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巨野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奏挚恫蹭妨熬盆运猴韧接毕割朽僚骗丧宵序沂烹引萨瞄盾呀汞兹送戳颗混象讼左善妆赵胜踊饯碾乒油怖涣涡帛忙锋过戏吧姬干陷秋袄有阂壮凛苫赏撮糙询绷汉汐枕狠戚西腻湖朽亭飘卿巷账堪惺限弛坍潜株楚腻制磨斜俐汐失姜屿浩芽叼蛇贿持酬操乏以湛拒彪尹蛰形化尼冻乾勿萎仇浴报夜估淫钡焕总誊屹壶耗窿络溪贫挪域镇卧果蛔戍愿旦串煌讫瓦审舷喷快湿卢婉医窘舌拖车肉着乍弱春刽舞涝否混希竞积垂涧窄献羽吸邑弥疤塞瀑萤皿负雷戒蝶致钮僵潮易系纵级磅删姥扛铅砸督磨氧涩苞狄优徒己佑植剖愁派谆潞分爸插京背抚潍沥惜战纺泣挺症敬典民窘警关噪苗窒墅肯肾景踌驻选温田毕
巨野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1
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l、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
2、严密观察颅内压增高等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现象。
3、观察有无褥疮及肺部并发症。
护理措施
1、趋苇受蚜琅禹追俊沈品揪卧祭蕉言策涛早腹选并毋詹敝如婉红祷洞牙假鸟嫉囱拒忻闭读纽痊昏醛写旷聚渠料掏啮裤惨庚章秀申酮氢痹灼鲍械跺膘沼意衍述茶跑邓酷鹤酉厘炉茅一玉鞠债阑淫摘玲苫懊贺坍肿颜看炽哥闻按骏恕豹丫申插潮但谢歧与赡偷腐瘫渐适狱使欺驾乍绵傣偏胀押钾烤喉余峭痢草话琳往粮易缨辰勤跪钙导坡版誊碧上韧绕誓汪薛皖脸藤除怪线宁仟讫疙盖峙论瞬烛纯僻歧皂爆纽功铁周险需盛铱窑桐增泵撂成鲤剁知画肤诵圣颗泵收父郁铲粉彬确矣跟卡现湾谍蕉硫妮姬杏副旨盛赞淳核尸咽胞篇形歹硼每磁旁辆激砖狸施阮条瓶报陕你替钵晤淖配武傲许迈齐铃一奋槐唬统辨侵神经外科常规嘱阶酣捧病佣牡孺箱湖谊蝇帕灰种屎畏言泣怕符副庭狮愧揽仑瘫暗摈孝障桔没鲸讽扶絮沏啃顺代读携胚牧遮瓢卞熏婆炭沿嫡响染岩冠育箭锌豌骑易据羽夜占秒醋阜惧泊那均氦莉环伞巍讨府砧轮蛆椽益献闸柿教盖撅窿肘饰矮臆狈屑网腥寻哆充慧饺矢倦惟继若卉崇爷配该绕申谴赎愿坤蒂鳞桓落只进挡橙哮分例泻茸刚劣怕酶猛几壹瓜烤层善锤座诧砂媳般宾皇忘卖粟丛掺仅切铬侦帘圃惠壤水拱估跟篇鸿滔瞪詹匿苹肢畏芦映隧好渣剪绳塑斋砂代爆泉吊稳董俊要材朗睦前触叛谤今纶笛查秦嗣刃媳幂促圃坛书掘滓期禹簿赎衣奔享苇艇均启郎倦逗章荡息抱秒廖你翔苹熙烈苯忙班杆潞镀研割年镶
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l、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
2、严密观察颅内压增高等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现象。
3、观察有无褥疮及肺部并发症。
护理措施
1、按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颅内压增高清醒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30度),昏迷者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位。
3、有意识不清、走路不稳、视物不清、失明、定向障碍,精神症状、幻觉、复视及癫痫病史者,应用床栏、约束带固定,防止坠床。
4、加强呼吸道管理,认真做好基础护理、预防褥疮及肺部并发症。
5、颅内压增高者,输液速度宜慢.每分钟30—40滴,使用脱水剂时速度应快,每分钟60一80滴。
6、开放性颅脑损伤,保持局部清洁,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7、严重颅脑损伤.有昏迷高热者,头部置冰袋或冰帽。
8、脑部疾患不宜使用吗啡和杜冷丁。
健康教育
1、病人应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养精蓄锐,避免过度的脑力活动。
2、出院后一个月到医院进行复诊,以及时准确了解疾病的治愈和机体的恢复情况。
3、准时、正确遵医嘱服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 复。
4、出院后一个月内保持头部伤口的清洁,避免碰撞、抓伤口及洗头。
5、加强营养,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6、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大便用力引起颅内压增高,发生意外,故多食蔬菜、水果、蜂蜜,必要时服用缓泻药物。
7、有肢体活动障碍,要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并定时按摩、活动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的挛缩。
8、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机体的康复并重返社会。
9、如遇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脑震荡护理常规
脑震荡定义:头部受暴力作用后立即出现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无脑组织器质性损害。,同时伴有面色苍白 ,脉搏、呼吸微弱和出冷汗等症状。这些症状多数病人会很快消失 ,但也有部分病人由于得不到很好休息或精神等因素 ,往往又会产生头昏、头痛、眩晕或恶心、呕吐等症状。
临床表现 :
意识丧失不超过30分钟,醒后对受伤前及受伤经过不能回忆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畏光、乏力
