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自测题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
1.(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催化剂
高温
CO2+H2
2.(09年安徽理综·11)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N2(g)+CO2(g) △H=-373.4kJ·mol-1。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3.(09年山东理综·14)2SO2(g)+O2(g)
△
V2O5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度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
4.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NO(g)+CO(g) N2(g)+CO2(g);ΔH=-373.2 kJ/mol
为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加(正)催化剂 B.增大压强(体积减小)
C.给体系加热 D.从体系中不断移去部分CO2
5.一定温度下,在某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3B(g)2C(g),能
标志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A、B、C的浓度之比为1∶3∶2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的同时生成3n molB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的同时生成2n molC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6.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增加
一倍,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C.A的转化率减小了 D.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7. 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升高温度
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 D.使用催化剂
8. 下列对合成氨反应:N2 (g) + 3H2(g) 2NH3(g) △H==—92.2 KJ/mol分析正确的是:
A.是一个△Vg>0 的可逆反应
B. 加压既有利于反应速率提高,又有利于反应转化率提高。
C. 升高温度既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反应转化率提高。
y
x
p1
p2
D.使用优良的催化剂可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9. 反应:L(s)+aG(g)bR(g) 达到平衡时,
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
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
据此可判断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a>b D.a +1<b
10.反应: A(g)+3B(g)2C(g),△H <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和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1.在一个密闭、恒容的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4NH3(g)+5O2(g) 4NO(g)+6H2O(g)
在一定的条件下达到平衡,现向反应容器中通入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产生的结果是( )
A.容器内压强增大 B.原平衡不受影响
C.正反应速率增大 D.NO浓度降低
12.在一条件下,可逆反应2A(气)+B(气) nC(固)+D(气)达平衡。若维持温度不变,增大强压,测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
B.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
C.该反应式中n值一定为2
D.原混合气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且(其中M表示物质的摩尔质量)
13.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2A(g)+ B(g) 2C(g);△H<0
当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y
x
x
y
A. 温度
混合气体的密度
B. 再加入B
A的物质的量
C. 再加入A
A的转化率
D. 压强
C的百分含量
1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放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而吸热反应则不能自发进行
B.熵是描述体系混乱度的一个物理量,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熵变有增有减,熵变增加,则反应可自发进行,熵变减小,则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反应焓变和熵变有关。当△H—T△S >0时,反应非自发。
D.通常 ,既可向正方向进行,又能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可逆反应。
二.填空题
15.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 A+b B cC达到平衡,若:
(1)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b和c的关系是 。
(2)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为 态。
(3)A、C是气体,而且a+b=c,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
(4)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16.t℃时,将3molA和2mo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3A (g)+B (g) x C(g),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1.8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1)v(B) = ,v(C) = ,x= 。
(2)比较达到平衡时,A、B两反应物的转化率之比为α(A):α(B)= ;
(3)若继续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氦气和A、B、C都不反应)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化学平衡不会发生移动 D.正、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保持不变
17.在实验室中做如下实验: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D△H =QkJ/mol
(1)若A、B起始物质的量均为零,通入C的物质的量(mol)随反应时间(min)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
温度
物
量
质
的
实验
序号
0
10
20
30
40
50
60
1
8 0 0 ℃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 0 0 ℃
n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 0 0 ℃
n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7 3 0 ℃
1.0
0.90
0.80
0.75
0.70
0.65
0.65
根据上表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①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mol/(L·min);实验2中采取的措施是 ;实验3中n3 1.0 mol(填“>、=、<”=。
②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中Q_ 0(填“>、=、<”=,理由是_
(2)在另一反应过程中A(g)、B(g)、C(g)物质的量变化如
右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__ __。
a.10~15 min可能是升高了温度
b.10~15 min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20 min时可能是缩小了容器体积
d.20 min时可能是增加了B的量
18.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0C
参考答案:
1.A2.C3.D4.D5.C6.B7.B8.B9.B10.C11.D12.D13.D14.C
15(1)a+b < c(2)固或液(3)逆反应方向(或向左移动)(4)吸热
16(1)0.05 mol/(L·min) 0.2 mol/(L·min) x=4
(2) 2:1 (3)C、D (速率不带单位不给分。)
17. (1)① υ(C)=0.0065mol/(L·min) 使用催化剂 >
② < 温度降低,C的平衡浓度升高,说明正反应放热
(2) a、b、d
18.(1)K=[c(CO)·c(H2O)]/[c(CO2)·c(H2)]
(2)吸热(根据表中数据,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混合物中产物的浓度越大,即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BC
( 4 )830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