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 东 县 新 区 初 中 七 年 级 下 册 语 文 组
《礼记》一则 二次备课
主备人:王晓张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课前预习:
1.查阅《礼记》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2.熟读《礼记》一则,结合书下注释,圈画出不理解的语句。
教学目标: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校三幢教学楼分别是:“笃学楼”“笃行楼”“笃志楼”。“笃学”出自《论语》中“笃信好学”这句,“笃志”同样出自《论语》,我们刚学过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而“笃行”出自“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这句话。此句出自另一部儒家经典——《礼记》。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中的一则,领悟为学之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2.补充介绍《学记》的相关内容。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三、 朗读课文
1.一读课文(个人读),读准字音。
虽有嘉肴( ),弗( )食,不知其旨( )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故曰:教学相长( )也
《兑命》曰:“学( )学( )半。
2.二读课文,读二次备课
出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三读课文,读出韵律。在掌握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上,全班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四、 合作探究
小组活动(一),四读课文,理解字词,读懂文意。
要求:1.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并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籍,掌握重点字词。
2.小组内根据“留、补、删、换、调”翻译方法,结合重点字词翻译原文。
小组活动(二)研读品析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 这篇课文是讲什么道理?
2. 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五、拓展延伸
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把课堂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2.比较阅读“玉不琢不成器”这段文字。
六、 教师总结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教学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道理。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归纳并积累重点实词。
板书设计
弗食,不知其旨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学学半
弗学,不知其善 不足知反,知困自强 教学相长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