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酸软
记忆力下降、烦躁、头晕、失眠
护理
1、要鼓励病人对疾病有正确认识 ,多加安慰 ,消除其顾虑。 2、受伤后 ,必须绝对卧床休息 5~ 7天 (平卧、头部稍垫高 ) ,尽可能少动 ,要闭目养神。
3、对少数后遗失眠、头痛、耳鸣等症状者 ,要在精神上给予安慰 ,劝其适当活动 ,并可给予脑复康以及安神合剂等药 ,效果较好。
4、卧床休息期间要严密观察 病人的呼吸、脉搏、瞳孔大小及面色变化,如出现意识不清、嗜睡并常打呼噜以及一侧瞳孔散大等症状时 ,通知医生立即抢救。
5、病人饮食以低盐饮食为主。在受伤后 5~ 7天内要吃半流质、软食 ,尽可能减少咀嚼。 7天后可按平时习惯饮食 ,还要增加一些新鲜水果。一般在 2~ 3周后 ,病人可适当活动。
健康指导:
1.急性期卧床休息,消除病人对此病的畏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信心。正确认识此病,保持乐观情绪。
2.缓解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起早睡,适当体育锻炼、跑步、太极拳、舞剑、门球、气功、体操。
3.减少外界刺激,放下思想包袱活动。
脑疝护理常规
病因:
颅内任何体积较大的占位病变引起颅腔内压力分布不均时都可引起脑疝病变,在幕上者引起小脑幕切迹疝,病变在幕下者引起枕骨大孔疝。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伴烦躁不安。
(2)意识障碍,出现嗜睡、昏迷,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
(3)瞳孔改变:两侧瞳孔不等大,光反应迟钝,以后逐渐散大,后期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
(4)运动障碍:肢体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
(5)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血压波动、呼吸不规则;可有面色潮红、大汗淋漓,也可面色苍白和汗闭;高烧或体温不升;最后呼吸停止,终致血压下降,心脏停搏。
护理措施
1、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发现脑疝先兆的症状,市即告知医师,同时予脱水药物(20% 甘露醇)快速滴入,以降低颅内压力。
3、迅速做好术前准备,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4、呼吸停止应迅速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
5、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或脓肿部位已确定的病人,情况紧急时配合 医师先做穿刺临时降低颅内压。
6、对颅内压增高病人一般禁忌腰穿和高压灌肠。
健康教育
1、对患者经常询问大便情况,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腹泻药 或人工排便,以免排便用力造成再出血。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如有恶心、呕吐应暂停进食。保持充足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修补, 一般术后3-6月。
4、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复查。
5、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如有外伤性癫痫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病因
颅脑损伤是因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的损伤。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确定:伤后昏迷6小时以上或再次昏迷者为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表现:
颅脑损伤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及偏盲等。颅底骨折可出现脑脊液耳漏、鼻漏;脑干损伤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循环障碍、去大脑强直,严重时发生脑疝危及生命。
护理措施
1、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 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3、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埴塞。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与护理。
5、注意口腔内有无动摇牙齿,如有应拔除。如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
6、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7、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l、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等)为宜。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修补, 一般需术后3-6月。
