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 第 38 页
毕业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A的Web-BBS系统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院长 (系主任)
年 5 月 20日
软件学院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 日期:200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本论文属于
1、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 生签名: 日期:200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200 年 月 日
基于A的Web-BBS 系统
摘 要
随着Internet 技术的飞速发展,论坛随之产生,已经成为网络上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之一,深受网民的喜爱。“网上论坛”是Internet上的一种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可以让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用户针对某个主题进行讨论,如此便可以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本论文重点阐述了系统的需求以及代码与数据库的实现。作为一个Web-BBS系统,其前台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包括有:用户能使用BBS的最基本权力;使用者资料正确,即可以在讨论区当中发表文章、发表话题、回复话题;具有正式注册身份的使用者才具有进入本系统并参与其中的各项信息服务的各种权利。使用者通过了身份的确认后,即可具有上述使用权。管理员根据自己的权限对话题进行查询、修改、增加和删除操作,对注册用户进行查询、修改、增加和删除操作,对用户的基本资料进行查看和修改等操作。
系统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编译和管理代码,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存储、处理和管理数据,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查询分析器和事件追踪器查询和追踪SQL语句,此开发工具利于减轻服务器和带宽的负担,从而达到节约ISP的空间及带宽租用成本的目的,使用会话管理和密钥加密管理用户信息。系统页面直观、明了、条理清晰,易学、易用、易管理。保证数据的存储稳定,保持页面的稳定,信息更新的速度以及论坛人员和信息的容量,登陆信息的加密以及会话管理都是论文很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字:
BBS,Web-BBS,发表话题,A,Sql server
Web-BBS system based on 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BBS has become the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exchanges in network. "Web-BBS" is the one of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s in internet. It can provide a public bulletin board, and every users can write on it. The users from everywhere can deliver the information and discuss some issues, so that it is full of many points.
This paper expatiates the BBS system's needs and the design of the code and database. As a Web-BBS system, the design of prelude is a quite important part. Users can use the most basic power. While the user's information is correct, then he can deliver the articles, issues and revert to issues in the discussing. Only having formally registered, users can have access to the system and participate all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of their rights. Through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identity, users may have the rights to use these. Under the authority of their topic of inquiry, administrators can do exanmiations, modifications, additions and deletions of the issues and the registered users, and they can examine or modify the users' information.
