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实验改进.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444465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实验改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实验改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酸、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改进 雷云芳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五里牌学校 423015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我们可以对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进行改进,或者把实验过程设计得更富有趣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化学。 关键词:实验 酸、碱溶液 指示剂 趣味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建立和发展是与实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始阶段,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否很好的学习化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升学压力和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的双重压力之下,我们的化学实验“学术性”越来越严重,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为了完成任务而实验,从而使得实验失去了它本来的探究意义和趣味性,变成了“纯粹”的任务,不仅没有让学生觉得化学“有趣”,反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特别是一些实验现象容易混淆如涉及颜色变化的实验,如果我们仅仅是完成任务式的做一遍,学生是很难掌握好相关知识的,更别提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自如了。为了让学生对实验充满“期待”,做完实验之后还能“回味无穷”,我们可以对相应的实验进行一些改进,或者把实验过程设计得更富有趣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化学。本文以初中阶段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实验改进为例在这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酸、碱溶液与指示剂的反应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是酸碱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酸碱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酸、碱与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的反应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酸碱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很多学生对酸、碱溶液与两种常用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很容易混淆,从而影响后续的学习。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教材将酸、碱溶液与指示剂的反应分开来做,并且利用点滴板来完成实验。此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操作不方便。如果教师在台上演示则不利于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如果由学生自己操作,则学生因为操作技术的原因可能会使得各溶液溢出相互混合在一起而导致实验失败,或者虽然实验现象是对的,但自己往往又忘记了某种现象是谁和谁反应而产生的了。即便是现象和溶液都是弄清楚了,因为现象仅仅只是现象而容易忘记,时间一长也容易混淆了。 (2)酸、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的颜色变化本就容易混淆,如果是按照教材所述进行实验则缺乏趣味,所以学生要依据这个实验准确记住并在实际应用中分清酸、碱分别与两种指示剂作用的颜色变化是有一定困难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我将此实验设计成如下的趣味性实验:先在绘画纸上用酚酞溶液画上各种图案比如动画片《哆啦A梦》中机器猫“哆啦A梦”的形象,然后再用毛笔蘸酸、碱溶液给机器猫上色。同样,酸、碱溶液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的实验也按照这种实验来做。 这个实验的新颖之处在于以绘画的形式来完成本来枯燥的实验,赋予了普通枯燥的实验以艺术活力,操作也非常简单。 这样的化学实验既是化学知识的学习同时又充满了趣味性和开放性,不拘一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感受到了快乐,其乐无穷。 同时将毛笔应用到该实验也让学生感到新奇。 四、实验器材 绘画用纸(或滤纸)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稀盐酸 稀硫酸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毛笔 五、实验过程 哆啦A梦 先在一张绘画纸上用铅笔画出哆啦A梦的形象,然后开始“上色”。用毛笔蘸取澄清石灰水将整个画面上色,此时学生会觉得有些失望,这不还是无色吗?接着用绘画毛笔蘸取无色酚酞试液点在哆啦A梦的鼻子上,鼻子马上变成了红色,这时学生已感到有点神奇了。接着再将哆啦A梦的嘴巴和项圈涂上无色酚酞试液,同样它们都由无色变成了红色,这时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马上来了,两种无色的溶液碰到一起变成了红色,那么它们分别是什么呢?强烈的求知欲也产生了,这样学生对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的现象和结论就自然而然的记住了,并且记忆深刻。然后,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紫色石蕊试液涂在哆啦A梦的外套上,外套由无色变成了蓝色,学生这时也产生了疑问:怎么紫色涂上去会变成蓝色呢?有了这一疑问教师再顺势引导:这是紫色石蕊试液遇到了之前涂在画上的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导致的颜色改变!完成实验的同时让同学们将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用同样的方法完成酸与紫色石蕊试液的反应。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画上各式各样的画作,甚至可以任意“涂鸦”! 六、实验效果 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与用点滴板做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因为这样做实验知识性与趣味性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是学生来做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画画亦或是另类的涂鸦,学生兴趣更大,对指示剂与酸、碱溶液反应的变色情况会记忆深刻,也能应用自如。 七、实验评价 这个实验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化学知识,同时因为毛笔用到化学实验中别具新意以及学生自己的“任意挥洒”,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形成。这样的课,这样的实验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在快乐中不断地学习提高,还在化学学习中提高学生了的艺术修养,可谓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何锦程 主编 《新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 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2年版 于浩主编 《中学化学创新教法》 学苑出版社 1999年版 参评组别:中学化学 姓 名:雷云芳 单 位: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五里牌学校 邮 编:423015 职 称:一级 电子信箱: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