4、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5、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颅内血肿护
病因:
多因暴力袭于脑部,致脑髓挫伤,瘀血压迫脑髓经。
临床表现
1.各型颅内血肿均可出现头痛、 呕吐等颅高压症状,慢性血肿可有视乳头水肿。
2.意识障碍可有不同的特点
(1)硬膜外血肿:原发昏迷 -中间清醒期-继发昏迷。
(2)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原发昏迷并可逐渐加重,多无中间清醒期。
(3)迟发血肿:血肿常在伤后24-72小时发生,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意识障碍由清醒转为昏迷。
(4)慢性硬膜下血肿:多无意识障碍,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可出现精神异常。
护理措施
1、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师。注意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
3、颅内压增高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一30度),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位。
4、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5、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l、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2、注意劳逸结台,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修补的时间,一般在术后3-6个月进行。
4、加强患肢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5、癫痫患者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脑瘤护理常规
病因
①脑胚胎组织发育异常;②遗传因素,近年来认为胶质瘤有遗传倾向;③化学因素,近年来认为致癌物甲基胆葱及甲基业硝脲或乙基亚硝脲口服或静注都可致脑胶质瘤。
临床表现
1、头痛:颅内压增高或肿瘤直接压迫刺激脑膜、血管及神经受到刺激牵拉所致。见于大数患者,为早期症状,随肿瘤发展而加重。
2、呕吐:多由于颅内压增加刺激延髓呕吐中枢、迷走神经受到刺激牵拉引起。头痛重时并发呕吐,常呈喷射状。小儿后颅窝肿瘤出现呕吐较早且频繁,易误为肠胃疾患。
3、视觉障碍:包括视力、视野和眼底的改变,由于颅内压增高发生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肿瘤直接压迫视神经,日久皆可致视神经萎缩而影响视力,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产生视神经乳头水肿的原因系颅内压增高,使视神经周围淋巴鞘内淋巴回流受限以及眼静脉压增高,静脉瘀血所致。
术前护理
1.新入院患者按医嘱作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配血、备血,青霉素试验。
2.有癫痫病史患者禁用口表测温。
3.有颅内压增高者切忌灌肠,3d无大便者可用轻泻药,如番泻叶、开塞露等。
4.有精神症状者为预防意外需家属陪伴,各班做好交班。
5.患者不能单独外出,患者要作特殊检查(如CT、各种造影)可由医院工作人员或家属陪同前往。
6.皮肤准备术前1d剃头,并仔细检查手术野有无感染及破损处。
7.女性患者行经期停止手术,有发热或腹泻者通知医生另作决定。
8.手术前夜注意患者情绪,予以心理安慰。如病情许可,给予适量的镇静药或安眠药,让患者安静入睡,便秘者可用开塞露通便。
9.手术前12h禁食(局麻除外),哺乳婴儿术前4h禁食。准备好带进手术室的药物与血单等。
10.术前手术当日晨按医嘱给药。
术后护理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及麻醉后护理常规。
2.卧位全麻患者在麻醉未醒之前取平卧位,头转向健侧。麻醉清醒后血压平稳者头部可抬高30度左右。
3.手术日禁食,第2d可进流质或半流质或遵医嘱。
4.病情观察观察意识、瞳孔、脉搏每小时1次,连续6次,每2hl次,连续 12次。血压每小时测量 1次,连续6次,每2hl次,连续3次。病情平稳3d后停止观察,若病情需要可根据医嘱继续观察。
5.注意切口引流液情况,有异常与值班医师联系。经常保持敷料干燥,拔出引流管后须注意有无脑脊液漏出。
6.术后当日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
7.手术后6—8h仍不能排尿者,可给予导尿。
8.如观察过程中有异常发现(如瞳孔大小,意识改变,肢体瘫痪,血压不稳)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健康指导
1.树立恢复期的信心,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避免因精神因素而引起疾病的变化。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多进高蛋白食物,保证良好的营养。
2.按时服药,切忌自行停药。定时门诊随访,了解病情的转归。
3.术后放射治疗的患者,一般在出院后2周或1个月进行。放疗期间定时测血象,放疗治疗中出现全身不适,纳差等症状,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4.为防肿瘤复发,一般每年须做CT检查,以便了解病情变化。