By using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management of compilering code,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storage to process and manage data, and tracking SQL statement with the query analyzer and incident tracking of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devices. Those development tools are to reduce server and bandwidth burdens, thus that can saving ISP space and the cost of renting bandwidth. Manage users information by using session management and encryption key management. The system here is direct, clear , lucid, and easy to learn, to use, to manage. Ensuring data storage stability,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pages, the speed of updating information, theBBS system staff and information capacity, landing information encryption and session management are very important parts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BBS,Web-BBS,the issues delivering,A,Sql server
目 录
1.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BBS的历史 1
1.2.1 BBS的起源 1
1.2.2 BBS的分类 2
1.3 BBS与Blog 3
1.4 课题来源和研究背景 4
1.4.1 课题来源 4
1.4.2 研究背景 5
2. 系统环境简介 9
2.1 软件选择 9
2.1.1 服务器端: 9
2.1.2 客户端: 9
2.1.3 开发工具 9
2.2 硬件选择 9
2.2.1 服务器端: 9
2.2.2 客户端: 10
2.3项目目标及主要内容 10
2.3.1 项目目标 10
2.3.2 主要内容 10
2.4 可行性分析 11
2.4.1 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11
2.4.2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11
2.4.3 操作方面的可行性: 11
2.4.4 社会环境方面的可行性: 11
2.4.5 人员方面的可行性: 11
3. 系统开发概况 13
3.1 系统设计目标 13
3.2 系统模块划分 13
3.2.1 系统前台模块划分 13
3.2.2 系统后台模块划分 14
3.3 系统流程图 14
3.3.1 用户流程图 15
3.3.2 管理员流程图(后台) 15
4. 系统详细设计 16
4.1 注册与登陆模块 16
4.1.1 功能概述 16
4.1.2 实现阐述 16
4.2 查看基本信息和修改个人信息模块 19
4.2.1 功能概述 19
4.2.2 实现阐述 19
4.3 话题模块 20
4.3.1 功能概述 20
4.3.2 实现阐述 20
4.4 短信息模块 22
4.4.1 功能概述 22
4.4.2 实现阐述 22
4.5 管理者模块 23
4.5.1功能概述 23
4.5.1 实现阐述 23
5. 数据库设计 25
5.1 数据库总体设计 26
5.2 数据库连接 27
6. 创新点和程序的优化 28
6.1 程序的优化 28
6.1.1 代码复用 28
6.1.2 连接池 29
6.1.3 使用Page.IsPostback 属性 29
6.2 创新点 30
6.2.1 加密技术 30
6.2.2 数据库控制版块分类 30
6.2.3 用户OS、IP信息查看 32
7.系统优点与不足 33
7.1 BBS的特点: 33
7.2 本Web-BBS系统的优点 34
7.3 本Web-BBS系统的不足和局限性 34
总 结 35
致 谢 36
参考文献 37
1. 绪论
1.1 引言
现在越来越多的网民,都有自己固定去的论坛,而在因特网上,各种各样的论坛层出不穷,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论坛,BBS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交流信息、分享软件的平台。Internet BBS具有以下的一些优点:访问速度快、服务器负载小、表现力更丰富、使用更加方便,它已经成为一种用户全方位交流信息的场所,一个BBS站同时可能有几十人甚至几百人接入,每个人之间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或者众人讨论一个问题,这正是Internet BBS的诱人之处。
