理,并加以会计分析的经济文献。其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会计、统计经济资料部分,包括户籍计账方面的资料和当年财政收支的实际数额;二是会计、统计经济资料的分析比较部分,也可称为会计分析部分。其次,创立了“四柱结算法”。所谓“四柱”,是指旧管(上期结余)、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和实在(本期结存)四个栏目。这种结算法把一定时期内财物收付的记录,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检查日常记录的正确性,又可分类汇总日常会计记录,使之起到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作用;可以说,“四柱结算法”的发明把我国的簿记发展提到一个较为科学的高度。四柱结算法中四柱平衡关系形成了会计上的方程式,这不仅成为我国传统的中式记账法的一个特色,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一直沿用下来。 不得不说的是,宋代文豪都精通会计。宋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我国历史上是可圈可点的。宋代的文学家队伍更是超群脱俗,他们不仅文采出众,而且各个精通会计、善于理财。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不仅文采出众,对会计也非常精通,他曾写《经费议》一文,论述了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曾巩认为“用之有节,则天下虽贫,其富易致也;用之无节,则天下虽富,其贫易致也。” 大名鼎鼎的苏轼更是曾著《省费用》一文,其主旨大意与曾巩的《经费议》大致相同。苏轼认为国有三计,“有万世之计、有一时之计,有不终月之计。”凡“计”均应以费用为中心,费有计,则国安。如能节天下无益之费,使国有储备,则无大患难。苏轼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节约费用开支对国家的好处和意义。在苏轼为官的生涯中,他都能以会计的思维和理财的方法为当地的百姓增加财源,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那么苏轼其弟苏辙与好友黄庭坚自然也是精通会计。上面提到的三十卷《会计录》就是苏辙与户部尚书李常等人主编的,并为该书作序。而黄庭坚在邂逅老朋友李辅圣时曾赠诗一首,诗中以会计的有关知识和老友叙旧,并和老朋友开了个玩笑。此诗诗名《赠李辅圣》,诗的全文如下:“交盖相逢水急流,八年今复会荆州;已回青眼追鸿翼,肯使黄尘没马头?旧管新收几妆镜,流行坎止一虚舟;相看绝叹女博士,笔研管弦成古丘。”这里运用了在宋朝官厅会计中常用的会计核算法——四柱结算法的知识和老朋友李辅圣叙旧。这也充分说明了黄庭坚对“四柱结算法”是十分精通的。 元代承袭旧制,在会计方面无大发展。至明代,政府颇重会计报表,要求按旧管、新收、开除和实在四柱编报,报表逐级汇总上报,国家对报表有统一的编报格式和上报日期。明代代表性会计著作是《万历会计录》,按旧额、见额、岁入、岁出汇录了人户、田粮、军饷、俸禄及各种税收和交通运输等统计资料,编排井然有序,数据先后可循,并突出了财政收支项目的对比关系,便于分析研究。 明末清初之际,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记账法——“龙门账法”。“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中式簿记由单式记账向复式记账的转变。到了清代,会计制度又有新的突破,即在“龙门帐”的基础上设计发明了“四脚账法”。四脚账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复式记账方法,其特点是:注重经济业务的收方(即来方)和付方(即去方)的账务处理,不论现金收付事项或非现金收付事项都在账簿上记录两笔,即记入“来账”,又记入“去账”,而且来账和去账所记金额必须相等,否则说明账务处理有误。这种账法的基本原理已与西式复式记账法相同。但是在清末,随着西式会计的引入,中国古代会计已趋于衰落。 而今,我国的政府会计则是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组成,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势必要加大政府会计改革的步伐,逐步与国际接轨。但是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涉及面广、引起变动大以及涉及的利益主体多,所以要求政府会计改革要有步骤、有准备的进行,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