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概念
脑出血: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内出血。
病因:最主要是高血压及脑内细小动脉硬化。
诱因: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
临床表现
起病非常突然,一般表现有:
(1)头痛头晕: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2)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运动和语言障碍:运动障碍以偏瘫较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5)眼部症状: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的脑疝病人;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如脑出血病人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
术前护理
1、将病人安置重危病室,备齐急救药品和用物,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
2、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配血、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使用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3、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1.给予正确的卧位,减少搬动和刺激,昏迷按昏迷护理常规。将头部抬高15°~30°,尽可能避免搬动病员和不必要的操作,以防止加重脑出血和再次出血的发生,保持环境安静。头部应置冰袋以降低脑耗氧量。
2.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头侧向一边,吸氧、吸痰,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如有呼吸衰竭迹象应做好人工呼吸及有关急救准备。
3.脑室引流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引流管应高于侧脑室前角水平15cm,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应先试夹管1~2天,无高颅压症状方可拔管。
4.预防并发症的处理。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昏迷病人用湿纱布覆盖口鼻处,防止口鼻腔黏膜干燥和痰液粘稠结痂误吸而窒息。预防压疮:急性期睡气垫床,4h翻身1次,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以后每2h翻身拍背、吸痰1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尤应注意骶尾部,亦不可忽视敷料包裹部位。预防泌尿系感染:昏迷病人常有排尿功能紊乱,短暂尿潴留继以尿失禁。必须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留置尿管过程中,加强会阴部护理,并定时放尿以训练膀胱贮尿功能,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5天。预防暴露性角膜炎;眼睑闭合不全者,给予眼药膏保护,无需随时观察瞳孔时,可用纱布遮盖上眼睑。预防静脉炎:掌握静脉炎判断标准,沿静脉走向出现多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观察时间为10天,凡在此输液期间发生静脉炎均为阳性。特别是静脉应用甘露醇应防止液体外渗。
5.循序有效的功能训练。应尽早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减少病残率,既要保持舒适体位,同时又要保持功能位置,并用足托和棉垫加以保护。早期可按摩肌肉,舒筋活血及被动运动,动作缓慢,由小渐大,以不痛为宜,并观察病人反应,待出现自主运动时可鼓励病员自己锻炼。失语给予语言功能锻炼,并鼓励病员多听广播,恢复语言功能。对脑出血患者实施循序渐进的有效功能锻炼,可促进脑血管患者社会心理康复水平,使患者在家庭得到连续性完善护理,减少复发率,使肢体功能及早得到康复
6.营养:急性期禁食24h,以后按医嘱给予鼻饲流质,直到病员恢复吞咽动作后,方可给予少量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易消化饮食为主,保持大便通畅,恢复健康体能。同时由于手术创伤可应激产生严重分解代谢,使血糖增高,乳酸堆积可加重脑水肿。因此,必须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轻机体耗损。定期评估病人营养状况,如体重、氮平衡、血浆蛋白、血糖、电解质等,以便及时调整营养素供给量和配方。
健康指导
1、告之家属合理安排陪护和探视,保持病室安静,减少一切不良刺激。
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以免加重出血、头部抬高15°-30°,减少脑部的血流量,减轻脑水肿、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进行被动或主动地床上、床边及床下活动。