目前,通过BBS系统可随时取得国际最新的软件及信息,也可以通过BBS系统来和别人讨论计算机软件、硬件、Internet、多媒体、程序设计以及医学等等各种有趣的话题,更可以利用BBS系统来刊登一些“征友”、“廉价转让”及“公司产品”等启事,而且这个园地就在你我的身旁。
BBS由以前的BASIC、VB等汇编语言开发[1],直到现在的Internet BBS中用到的A或者Java技术去访问SQL Server, Sybase或者Oracle数据库,BBS的开发技术一直都是与程序开发语言齐头并进。现在的Internet BBS一般都是采用A开发工具去直接访问数据库,但如果多人同时访问一个页面或者回复一个话题,页面刷新会比较慢而且数据库更新也没有那么迅速,因为服务器是直接与数据库交换数据,势必需要一段时间来刷新。而现在的Ajax, Nbear等新兴技术和框架的出现,拥有页面无刷新,访问数据更加迅速等的优点,无疑又会给我们的Internet BBS开发带来一股新的潮流。
1.2 BBS的历史
1.2.1 BBS的起源
1978年在美国芝加哥开发出一套基于8080芯片的CBBS/Chicago (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Chicago),此乃最早的一套BBS系统。之后随着苹果机的问世,开发出基于苹果机的Bulletin Board System和大众信息系统(People's Message System)两种BBS系统。1981年IBM个人计算机诞生时,并没有自己的BBS系统。直到1982年,Buss Lane才用Basic语言为IBM个人计算机编写了一个原型程序。其后经过几番增修,终于在1983年通过Capital PC User Group(CPCUG)的Communication Special Interest Group会员的努力,改写出了个人计算机系统的BBS。经Thomas Mach整理后,终于完成了个人计算机的第1版BBS系统——RBBS-PC。这套BBS系统的最大特色是其源程序全部公开,有利于日后的修改和维护,因此后来在开发其他的BBS系统时都以此为框架,所以RBBS-PC赢得了BBS鼻祖的美称[2]。
但在当时,如何实现站与站之间的联系问题并未解决。1984年美国的Tom Jonning开发了一套具有电子功能的电子公告板程序FIDO。由于该软件具有站际连线和自动互传信息的功能,所以站际间彼此可以在一个共同的预定时间传送电子邮件,使得BBS网络化有了一线生机。
BBS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它随着网络的出现而出现,也将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展。BBS是在计算机网络上设立一个或多个电子论坛,一般以匿名的方式向公众提供远程访问的权利,使得公众以电子信息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的设施。BBS服务允许用户选择一个或多个感兴趣的讨论组,在讨论组中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供小组内其他成员阅读,在BBS上用户还可发表文章或其他的信息。BBS讨论的问题很多很广,与日常生活中的黑板报类似,BBS按照不同的主题分成很多个布告栏。布告栏是根据大多数BBS用户的需要、喜好来设立的。进入BBS后,用户能看到别人关于某个主题的最新看法设置几分钟别人刚发布的消息或观点,也可以将自己的看法毫无保留地张贴到公告栏中。同样,别人对该用户观点的回应也很快,有时候几分钟就可以看到这个回应。如果需要私下的交流,也可以将想要说的话直接发到某个人的信箱中。如果想要与正在使用BBS的某个人聊天,也可以启动聊天程序加入闲谈者的行列。随着时间的发展,BBS站的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展。BBS最初是为了通过电话线传送文件和信息用,以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增加了讨论区、信件区、聊天区和文件共享区等多项服务[3]。
1.2.2 BBS的分类
1.从技术手段来划分有三种。
(1)拨号BBS
最初的BBS只是利用调制解调器[4]通过电话线拨到某个电话号码上,然后通过一个软件阅读其他人放在公告牌上的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现在这种形式BBS已经很少见了。这种最简单的BBS系统运行在一台PC机上,通过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根电话线来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通过拨号登陆到BBS服务的计算机上。这种BBS只需要一个RS232C串口的PC机,一条电话线和一个调制解调器,使用的软件包括一个汉字系统(通常在DOS环境下使用UCDOS也可以使用Windows 95等),一个通信软件(Terminate)和一个离线读信器(bluewave),而不是首先通过ISP或通过局域网联结到因特网上。
(2)基于Internet的BBS
通过TCP/IP协议为基础的Internet实现的BBS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连接到Internet上的计算机,利用Telnet即远程登陆协议来与提供BBS服务的主机相连,这种方式要求你的计算机与Internet相连,使得可以同时上网的用户数大大增加,多人之间的直接讨论成为可能。国内许多大学的BBS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最著名的是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通过专线进入到这些BBS,每一个站点同时可以相当多的人数上线,这是业余BBS无法实现的。
(3)基于Web的BBS
现在许多的用户更习惯的BBS是基于Web的BBS。利用先进的WWW技术,主要应用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来实现BBS的功能,因为它不象Telnet那样时刻与主机相连,所以服务器负载相对较小,同等条件下,可以为更多用户服务。用户只要连接到Internet上,直接利用浏览器就可以使用BBS,阅读其他用户的留言,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BBS以技术服务和专业讨论为住,操作简单,速度快,几乎没有用户限制,是今后BBS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内许多大学的BBS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不过使用Web的BBS用户必须拥有等级帐号即ID。
2.除了按照构架和技术分类,还可根据开办者不同,进行如下分类:
政府机关用于文件传输和信息发布的BBS;
公司用于联系和吸引以及服务用户的BBS,如连邦软件,北京金山等公司开通的BBS;
高等院校建立的BBS,如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
个人开办的BBS,如天堂资讯站;
由互联网网站建立的BBS,如新浪网的体育沙龙,西陆社区等。
1.3 BBS与Blog
“博客”(Blog&Weblog),或称“网志”,近年来风靡互联网世界,备受网民的青睐,是继Email/BBS/ICQ之前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根据Pyra公司创始人Evan Williams的定义,网络上把博客[5]界定为:
1.网页主题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
2.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
3.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必须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
Jupiter研究公司副总裁盖丁·伯格则把博客的作为概括为:
1.个人自由表达;
2.知识过滤与积累;
3.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
博客和BBS在某些功能上相似,比如可以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但博客和BBS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1.4 课题来源和研究背景
1.4.1 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复凯科技有限公司基于Web建立的BBS系统。
深圳复凯科技有限公司于2002年建立,发展到现在已在不同地点建立分公司,共有上百名员工。公司的主要经营项目为ERP软件,由于公司在不同地点有不同方向的侧重发展,于是在不同的地点有好几个办事处,譬如深圳布吉分公司主要研究项目开发,深圳市内主要是销售和维护等。公司作为一个软件开发科技有限公司,当然希望所有的交流和工作都能跟计算机有关联。公司有时候为了一个项目需要和不同地点的员工交流洽谈时,只能靠私人的联系方式,譬如MSN,电话等,但是这些不仅耗费了一些不必要的财力,而且两个相互沟通的员工只能口头上将洽谈事项敲定而不能马上做出一个书面的回答或者证明,甚至是谈话内容还必须以另外的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周边的同事传达。这样的合作交流方式不仅麻烦,而且很费时间和精力。如果到时候要更改某项决定了,又要颇费一番周折。这样小面积的联系只能增进小部分人的业务联系和感情,而总公司对分公司下达的某些调整和通知都没有办法及时统一地传达下去,这样对公司的集体性和统一性发展有着极大的不便。知识管理和过程改进陷入泥潭,随着企业的发展,做过的项目越来越多,历史项目的经验教训,如果没有一个平台支持,那么以前的经验教训其他员工就借签不到,而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很有可能就会将以前犯过不只一次两次的错误再犯,从而项目开发的时间没有保证,项目的质量会有所下降。
为了满足复凯科技有限公司总公司以及分公司的需要,同时也增进几个办事处同事之间的联系,复凯公司决定设计并开发一个内部Web-BBS系统,其目的是便于公司公布内部最新消息,员工之间互相交流心得、增进感情和解决业务需要,更重要的是提高公司信息统一化,让员工有个学习、交流的环境。
1.4.2 研究背景