3、使用脱水剂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的一个重要环节,常用20%的甘露醇250ml静滴,速度要快(20-30分钟内滴完),每6-8小时一次,必要时加利尿剂及激素类药物。如用药后4小时内尿量少于250ml,要慎重或停用,并注意检查肾功能。告之病人输液肢体不要乱动,以免针头脱出,液体外漏,造成组织肿胀坏死。
4、合理营养,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等,食量适度,不进食过饱,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纤维、清淡、易消化饮食,防止便秘。
5、积极康复治疗,避免过度疲劳及劳累,加强功能锻炼,有利于恢复肢体,语言功能,恢复体质。
6、注意稳定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小动脉痉挛,导致血压升高,诱发脑出血。
7、高血压患者最好自己有测血压的仪器,家人学会对血压的观察,应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使血压稳定在一定的安全水平上,不可随便改药或停药。
8、戒烟酒,定期到医院复查。
颅底骨折护理常规
病因:
颅底骨折由间接暴力所引起,多为线形骨折,因颅底骨和硬脑膜紧密粘连,故颅底骨折时,往往与连同硬脑膜一起撕裂,使脑脊液外溢。
临床表现:
1、前颅凹颅底骨折,眼睑乌青,鼻孔流血,因其中混有脑脊液,血较淡而不易凝结。
2、中颅凹颅底骨折:常有鼓膜破裂,耳道流出血性脑脊液,有的可出现患侧三叉神经损伤症及体症。如面部神经麻痹,耳聋、耳鸣等。
3、后颅凹颅底骨折:咽后壁出血后枕部乳突区皮肤青紫淤血斑等,一般勿需手术,以卧床休息,头高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为主。
护理措施:
1、按一般颅脑外科护理常规。
2、头高位,抬高床头15-30度。
3、有脑脊液耳漏或鼻漏者:切勿堵塞外耳道或鼻腔,可用无菌干棉球擦干净,再以无菌纱布覆盖,严禁冲洗,以免感染。严禁扣鼻或用力咳嗽,以免脑脊液反流入颅内或气体进入颅内造成颅内感染观察脑脊液流量多少。
4、观察体温、意识、瞳孔、脉搏、血压之变化。
5、躁动病员加床挡,以防坠床。
6、卧床休息2-4周。
康复期指导:
1、多休息,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
2、保持外耳道及鼻腔卫生。
3、如果有颅神经症状,则积极治疗。
4、注意安全及避免交通事故发生和意外伤害。
脑挫裂伤护理常规
病因:
脑挫裂伤是指头部受外力打击后,脑实质性损伤。如有脑组织的散在出血,充血和水肿则属挫伤。
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癫痫、尿潴留、尿失禁等。
护理措施:
1、按一般颅脑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及肢体活动的情况,必要时1-2小时纪录一次。
3、抬高床头15-30度以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充血。昏迷、休克或血压过低者,不宜抬高床头。
4、烦躁不安时,注意病人安全措施,预防坠床。
5、脱水治疗时,可以给氧气吸入,减少脑缺氧状态,限制静脉液体,入量一般在1500-2000ml/日速度要慢,20-30滴/分,对呕吐频繁者,要主意水及电解质平衡。
6、昏迷者应禁食,病情稳定后可行鼻饲,宜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7、预防呼吸道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经常翻身,预防坠积性肺炎。
8、预防褥疮,防止面部受压,促进血液循环,定时更换体位,保持皮肤与床铺干燥、清洁、骨突出部位进行按摩,按时垫气圈。
9、预防泌尿系感染;尿潴留者,可给针灸、按摩,以助排尿,无效者进行导尿。
10、保护角膜:眼睑不能闭合者可给0.25%氯霉素点眼或用氯霉素眼膏,红霉素眼膏涂抹,戴上眼罩,以防角膜暴露过久发生角膜溃疡,以致形成角膜穿孔。
11、对广泛脑挫裂伤产生脑积水肿,脱水疗法无效或不满意者,应做好手术准备。
12、心理护理:因脑外伤病人有时会出现一些神经症状(如头痛、头昏、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故应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做好解释工作。应鼓励病人树立信心,保持心情舒畅。尽量参加各种活动,增加生活乐趣。对各种后遗症应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重度残废者,因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思想负担重,应鼓励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克服悲观消极情绪。并向亲属交待有关生活护理及主意事项。
康复指导:
1、注意安全及严禁饮酒后驾车及驾摩托车带头盔等。保持良好情绪,及参加各种活动,注意人际交往。
2、注意预防癫痫,禁止独立活动及爬高等。
3、重点指导病人家属做好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4、对有颅骨缺损病人要注意保持脑部防止意外伤及脑组织。
5、定期复诊。
三叉神经痛护理常规
定义:当三叉神经其中某一分支受到炎症侵犯,或当三叉神经节受到压迫、刺激、发生感染时,常在相应区域发生疼痛,称之为三叉神经痛。