1.1997年还处于聊天室的时代,基于WWW的论坛还尚未成为气候,中国的早期网民多数仍在使用TELNET下的BBS,但由于TELNET界面简陋,操作繁琐,使用者多为专业人员。网络论坛的兴起,始于1997年的十强赛,当时的四通利方体育沙龙聚集了一批体育迷,活跃在论坛上的网友有老榕、悉尼球探、韦一笑、王小山、北京厨子、叼德一、漓江烟雨等,后来这批人大都进入体育专业媒体,完成了从草寇到正规军的蜕变。体育沙龙兴起的标志是老榕的《大连金州没有眼泪》。据说鼎盛时期的体育沙龙,全国各地的体育记者编辑都在这寻找第一手的信息。1998年底,以体育沙龙起家的新浪网成立后,原来的网友纷纷出走,体育沙龙走向没落,如今的体育沙龙就好比明思克号一样,声名在外,但只余一个空壳。
同样是在1997年,以NESO和RED两人成立的NEED工作室,创建了嘉星论坛,他们招集了一批优秀的斑竹呆呆、三脚猫、茶博士、耳朵、霏霏等,迅疾在1998年成为了国内仅次于新浪论坛的著名论坛。此时,另一个名叫星伴的个人网站也正崛起,这个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网友和北美学子组成的以女性为主的论坛,在1998年赢来了众多的眼球。这两个网站都发生过网友意外身亡的事件,一个名叫小伤的以写美文出名的嘉星网友车祸死亡和名叫清仪的星伴网友的神秘死亡,第一次将网友们从网络拉到了现实,两个论坛都分别成立了网络灵堂。殊不料,1999年的一天,嘉星论坛自身也加入了死亡的行列,一个在中国早期网民中声望极高的论坛就像库尔斯克号一样,消失于世人的视野。时隔不久,星伴论坛因为管理层的分裂也消失在网络的茫茫大海中。这两个中国最早成立网络灵堂的论坛,最终也将自己送入了阵亡者的名单。嘉星和星伴从短暂的辉煌到迅速的消亡,标志着理想主义在网络论坛上的破灭,由于发展的无序和管理的不善,再加上当时的网络的烧钱运动,在网络泡沫的冲击之下,网络论坛作为网民的精神家园和理想国的情景已不复存在。
网络论坛[6]进入战国时代。大大小小的网络论坛生长着消亡着,而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民们也逐渐分野细化,分类细化的网络社区呼之欲出。1999年,生在江苏长在陕西的苏秦成立了以社区为主的“西陆”网站,而此时,远在海南的“天涯社区”,古都南京的“西祠胡同”,也纷纷以有特色的社区服务抢夺网民。这三家都带有商业背景的社区网站,与第一代的网络论坛的创立者不同,他们一开始就摈弃了理想和人文的色彩,以规范的商业操作吸引新网民的加入,而完成了圈地运动的网站,将利用庞大的网民资源开展他们的商业活动。稳定的收入正是这些论坛得以长期平稳发展的保证。从今年的各地板砖排行榜来看,这三个社区的帖子经常上榜。这三大社区,和三大门户网站的论坛,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目前还难看出谁将赢得绝对的优势,就好比作家要成为文学泰斗一样,比拼的就是谁的命长,谁活到最后,谁就笑到最后。
网络论坛经过数年的洗礼,已摆脱了早期的理想主义的姿态,从激情走向理智,从乌托邦的凌空蹈虚到商业化的脚踏实地,网络论坛与网民都经历了精神上的裂变,网络论坛从小资们散步的浪漫沙滩演变为专业人士的演武场[7]。
2.A是微软公司的ASP和.NET Framework这两项核心技术的结合,功能强大、技术非常灵活,适合于编写动态Web页面。因此,本文选择A技术来构建论坛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通过IE或其它WWW浏览器来使用系统所提供的所有功能。
现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运行离不开网络环境。从数据库发展历程来看,以文件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到客户机/服务器[8](Client/Server C/S )计算模式,从第一代的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到当前流行的第二代关系数据库系统及第三代面向对象数据库,数据库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Internet和Web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数据库来管理网络上的巨大信息资源,IT人耳熟能详的FoxPro, DB2, Oracle, SQL Server等数据库技术领域的竞争也异常激烈。
Web数据库其实就是面向Web应用的数据库应用技术,它以基本的后台数据库为基础,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存储、查询、发布等维护管理工作的应用系统。Web数据库基于Web模式,充分发挥DBMS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以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 B/S)模式为平台,将客户端融入统一的Web浏览器,为Internet用户提供使用简便、内容丰富的服务。当前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如SQL Server,My SQL,Oracle等,都能够作为Web数据库,但是这些关系型数据库并不是专门针对Web应用环境而设计的,在应用中,如何充分利用Web和数据库的特点,建立合理、高效的操作访问方式,是Web数据库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传统的Web数据库开发技术有CGI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公共网关接口)、PHP (PersonalHome Pages), JSP(Java Server Pages), ASP(Active Server Pages)等,它们直接访问特定的数据库,导致系统可扩展性差,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困难,协同工作效率低下。