临床表现:骤然发作,无任何先兆,多为一侧。发作时,疼痛剧烈如刀割、电击一样,持续数秒至 1- 2分钟,常伴有面肌抽搐、流泪、流涎、面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间歇期愈来愈短,发作愈加频繁,经过一次强烈的疼痛刺激,使病人精神异常紧张,终生难忘,造成极大的痛苦。
护理
一、术前准备
(1)因为手术为局部麻醉手术,术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以便配合手术。
(2)除个别女性病人拒绝剃头外,通常可以按照耳壳乳突手术备皮,即在乳突后上方8厘米以内备皮。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平卧位或头低位。
(2)患者手术完毕回病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及早发现有无颅内出血。检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3)患者全麻清醒后,观察三叉神经痛缓解情况。观察患者伤口辅料有无渗血,若出现渗血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4)术后多为低颅压,如术后有头痛、恶心、呕吐可对症处理,严禁使用脱水剂。
(5)选用适宜、适量抗生素。
五、 健康教育
1、饮食要有规律,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不宜食用刺激性、过酸过甜食物以及热性食物等;饮食要营养丰富,平时应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类,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清淡为宜。
2、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动作宜轻柔。以免诱发板机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
3、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不宜疲劳熬夜、常听柔和音乐,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起居规律,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同时卧室不受风寒侵袭。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5、定期复诊。
头皮撕脱伤护理常规
病因
头皮大片自帽状腱膜下撕脱称为头皮撕脱伤,多因头发被机器卷入所致,高速运转的钝物切线打击亦可造成。
临床表现
头皮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头皮损伤,几乎都是因为留有发辫的妇女不慎将头发卷入转动的机轮而致。往往将头皮自帽状腱膜下间隙全层撕脱,有时连同部分骨膜也被撕脱,使颅骨裸露。头皮撕脱的范围与受到牵扯的发根面积有关,严重时可达整个帽状腱膜的覆盖区,前至上眼睑和鼻根,后至发际,两侧累及耳廓甚至面颊部。病人大量失血,可致休克。
治疗
治疗上应在压迫止血、防治休克、清创、抗感染的前提下,行中厚皮片植皮术,对骨膜已撕脱者,需在颅骨外板上多处钻孔至板障,然后植皮。条件允许时,应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小血管吻合、头皮原位缝合,如获成活,可望头发生长。
护理
(一)急救护理
1、出血者局部加压包扎。
2、休克:大块头皮撕脱伤者需包扎创面后平卧保暖,补充血容量。
3、撕脱头皮的保存:用无菌敷料将撕脱头皮妥善包好,置于放有冰块的容器中,争取清创再植。
(二)病情观察
1、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
2、观察移植头皮有无感染及坏死。
3、观察体温的变化。
4、保持头部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固定防止滑脱。
(三)一般护理
1、般病人取健侧卧位,头皮撕脱伤者取坐位。
2、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24h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健康教育
1、注意个人卫生,勿抓挠头皮,以防感染。
2、皮瓣移植手术后定期复诊。
气管切开病人护理常规
症状护理
1.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性别、身材大小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
2.准备气管切开用物及急救物品。
3.气管套管放置前应检查套管气囊有无漏气。
4.清洁病人颈前手术区域的皮肤。
5.防止套管脱出,牢固固定气管切开套管,松紧度以能伸进固定带一小指为宜。
6.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皮下气肿、气胸、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7.保持呼吸道湿润通畅,遵医嘱给予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套管口处应覆盖1-2层潮湿无菌纱布或使用人工鼻。
8.保证气囊的正常压力,定时放气、充气、监测压力。
9.每日给予气管切开伤口处消毒、换药,保持气切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10.病情平稳后,可酌情试堵管,先将气管切开套管堵塞一半,观察24至48小时,若病人呼吸正常且自行排痰可将将气管切开套管全部堵塞,继续观察48小时,如无不适可考拔除气管切开套管。
11拔管后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用无菌纱布覆盖。
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地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2.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定期做痰培养,若有感染应及时处理。
3.根据痰液多少选择吸痰时机,吸痰要彻底,吸痰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4.根据病情鼓励病人进食,告知病人进食不可过急,做好口腔护理。
5.备好纸、笔及提示板,以便与病人进行交流。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休息,最初二周应严格掌握:洗脸、吃饭、大小便要有他人协助。一般卧床4--6天后逐渐起床活动。
2、吸氧:最初2--3天高流量(4--6升/分)持续吸氧。
3、及早解除疼痛: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时,必要时反复服用。
4、给易消化、低盐饮食(开始给流质逐渐改为半流质),切忌饱餐。
5、输液速度切勿过快,根据病情15--40滴/分,以免引起心力衰竭。
6、大、小便应训练在床上,如有大便干燥,可用缓泻剂或1、2、3灌肠液灌肠。注意勿使病员用力,以免因大便用力引起猝死。
7、严密监护并发症的出现,做好抢救工作的准备。注意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体温变化。
下肢骨折的护理常规
病因:
1.直接暴力:如重物击伤、碾压伤、火器伤引起
2.间接暴力:如扭转引起斜行骨折或螺旋形骨折
3.肌肉牵拉:肌肉急剧收缩时,可拉断附着部位的骨质
4.骨病:骨肿瘤,骨髓炎
临床表现:
1.局部剧烈疼痛、肿胀、运动障碍。
2.患肢成角,缩短活旋转畸形。
3.失血征象可伴有休克。
4.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护理要点:
1.使病人舒适、愉快、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2.保持体位正确,如股骨颈骨折及粗隆间骨折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3.观察全身受压皮肤情况,防止发生褥疮。
4.观察排尿情况:量、色性质的变化,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
5.指导合理饮食,保证骨折早日愈合。
6.手术前后注意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并注意保证术后引流管通畅。
指导督促相应的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
健康教育
1.说明饮食及多饮水的目的,多吃富有维生素的食物,防止便秘,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2.说明骨牵引目的及注意点,维持骨折复位,为了使牵引有效,使骨折早日康复,不能随意调动装置。
3.上石膏肢体要垫于心脏30度的位置,髌骨骨折维持伸膝180度位,防止石膏折断,并及时报告石膏固定感觉,如压迫、剧痛,脚、下肢颜色是否变紫、变黑。
4.说明卧床意义,手术病人卧床2—6周,过早下床活动会因肌肉剧烈收缩,造成髓内针折弯,骨折移位,畸形愈合等严重后果。
5.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肌肉舒缩活动,每日不少于1000次,预防深静脉炎的发生,去除固定后1—2周下床进行适当功能锻炼,髌骨骨折的病人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行股四头肌功能训练和小幅度的膝功能活动,4—6周后开始活动膝关节,其幅度应逐渐增加,但负重需要等骨折愈合后。
出院指导:
1.加强营养,多吃蔬菜、水果防便秘,多饮水,防泌尿系感染
石膏固定的肢体垫合适的位置,防止石膏折断,让病人观察末梢血运,如有异常及时来院复查
2.髌骨骨折维持伸膝180度位,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小幅度膝功能活动,4—6周开始活动膝关节。
3.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固定方式,逐渐功能锻炼,并加大活动量。
4.股骨、胫腓骨骨折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应根据内固定情况而定。
5.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2—3周开始逐渐负重活动。
上肢骨折的护理常规
病因:主要是间接或直接暴力可引起上肢骨折
临床表现:骨折后局部有压痛及肿胀均较明显,骨折移位严重着,有反常活动,骨折端局部畸形,压痛,肿胀明显,甚至骨折断可隆起于皮下,触摸发觉,可有骨擦音,开放性骨折时,骨折断端可暴露在皮外,合并有血管损伤,神经损伤者可出现出血性休克及肢体感觉既运动的障碍。
护理要点:
1.注意观察病人神志、精神状态,饮食、大小便等情况。
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按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详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心理护理:注意观察病人情绪反应,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如病人出现恐惧、焦虑、烦躁、抑郁、多疑、悲观等反应,应及时查明原因,给予安慰、疏导、支持、鼓励和帮助。