微软公司于2000年发布了Microsoft.NET战略(有时也简称.NET),是一种有效地连接人、信息、系统、设备的技术,它通过“Web Services”(Web服务)[9]实现互联网上各个应用系统的高度互联,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Web解决方案之一,它的目标是让.NET彻底改变软件的开发方式、发行方式、使用方式,使软件成为一种服务。
Microsoft.NET是Microsoft基于XML数据交换的Web月民务平台,而XML是新一代的Internet关键技术,它将数据的表示与实现分离,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自我描述性及其他优良的特性,是获得广泛支持的业界标准。.NET框架和Visual Studio.NET是开发人员用来生成Web服务的工具,全面支持XML,采用ADO.NET这种全新的数据访问方式,并使用A编程框架生成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对实现Web数据库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持。J2EE是Sun公司推出的一种全新概念模型,是一组协调规范与实践,它们组合起来能够用于开发、部署和管理多层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应用程序。这个应用程序模型起始于Java程序语言和Java虚拟机。J2EE平台建立在J2SE(Java 2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的基础上,并添加了一些必要的能力,以便为企业级应用提供完整、稳定、安全和快速的Java平台。它大大减少了开发和部署多层解决方案的成本和复杂度,提供了可以快速进行部署并且容易增强的服务。.NET和J2EE都是企业级的开发平台,并且都广泛地应用于Web开发领域。虽然微软和Sun公司在商业利益上彼此竞争,但两种技术本身在意图上是极为相似的,都是在建立一个新的网络计算模式,二者只是在底层的实现完全不同。比较而言,.NET更加方便地利用操作系统集成的服务,架构简单易用,对XML的支持良好,使得它的开发效率较高,使用.NET Framework(框架)的开发、部署和维护费用更低。与之相比,J2EE应用程序需要更多的代码来执行同样的任务。然而,在多平台部署、平台应用的成熟度等方面要优于.NET微软以其Windows操作系统产品为首,在桌面计算机上占有相当的统治地位,且以微软产品一向的易用性和友好性,其产品的拥护度十分高,.NET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微软公司在去年发布了新一代企业级应用开发平台Microsoft.NET Framework 2 .0和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工具系列[10],有许多强化功能,提供更高的程序开发效率、更精简的程序代码、与更佳的安全性,包括.NET Framework2.0, A2.0,64-bit程序开发支持、新的Windows Form程序设计、以及对移动设备解决方案的全新开发支持.并且,首度推出的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是与开发工具完全整合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与Agile方法论以及CMMI规范整合,除了软件开发流程更加严谨之外,软件开发的质量与时间也更能掌控,将一贯以来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支持个人开发者高生产力的优势延伸至支持整个高效率及流程导向的开发团队。
2. 系统环境简介
2.1 软件选择
2.1.1 服务器端: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
网络协议:TCP/IP。
Web服务器: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6.0。
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 6.0以上。
2.1.2 客户端:
操作系统:Windows 98/ME/2000/XP。
网络协议:TCP/IP。
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 6.0以上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
2.1.3 开发工具
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建模工具:Microsoft Rational Rose 2000。
文档记录工具:Microsoft Office 2003。
2.2 硬件选择
2.2.1 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的最低配置是由建立站点所需的软件来决定的,在最低配置的情况下,服务器的性能往往不尽如人意,现在的硬件性能已经相当出色,而且价格也很便宜,因此通常应给服务器端配置高性能硬件。
本Web-BBS系统服务器端的配置如下:
处理器:Inter Pentium 4 2.0 GHz 或更高。
内存:1GB。
硬盘空间:120GB。
光驱:DVD-ROM。
显卡:Nvidia GeForce4 MX 440 with AGP8X。
2.2.2 客户端:
因为客户端主要用于浏览和操作数据,所以对客户端的硬件要求不高,不过现在的电脑有很高的性价比,因此需要的配置应该高于下面的配置:
处理器:Inter Pentium 4 1.5 GHz 或更高。
内存:256MB。
硬盘空间:40GB。
光驱:CD-ROM。
显卡:SVGA显示适配器。
2.3项目目标及主要内容
2.3.1 项目目标
建立一个可供某公司内部公布最新消息,员工之间互相交流心得、增进感情和解决业务需要的Web-BBS系统。
2.3.2 主要内容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用户能使用BBS的最基本权力;使用者资料正确,即可以在讨论区当中发表文章、发表话题、回复话题;具有正式注册身份的使用者才具有进入本系统并参与其中的各项信息服务的各种权利,可以修改个人资料,查看其他用户基本资料,能与注册用户发送和接受短信息。
使用者通过了身份的确认后,即可具有上述使用权。
管理员根据自己的权限对话题进行查询、修改、增加和删除操作,对注册用户进行查询、修改、增加和删除操作,对用户的基本资料进行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2.4 可行性分析
2.4.1 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本系统不需要大多的经济支持,项目运行时也不需要很大的经济支持,只需要一台配置较好的可以连接Internet的PC主机做服务器存储和处理信息,以支撑系统的运行即可。
2.4.2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本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属于普通的BBS所拥有的功能,实现上几乎没有太大的难度。所用开发工具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在代码编译上简易了许多,有很多小的功能或者限制根本无须代码编译,可以直接在组件的属性上实现,譬如说登陆时用户名和密码不能为空,邮箱的格式限制等等;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配有事件跟踪器和查询分析器等,在数据的存储、读入和读出数据以及数据的处理上都十分简便。[11]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都是现下非常流行的开发工具,对于一些小成本的项目开发非常便利。
2.4.3 操作方面的可行性:
本系统页面直观、明了、条理清晰,易学、易用、易管理。
2.4.4 社会环境方面的可行性:
由于本系统是基于Internet的BBS,要求客户端必须接上Internet。
现在越来越多的网民,都有自己固定去的论坛,而在因特网上,各种各样的论坛层出不穷,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论坛,BBS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交流信息、分享软件的平台。Internet BBS具有以下的一些优点:访问速度快、服务器负载小、表现力更丰富、使用更加方便,它已经成为一种用户全方位交流信息的场所,一个BBS站同时可能有几十人甚至几百人接入,每个人之间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或者众人讨论一个问题,这正是Internet BBS的诱人之处。
2.4.5 人员方面的可行性:
本系统的功能需求简单可行,人员数量要求较小,人员为2名程序员和一名测试员。开发工具都是开发人员所熟悉的,开发起来没有太多的难度。
3. 系统开发概况
3.1 系统设计目标
1.三层结构设计:本系统的程序逻辑结构分为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处理层和数据存储层[12]。三层在实际的物理结构上也是独立的,用户界面与业务逻辑分离,系统的安全性、可维护性、重用性和扩展性都大大提高。
2.面向对象设计:系统中将文章、用户信息等都封装成相应的类,从而再次提高了对数据库操作的安全性和程序的可扩展性。
3.人性化设计:系统界面设计充分考虑到用户上网习惯,从简单实用、界面精美大方出发,易于操作。
3.2 系统模块划分
3.2.1 系统前台模块划分
图3-1: 系统前台模块划分
3.2.2 系统后台模块划分
图3-2: 系统后台模块划分
3.3 系统流程图
系统需要经过有效的身份验证才可以登陆。
将登陆本系统的身份定为两中:一是管理员;二是普通注册用户。只有注册用户才可以使用本系统的资源。
系统提供各种合法的信息交流和文件下载。
用户的身份不同,使用的系统资源也不是完全相同。在版块和话题模块这部分,注册用户只可以浏览和回复版块中的话题或者发起新的话题,而管理员可以对版块和话题进行查询、修改、增加和删除等功能;在注册用户管理这部分,注册用户只可以查看其他用户的基本资料,而管理员可以对注册用户进行查询、修改、增加和删除用户,对用户的资料进行修改,譬如说用户的魅力值、经验值等。
3.3.1 用户流程图
图3-3: 用户流程图
3.3.2 管理员流程图(后台)
图3-4:管理员流程图
4. 系统详细设计
本系统主要包括:注册与登陆模块、查看基本信息和修改个人信息模块、发表、查看和回复话题模块、查看和发送短消息模块、管理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