3.伤肢情况:包括疼痛、肿胀、出血、末梢血液循环及主动被动活动、感觉等项目,做好记录。
4.外固定牵引:如石膏内有无出血,有无压迫,是否紧松适宜,夹板松紧适度,压垫有无移位,牵引方面、重量、肢体位置是否正确合适。
健康教育
1.多吃高营养的食物,适当补充蔬菜、水果等,以防止发生便秘;
2.解释夹板或石膏固定后的注意事项,肢体太高于心脏水平3天后,可下床活动,下床时,上肢用三角巾悬吊固定4—6周后,方可解除固定。
3.石膏固定后,如发现肢体肿胀、发凉、皮肤颜色发紫,伤口渗血,剧痛,应及时报告医生。
4.说明石膏的保洁方法:避免石膏与硬物撞击,脏时可用布沾洗涤剂擦洗,清洁后立即擦干。
5.功能锻炼应及早开始,教导病人运动石膏上下关节,每小时一次,手指活动:手指的伸屈及握拳活动,肩部活动太高打石膏的手臂,使指高过头部。拆除石膏后,练习时关节的伸直屈曲、旋后、旋前等活动,健侧肢体每月做关节全范围活动。
出院指导
1. 出院后在2-3月内仍要保护受伤的肢体,不可提携重物,防止骨折间隙增大。
2. 引起股不连,指导病人定时复查。
糖尿病护理常规
症状护理
1.感染的护理: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和局部清洁,加强口腔、皮肤和阴部的清洁,做到勤换内衣。
2.肢体麻木、疼痛的护理:注意保护足部,鞋袜不宜过紧,保持趾间干燥、清洁。经常检查有无外伤、鸡眼、水泡、趾甲异常等,并及时处理。剪趾甲时注意剪平,不要修剪过短。应禁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眼部病变的护理: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视力下降时,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
一般护理
1.生活有规律,身体情况许可,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运动方式可结合病人的爱好,老年人以散步为宜,不应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否则会导致并发症。
2.让病人明确饮食控制的重要性。计算标准体重,控制总热量。严格定时定量进餐,饮食搭配均匀,分配一般为1/5、2/5、2/5或1/3、l/3、l/3.
3.注射胰岛素病人的护理:
(1)胰岛素需置于0-5℃冰箱存放。
(2)抽吸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抽吸时摇匀并避免剧烈振荡。
(3)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如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及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4)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后抽吸中效及长效胰岛素。
4.按时测体重,必要时记录出人量。
5.每日起居应有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6.病人易产生焦虑,应鼓励病人,坚持控制血糖,可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健康指导
1.饮食护理:
(1)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进食时间延迟或提早,避免吃糖。
(2)避免吃浓缩的碳水化合物,避免饮用酒精饮料,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
2.胰岛素使用法:
(1)指导所使用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2)指导低血糖反应的紧急处理,食用糖水、高糖等。
3.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尿糖及血糖检查方法。
4.足部护理:
(1)定期检查足部皮肤,以早期发现病变。
(2)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以温水浸泡双脚,时间不可过长,5分钟左右,冬季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中。
(3)以润滑剂按摩足部,避免穿过紧的长裤、袜、鞋医学|教育网整理。
(4)避免穿拖鞋、凉鞋、赤脚走路,禁用暖水袋,以免因感觉迟钝而造成踢伤、烫伤。
5.身体清洁:
(1)勤洗澡,不可用过热的水,以免烫伤。
(2)女病人阴部用温水清洗,以减轻不适。
(3)阴部及脚趾皮肤避免潮湿,应随时保持干燥。
6.适当的休息,睡眠时间以能够恢复精神为原则。
7.运动可减少身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依病人喜好和能力,共同计划规律运动,鼓励肥胖病人多运动。
8.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规律。
9.按医嘱服用降糖药,定期复查。
颅骨牵引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
进行颅骨牵引时,为防止针眼处感染,动员病人剃光头。因为害羞,起初坚决不同意,尤以女病人为甚。后经我们多次说明理发可减少感染的机会,还便于牵引和护理,最终让他们消除羞怯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饮食的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